攀钢重组长钢隐现行政干预痕迹 攀钢系雏形初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4日 14:15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郝远超 党鹏 6月30日,西南两大钢铁企业——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攀钢”)和四川长城特殊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长钢”)的重组终于有了结果:以长钢为主体成立的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攀长钢”)在成都挂牌成立,攀钢在新公司中持有48.94%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由于长钢是川投长钢(资讯 行情 论坛)(000569)的第一大股东,攀钢从而间接控制了川投长钢,加上攀钢旗下早有的渝钛白(资讯 行情 论坛)(000515)和新钢钒(资讯 行情 论坛)(000629),攀钢系雏形初现。 缩水?挤水? 6月25日,川投长钢发布收购报告书称,攀钢及其控股公司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攀钢有限”)将以行政划转、收购和债转股等方式,重组公司大股东长钢。 此次重组参照的是北京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在2003年11月出具的资产评估结果,经过双方确认后,长钢净资产由原来债转股后的24.98亿元缩水为11亿元。其中,四川投资集团持有的长钢国有股股权缩水75%,长钢各金融股东股权缩水近50%。 重组后成立的攀长钢注册资本总额为16.2亿元,其中攀钢有限占总股本的32.1%;攀钢以行政划转的方式接受四川投资集团缩水后的股权,加上购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共计占总股本的16.84%。至此,攀钢有限与攀钢合计占总股本的48.94%,成为新公司的控制方。另有四川省工行委托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占32.18%;华融10.11%;信达占8.24%;长城占0.53%。 此外,重组各方还签订了补充协议。在重组后两年内,攀钢及攀长钢以新公司成立时的每股净资产(按每股1元的价格计算)为交易价格,收购或回购其他金融股东持有的26136万元股权。因此,在完成后续股权收、回购后,攀钢持有的攀长钢股权将超过51%。 长钢的这次重组中,近14亿元股权化于无形,各种公开报道和资料均称为“缩水”。但专门从事钢铁行业研究的北京梅塔科咨询公司总经理许中波博士认为,“长钢净资产的评估,是挤掉了‘水分’。如果根据国际标准,即按照企业的赢利能力进行评估,长钢的净资产可能也就值几亿元,或许达不到11亿元的水平。”许中波说。 重组一波三折 “长钢重组缩水比例高达56%,这在以往的重组案例中并不多见,明显带有行政干预的痕迹”,业内人士分析。 实际上,长钢重组一直被认为是四川经济的第一大难题。 早在2000年底,四川省政府做出争取长钢实施债转股的决定时,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王万宾曾明确表态不予支持:“长钢已经享受了国家各种优惠政策(上市募资、核呆停息),现在又要债转股,决不可能”。同时,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各中央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都认为长钢不可救药,对债转股不予支持。 此次攀钢对长钢的重组,四川省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专门成立各级领导参与的庞大重组小组,时任省经贸委副主任的焦伟侠还曾40多次进京“公关”。最终在国家有关领导做出批示后,长钢债转股才得以实现。在四川省有关领导看来,“这是为长钢改革脱困赢得了重要转机”。 然而,事件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接下来,攀钢就长钢就股权缩水问题进行了艰难的协商、谈判,甚至不惜对簿公堂。 首先,长钢董事会对攀钢单方面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提出了质疑。2003年5月,攀钢聘请的北京中喜会计师事务所、成都大成不动产有限责任公司进场后,长钢召开了董事会,会上13票一致反对攀钢单方面聘请中介进场,各金融股东认为要请也得重组各方联合来请,结果才公允。 面对长钢董事会的一致反对,攀钢突然使出“杀手锏”起诉长钢。2003年6月15日,长钢向各股东单位通知:6月3日,长钢收到四川省高院冻结川投长钢国有法人股3.9亿股的诉前财产保全裁定书。同日,又收到攀钢向省高院起诉长钢集团欠货款的应诉通知。 就在长钢重组陷于僵局之时,北京三洲集团、唐山建龙钢铁等企业都通过书面表示希望与长钢合作或者重组。“不让民营企业参与,是可以避免这些企业利用长钢现有的资源搞重复生产,在西南地区与攀钢争夺市场和资源,或者有些企业干脆就是看上了川投长钢的壳”,一位曾在四川省经贸委工作的人士表示。 长钢重组进展遭遇的变化,引起了四川省有关主管领导的注意。甘道明在一份文件上批示,重组中主要是各方协调问题,各金融部门、资产管理公司为长钢债转股做了大量工作,其权益应得到维护,总之当务之急是抓紧协调,尽快实施重组。 “可以说,在省里有关部门的积极斡旋下,长钢才实现债转股,与攀钢达成托管协议,直到今天被正式批准重组”,上述人士说。 长钢是“包袱”? 攀钢成功重组长钢后,完成了钢钒、钛白粉、特殊钢的产业布局,四川省政府也一直寄希望于攀钢能带动长钢脱困和发展,但从市场上反应的信息来看,前景还很难预料。 “现在特殊钢企业都不景气,攀钢很难在特殊钢上赢利,长钢可能会成为攀钢的一个包袱”,许中波分析说,“一是长钢的人员多,装备不配套,企业生产效率低;二是,现在转炉钢厂也能生产特殊钢,长钢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多;三是,生产特殊钢耗电量大,目前电力价格上涨,在国家普遍缺电的背景下,这些都是攀钢要面对的问题”。 同样,分析师余凯也认为特殊钢行业没有多少利润空间,“攀钢重组长钢,更多的是尽义务”。 关于攀钢和长钢的重组,投资者也表现得信心不足。从4月中旬以来,新钢钒和川投长钢一直缩量下跌,分别从8.62元和5.55元,跌至现在的5.86元和3.84元左右。 同时,一位证券业人士提醒记者,攀钢再收购成都无缝钢管厂后,并没有对其旗下的工益股份(600804)进行重组,反而将其转让重组为鹏博士(资讯 行情 论坛)。至于历史是否会重演,还有待时日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