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独董揭开伊利股份“盖子” 详述危机的来龙去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 10:21 证券市场周刊

  本刊记者 赵燕凌 李德林/文

  “我 们15日已经将《关于独立董事声明的说明》递给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会,提出聘请审计机构查账。我们三位独董认为伊利股份的财务上存在严重问题”,6月17日上午,伊利股份独立董事俞伯伟向《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这样表示。俞所称的“我们”是指现任伊利股份公司独立董事的俞伯伟、郭晓川和王斌。与记者交谈时,王斌正好打来电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话,他说,刚刚给公司董秘张显著打电话,再度表示公司6月16日下午召开的临时董事会不合法,并坚决主张查账。

  据了解,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对三位独立董事反映的问题展开调查。

  本刊记者于16日致电公司多位高管人员,联系采访事宜,至截稿时均未获结果。

  突如其来的董事会

  当三位独董给董秘递交声明的当天(6月15日)下午,董秘给俞伯伟发邮件,说董事长郑俊怀16日上午在北京新桥饭店约见俞。俞第二天(6月16日)在该饭店等待,一直不见郑的影子。实际上,16日下午3点,伊利召开临时董事会,议题之一就是免掉俞的独董职务。

  据记者了解,该次董事会开的惊心动魄。第一轮投票表决时,只有郑和副董事长杨桂琴投赞同票,其他人或反对或弃权。

  在休会期间,郑对其他董事分头谈话,一个个做工作,之后复会进行二次表决,最后获多数票通过。

  “郑很厉害,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何况,在内蒙古能够进伊利这样的企业工作已经是不错的了,失去这个工作也许一家老小生活就没有保障了”,俞说。

  王斌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他于16日向董事会书面传真表示,这次临时董事会是不合法的,因为按照规定,临时董事会要提前1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而这次是在15日下午通知。王因此拒绝参加。

  郭晓川同样认为会议不合法,在会上,他投了弃权票。

  会后约一个多小时,上交所发布了伊利股份董事会公告: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6月16日召开四届董事会临时会议,会议审议同意将《公司监事会关于提请股东大会免去俞伯伟独立董事的议案》,提交2003年股东大会审议。

  资料显示,这是A股市场继延边公路董事会之后第二家免掉独董的事件,但不同的是,前者是为了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会议是不合法的。我当时在北京,16日的董事会客观上不能赶到呼和浩特参加。他们可能本来就没有诚意约见面,只是故意调开我而已。我们坚决斗争下去。我们三位已经形成一致意见。”

  利益争夺还是行业危机

  为什么免掉俞? 6月17日伊利的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俞的主要社会关系利用独董的权利,注册一家公司,跟伊利做了3单生意,总金额达510万元,对此我一直不知道,现在又要做一个200万元的新的业务,我就说,我们有过承诺,你不能做咨询业务,就把他否了,他就不高兴了。”该人士还表示:“俞年薪10万元,已经很高,但其不满足,还想做项目,最近,我们的监事会调查属实,就提出罢免他”。

  俞解释说,他和伊利做咨询项目,当初是和郑俊怀达成默契的。“我从1999年就给伊利做咨询,很成功。后来,为了内部政权的巩固,郑突然找我,要我做公司独董,给他挣票数。并表示,我本人虽然不能继续给伊利做咨询,但我的其他亲属可以做,这在法规上也说得过去。我就进入董事会了。我亲戚的公司在为公司做咨询。他们说的就是这个事情。其实,这当初都是达成一致的,现在拿这个说事儿只是借口”。

  另据了解,这个故事背后还和伊利控制权争夺有一定关系。据知情人士透露,在5月份,郑亲自找有关人士,商谈罢免公司某重要高管,欲重演当年的“牛根生事件”,但没有达成一致。

  知情人士告诉本刊,罢免独董和上述计划有一定关系,而且,背后和伊利与蒙牛的恩怨也有关联。

  据了解,当蒙牛计划上市的消息一出,伊利非常紧张,因为此时蒙牛的发展势头迅猛,如果再有资本市场融资通道,伊利担心蒙牛将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伊利聘请咨询机构,制定打压蒙牛的计划。据称,当初步调研报告汇总后,项目主持人认为计划实行的结果,可能招致整个中国乳品业的重大损失,遂立即叫停。

  据称,上述两个计划都和俞有关,而俞在这两个计划上都投了反对票,由此,俞和郑的5年合作关系濒于破裂。

  国债是MBO的资金暗道?

  6月15日,俞伯伟等三位独董将独立董事声明递交给公司董事会秘书,希望尽快将该声明向市场公开。

  这份迄今为止还没有被正式公告的声明称,在没有经过董事会合理授权的情况下,一年多来,伊利股份公司分数次投入了总计近3亿元的巨额资金买卖国债,而且买入时没有及时进行公告。

  资料显示,伊利股份3月9日在《中国证券报》公告,公司根据2002年10月18日召开的公司四届四次董事会关于“公司利用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国债事项”的决议及公司内部审批程序,进行国债投资。从2002年11月起公司累计汇款3亿元至闽发证券北京营业部,购入国债,截至2003年12月31日所购国债收盘价计算余额市价总值为2.91亿元。公司于2004年2月27日已卖出国债收回资金1.87亿元,目前尚有部分国债未卖出,按收盘价计算余额市价总值为1.07亿元。公告称,“该国债交易是公司通过证券营业部自主直接进行,没有与证券营业部签订任何契约合同,没有委托机构进行”。

  俞伯伟表示:“在3月9日发布公告之前我们对此事一无所知,在2002年10月18日那次董事会上,郑俊怀董事长提出如有闲散资金可否进行国债投资,但是会上根本没有对购买多少国债、什么时间购买、由谁来购买做出任何决议。”

  更有意思的是,2004年5月22日,伊利股份又公告称,“公司在闽发证券公司及其所属营业部没有资金存留和证券余额,也没有通过闽发证券公司及其所属营业部进行委托理财。截至2004年5月20日,公司自主进行的国债投资市值为1.42亿元,指定交易在金通证券上海证券营业部”。

  记者据此推断,伊利股份公司在这段时间做了几件事:1.3月9日之前伊利股份应该只在闽发的席位上有国债投资;2.3月9日到5月20日之间,公司将在闽发席位上的国债投资全部转出;3.这期间,在

  金通证券上海证券营业部投入约1.42亿元,进行国债投资。

  而俞伯伟向记者透露的情况却与公告有很大出入:“3亿元国债是在被媒体曝光和上交所质疑后,公司才发表了公告并卖掉了2.53亿元,剩3800万元没有卖,根本不是剩下1个多亿没卖,而是后来又买了1.16亿元的国债!”

  据俞伯伟称,5月26日的董事会上,针对国债投资,三位独立董事提出质疑,郑俊怀先对此表示这是董秘张显著的个人决策,三位独立董事马上提出应免掉张显著,郑俊怀继而改口表示是他的决策。

  对于在金通的席位上做国债,俞伯伟认为同样存在疑问:“我们在公司结算中心查到:董事长和副董事长杨桂琴将公司2.8亿资金从2004年1月12日到2月26日期间分5次打入一家控股子公司,并迅速将该公司改名。这家公司又分6次将其中的2.3亿元转给金通证券,剩下的5000万元退回伊利股份。这个钱和MBO需要的资金额非常接近!”

  “金通是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为什么让他做?据说,金通是金信信托的控股子公司,而金信信托正是为伊利股份做 MBO 的合作伙伴。伊利股份好像是宁可亏损也要买国债,是不是和 MBO 所需要的资金有关系,我怀疑国债投资是股份公司资金体外循环的通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伊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