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元暂解融资之渴 深发展“降价”冷暖自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6日 10:57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李苑立 5月29日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与新桥投资的重修旧好让业界大跌眼镜。然而蹊跷的是,双方收购价格与去年每股相差接近1.5元。这意味着,深发展为此牺牲了近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注入。充当此次收购的中间人——摩根士丹利香港公司一位知情人士6月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天机:“退一步海阔天空。深发展一石二鸟,可以实现多赢。从中
5亿元保住深市“第一股” 根据双方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美国新桥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桥投资)将持有深发展A(00001)四大国有股东17.8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也是外资入主中资银行的第一家。 如同上演了一部影视剧,深发展与新桥投资演绎了一出从“相聚”、“分手”到“再聚首”的悲喜剧。 今年4月份,深发展曾在公告中称与新桥投资的官司达成和解双方均撤诉,随后新桥投资把目标转向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对于双方为何分手的原因,深发展并未作任何解释。 “并非价格原因。”摩根士丹利香港公司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该项目的财务顾问,摩根士丹利当时的评估价格确实超出现有的收购价。最后因部分附加条件使深发展改变了主意,由此引发新桥投资上诉深发展四大国有股东违约。 据悉,当时新桥向深发展四大国有股东提出的附加条件中有这样的表述:入股深发展(实际出资)3年中,当深发展的两项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达标后,新桥可以转让股权或将总行迁出深圳。这是深圳市政府所无法接受的。 至于本次协议中是否将此条件剔除,上述人士用一句“摩根士丹利的有效协调,已经使项目达成,现在收取佣金心安理得”而婉言作答。 在《转让协议》中记者看到,转让股份的四大国有股东中的注册方深圳投资管理公司仍然持有0.31%的“金股”。业内人士称,注册方持有一定股权能确保深发展的注册地永久保留在深圳不变的权利。同时传出的消息称,深发展四大国有股东之所以“降价”同意新桥入股深发展,还包括了两个前提条款:一是新桥5年之内不得转让股权;二是与新桥签署的协议为非排他性协议。 业内人士分析,深发展虽然看似在价格上吃了亏,但保住了“深圳第一股”,留在了深圳。 轻松融资深发展一石二鸟 在此次收购中,还有一个关键数据令人关注,即新桥收购深发展的股权比例为17.89%,比去年计划收购20%的比例略有降低。据新桥香港董事总经理办公室秘书给记者提供的信息表明,在收购价格上占有优势后,降低收购比例是新桥的让步。 “这是深发展利用新桥投资的让步为将来的‘一石二鸟’作好预留。”南方证券一位行业研究员分析认为,根据银监会最新规定,单个外资机构入股中国银行业机构的比例最高上限为20%,合计外资投资比例最高上限为25%,深发展向新桥转让股份的同时,还签订了非排他性协议,这意味着留有7.11%股权的深发展可以在以后向其他外资转让。 “在未来的转让中,深发展可以适当抬价以弥补损失”。这位研究员认为,“从中长期看,深发展降价‘娶靓女’,其边际成本没有太大的损失。” 事实上,深发展也一直有意引入其他外资战略投资者。此前据业内人士透露,香港某富豪旗下银行曾有意入股深发展,但此消息记者未能从深发展处得到证实。 而引入新桥投资这一战略性股东之后,曾让深发展火烧眉毛的融资计划也从此化险为夷。此前因种种原因,深发展在2002年5月份通过的一项高达30亿元的配股融资计划因故已两次延期实施,今年8月是最后期限。如果这次融资仍然得不到批准,深发展2007年前达到两项资本充足率达标会比较困难。新桥约12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注入,能迅速填补深发展核心资本充足率尚缺0.7%的漏洞,按期达标已无悬念。这也为深发展的另一件大事---处置旗下近百亿元的不良资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从新桥投资自身功能来讲,投资深发展一个重要目的是培育后再转手卖个好价钱,从中获利。有良好投资经验的新桥投资本身并没有银行业管理经验,在银行业中长期发展的可能性不大。 相关链接 2002年9月 主管部门同意新桥投资集团公司作为国外战略投资者进入深发展。 2002年9月 深发展董事会设立收购过渡期管理委员会。 2003年5月 深发展决定撤销管委会。 2003年10月 深发展公告称,新桥投资向国际商会提请仲裁让四家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2004年3月 新桥投资受让民生银行1.75亿股股权。 2004年4月 所有当事方撤回仲裁请求与反请求。 2004年5月 深发展公告称,美国新桥拟受让由深发展34810.33万国家股和法人股,双方已完成所有谈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