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杰“输血”2.2亿 鞍山信托重生的上海力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4日 15:27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程志云 北京报道 3月30日,鞍山信托(资讯 行情 论坛)(600816)发布公告,将2.2个亿的应收债权与其大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之杰)进行资产置换。 而就在4个月前,2003年12月30日,鞍山信托刚刚进行了一次紧急的资产转让,为其
“此次置换进的资产质量相当不错,尤其是土地升值潜力比较大。”鞍山信托证券事务代表刘铁铭告诉记者,“此次置换能从整体上有效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和公司2004年的业绩。” 而一位知情人士介绍,此次置换出的2.22亿元的应收债权发生在1996年、1997年以前,收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一直以来既没有计提坏账,也没有冲减,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大股东将其质量还算不错的资产置换收回几乎无望的债权,也许是无奈之举。”这位人士说,“不过,鞍山信托注册地迁往上海的申请已经被上海市政府和鞍山市政府批准。目前正在向中国银监会报批。鞍山信托马上可以是上海身份了。” 亏损边缘 鞍山信托与上海国之杰3月24日签订了资产置换《协议书》,将以应收利息15984.52万元、应收账款6252.48万元共计22237.01万元的应收债权与上海国之杰所持有的对四川新时代实业有限公司3600万元应收债权(置换价格3600万元)、上海国之杰置业有限公司85%的股权(置换价格8500万元)、北京东方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5%的股权(置换价格3750万元)?、上海假日百货3875平方米商铺的产权(置换价格6387.01万元)相置换。 尽管这部分资产并非特别优良,但此次注资对鞍山国投来说确实意义非凡。 2001年还亏损0.44元的鞍山信托,经过了一年努力后终于实现了扭亏。2002年年报显示,鞍山信托取得了432.03万元的净利润。然而,其主营业务基本陷于停顿状态,其2002年金融及证券业务收入仅1638.6万元,而成本高达3211.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净利润为-2072.82万元,所以公司之所以扭亏靠的是一些非经常性损益。此外,公司贷款呆账准备原按期末逾期贷款余额的25%计提,现改为按五级分类标准计提贷款呆账准备,此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超过1亿元。 鞍山信托在2003年前三季度每股亏损三分钱,但是,在2003年最后第二天的紧急的资产转让,给鞍山信托带来了3850万元的利润,“只要能通过审计,扭亏就没有问题,今年仍能保持赢利。”刘铁铭表示。 然而,在公司保持赢利的同时,财务上却埋着一颗“定时炸弹”。根据公告,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有未冲减的应收未收利息余额近1.6亿元。 根据财政部金融司于2001年2月6日的相关规定:对于2000年12月31日以前纳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金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逐步冲减利息收入,但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而在鞍山信托2001年、2002年年报以及2003年中报中所显示的是:在公司的应收账款中有2000年12月31日以前挂账的应收未收利息1.93亿元,公司从2001年开始将该部分以前挂账的应收未收利息按10年期限逐年摊销,冲减当期利息收入。也就是说,每年至少少摊销1930万元。若公司在发年报时忽然增加冲减和计提坏账的比例,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在,距离5年的冲销期限已经还剩下两年不到。鞍山信托凭借自身的赢利能力难有大作为。国之杰在此时一举解决鞍山信托应收未收利息的冲销问题可谓是雪中送炭。 核销历史 “实际上公司的应收债权方面的确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在应收款项上,这些都是公司的老大难了。”一位鞍山信托的老员工告诉记者。 鞍山信托近10年的年报显示,鞍山信托自1996年以来,应收账款项和其他应收款项的金额和比率不断攀高。在1997年的年报中显示,应收账款255,074,081.56元,其中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12.96%,而到2000年12月31日为止,应收款项合计507,706?383.13元,三年期款项占总数的53.66%,其中主要应收账款都是1992年-1993年间的。到2003年第三季度,鞍山信托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两项总和将近8亿元人民币。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鞍山信托在重组前一直是鞍山市财政直属的金融企业,有很多历史问题都属于政府行为。这些账款的形成大多是历史遗留到现在,“其实这些应收账款都放了十来年了,其中大部分是收不回来了,早就该核销了。” 辽宁省银行业同业协会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各地方政府旗下的金融机构为地方企业、市政建设融资成为坏账的的情况不仅鞍山信托一家。目前,这些地方性金融机构中存在的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国泰君安的一位研究人员也表示同意该看法,“信托行业的这样的历史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一些地方性质的信托公司,几乎就是地方政府的金融玩具,为地方政府一些形象工程融资。等到这些金融公司由国字头变为民字头后,没有了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包揽,其历史遗留问题也就逐步显现出来。民营新东家不得不为鞍山信托的历史问题买单。” 重生之道 其实,对于鞍山信托而言,重组之路也是几经周折。 鞍山信托的前身为鞍山市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7年2月。1992年,经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批准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其社会公众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2001年11月,时任鞍山信托的大股东的鞍山市财政局曾海尔集团签署协议,计划将鞍山信托20%的股份转让并托管给海尔集团。海尔挥师进入信托业,走产业与金融结合之路的概念也颇为引人注目。 然而时隔一年的2002年10月30日,鞍山市财政局决定终止履行与海尔集团达成的协议,将鞍山信托20%的股份转让并托管给上海国之杰。 2003年3月28日鞍山信托完成了清理整顿,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机构法人许可证》。与此同时大股东已经正式变更为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之杰的收购价格为1.90元/股。至此,鞍山信托终于花落有家。 鞍山信托办公室的朱先生告诉记者,在上海国之杰入主公司的一年中,公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从国有单位向市场机制转变。“鞍山信托目前在在经营机制、人事制度上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原有的机构进行撤并,人员进行分流调整。公司原来有300多人,目前经过分流精简,只剩下不到100人了。”他说。 记者了解到,鞍山信托的主要领导及董秘、证券事务代表都已搬往上海办公,“对于迁注册地,大股东的态度相当坚决。毕竟上海的业务空间要大得多,公司不久将会在业务上有大的动作。”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