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600887):金信信托将成为第一股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0日 08:1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2.8亿元巨资入主伊利股份金信只想做战略投资? 信托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并非奇事,而金信信托拟控股伊利股份(600887)的公告却让人感觉透着玄乎。公告称,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同意将其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14.33%的2802.8734万股国家股转让给金信信托,股份转让价格为10元/股,股权转让后,金信信托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缘何要卖"香饽饽" 尽管是溢价转让,尽管每股的转让价格高出每股净资产近20%,呼市财政局如此轻易地就让出了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的宝座仍是颇让人费解,因为这可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乳制品业作为公认的朝阳行业,行业成长空间巨大。而伊利股份作为乳制品业的行业龙头之一,一向背负着绩优蓝筹的美誉。 有关资料显示,伊利股份200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2亿元,比2000年增长69.94%;利润总额1.41亿元,比2000年增长18.49%。2002年1至9月份实现主营收入31.43亿元,利润总额1.59亿元,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前景。 耐人寻味的是,呼市财政局恰恰在伊利股份刚实施完增发的大好形势下选择了退出。伊利股份去年8月份实施了增发,募集资金超过8亿元,伊利股份的每股净资产也大幅度增值。作为老股东,呼市财政局是此次增发理所当然的受益者。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呼市财政局选择"高位"套现,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金信"无为而治"? 据记者了解,金信信托与证券市场著名的"法人股爱好者"上海邦联有较深的渊源,金信信托也较早开始关注国内上市公司法人股的投资业务,认为对重点行业优势企业的上市公司法人股的投资具有十分良好的投资前景,并制定了较为详细的上市公司法人股投资战略计划。 尽管如此,金信信托低调入主伊利股份仍然透着一点神秘。伊利股份的收购报告书称,金信信托将以战略投资原则持有公司股份,不谋求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其投资旨在追求持有公司股份的投资增值及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此次股权收购后,金信信托无意对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进行改变或做重大调整,并将保持公司在人员安排、经营管理上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原则上不干涉伊利股份的日常经营活动。公告同时称,金信信托无在一年内转让此次交易的股权的计划。 不重组、不换高层、不交易股权,金信信托谋求战略投资者角色的决心看来十分坚定。 然而,有市场人士认为,对资金流动性相对要求较高的信托公司而言,金信信托2.8亿元控股一上市公司只求安稳分享投资收益似乎很难令人信服。"不排除这是金信信托开发的另一只信托产品,伊利股份广阔的市场前景、稳健的经营风格和业绩正是其卖点,这也是金信信托无意深幅介入公司运作的原因。"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股权转让悬念多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中又出现了信托投资公司的身影。3月17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87)大股东呼和浩特市财政局与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呼市财政局同意将其持有的公司2802.8743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4.33%)转让给金信信托,双方确定股份转让的价格为人民币10.00元/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28028.7430万元,经双方商定,金信信托以现金方式支付全部转让价款。 本次股权转让后,公司总股本没有发生变化,呼市财政局不再持有公司股份;金信信托将持有公司2802.87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33%,股份性质为社会法人股,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据此信息,记者不禁产生几点疑问: 其一,一般说来,公司股权转让的行为多发生在公司经营状况恶化、业绩不佳的时期,而伊利股份近年来的业绩一直不错,属于绩优股之列,此时为什么要进行股权转让呢?而此次受让方又是金信信托,这到底是信托公司的自有投资,还是其受托投资,如果是受托投资,委托人是不是就是伊利的管理层?信托公司受托投资上市公司股权行为的信息应如何披露? 其二,对比2002年9月的伊利A股增发上市公告,可以发现当时呼市财政局共持有3302.8743万股国家股,占增发后总股本的16.88%(截至2002年9月30日),此次呼市财政局转让的总额为2802.8743万股,占总股本的14.33%,其间少了2.55%,共500万股,显然在2002年9月至今的这段时间内,这500万股国家股已获批转让,这2.55%的国家股究竟花落谁家呢? (叶展记者许少业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