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深两市上千家的上市公司中,深圳方大是一家没有多少“故事”的企业。董事长熊建明也一直默默无闻地经营着自己的企业。但近来深圳方大却以两个全新的题材成为众多媒体追逐的焦点。
深圳方大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建筑新材料生产企业,同时拥有A股和B股。今年中期实现净利润3751万元。但1999年以后,由于新型建材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面临产业升级的压 力。2000年,深圳方大决定将半导体信息产业列为与新型建材并列的另一支柱产业。公司投资8000万元分别成立了方大福科公司和方大国科公司,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光电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他们选择了在国际上属于前沿课题的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项目,该项目在光电信息存储,显示和照明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高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深圳方大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和蓝光LED等器件的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深圳方大宣布,公司原第一大股东经发公司将其持有的1亿711万法人股全部转让给深圳邦林公司和时利和公司,其中邦林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熊建明持有其85%的股权,而时利和公司则由深圳方大其他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共100余人出资1978万元成立的。至此,通过股权的收购,深圳方大管理层全面跃居股东地位。
今天,本栏目深圳直播室请来了深圳方大的董事长、总裁熊建明先生,北京直播室请来了湘财证券研究员尹哲,就大家关心的两个话题一起来探讨。首先我们从近期上市公司产权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MBO,也就是管理者收购说起。
主持人:熊先生,我们很高兴看到深圳方大几经周折,成为上市公司中最早完成MBO的一家上市公司之一,而且进行得较为彻底。那么,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管理者收购?你们进行这项工作是怎么考虑的?
熊建明:我们主要是考虑这个公司的经营层和管理层这些利益和动机,将他们的积及性,与广大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结合在一块。这就是我要考虑方大进MBO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持人:当时你也是设计过关于期权方面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实施期权方面的改革,而最后实施MBO呢?
熊建明:应该说期权比MBO好。因为我们在97年开始我们就设计了三个方案的期权,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从去年开始公司就开始自己设计MBO的管理层“持股”的计划,通过政府和我们大股东的支持,这个计划目前已经走完了一个阶段。
主持人:没有实施期权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熊建明:我想主要是国家政策方面的东西多一些。
主持人:在实施MBO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我们也知道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这个资金如何解决呢?
熊建明:我们主要考虑几个方面,一个就是我们管理层自己的一部分资金。再一个就是通过金融机构,采取抵押贷款的方式。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投资回报率。主要是考虑这三个方面资金的来源。
主持人:在管理层收购完成之后,很多中小投资者曾经询问过,在这种收购之后,他们的利益能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也就是说会不会出现管理层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的这种情况?
熊建明: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国的证券市场是比较普遍。但是从我们方大不管是实施MBO以后,还是以前,我们应该说没有影响过我们投资者,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实施 MBO以后,我想有三个方面能够保证我们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第一方面就是我们员工持股的这两个公司它本身就没有日常经营活动,只是一个控股。因此我们现在大量的这种关联交易,内部黑箱作用的桥梁就没有。第二方面,我们实行了独立董事制度,是全国上市公司里面最早完成一个独立董事的公司之一,他们对此也会起到很大作用。再一个就是我们内部的管理规范。
主持人:你能向中小投资者做一个承诺吗?
熊建明:今天我在这儿当众可以做承诺。因为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就是我们管理者所追求的利益,我想不管今天还是将来,方大应该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主持人:刚才熊总谈到管理MBO,还有深方大在管理方面的一些想法,以及现在实施的情况。从你研究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个方案的实施是不是能给方大管理机制带来一个变革?
尹哲:我认为就是说首先方大的管理,从业绩来说还是不错,不仅从战略上来看,还是在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原材料成本上升比较大的情况下,它今年上半年还能维持住主营利润的略有增长。从这点来看的话,它本身这种根本性的机制,管理机制的变更,我想可能还不是那么迫切。其次,从事实上来看的话,实际上在实现这种管理层收购之前,以熊先生为代表的方大管理层,他们在实质上他们是有控制公司的能力的。而这一次收购的话,应该说在形式上更进一步明确了他们对公司的这种控制权。因此从我个人认为,这一次应该说对它将来根本性的管理机制的变革搭建了一个平台,而本身并不意味着它的管理机制现在就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
主持人:这种变革能否为深圳方大的腾飞插上翅膀?
尹哲:我想作为一个企业,它最后它要实现它的所谓的新的一次腾飞的话,可能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光有管理的问题,还有包括行业、战略、技术、产品等等这些问题。而作为方大,它通过管理层收购,解决了现在我们市场和社会的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很重要的激励的问题,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我想为它的腾飞,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但是事实上是否能成功可能还要有其他很多因素来决定。
主持人:良好的管理机制只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但根本的还是靠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深圳方大是我国建筑新材料领域的一家龙头企业,但公司日前却宣布以氮化镓基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已经成为公司的又一个主业。从建材到半导体,尽管同样是新材料,但两者之间行业跨度非常大的。那么深圳方大去年决定要重点发展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是不是公司新型建材已经难以满足公司自身增长的需要,被迫要进行产品的转型?
熊建明:因为方大在上市以后,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但最近一两年,由于市场残酷的竞争,虽然我们围绕着比较好的销售和比较好的内部管理,但是由于我们的利润下降的幅度比较快,所以方大从97年开始,我们就酝酿着半导体行业的入门,我们通过了国内外的调研,以及向我们政府部门通过大量的咨询,请专家帮我们咨询。在去年,我们就决定进入半导体行业。
主持人:对于这个产品的投资者都感到很陌生,能不能给大家讲述一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熊建明:这个产品它的全称是叫氮化钾,三五株宽带,化合物的半导体材料。现在我们生产的半导体材料LED,在市场上每一个管芯的价格大概在60美分左右,也就是五六块钱,它的成本是非常低的。由于这个产品的市场进入门槛比较高,它的技术含量就非常之大,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产品它既有风险,也带来了我们更好的一些发展空间。
主持人:现在进入到产业化阶段了吗?
熊建明:已经进入到产业化阶段,我们已经在开始小批量或者叫中批量生产和销售。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熊建明先生。尹哲,简单的来看,你觉得氮化钾基这个产品,能不能成为方大一个新的一个利润的增长点?
尹哲:像氮化钾基这种产品的话,它实际上包括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氮化钾基材料的生产,第二部分是管芯的生产,第三部分就是产品组装的生产。因此要想成为方大它的利润的重要支柱的话,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它在最上游的氮化钾基的材料生产方面,能否取得突破。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