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 杰在股市一片跌声之中,海立股份(600619)以其强劲的抗跌能力,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在2001年6月至2001年11月这段大盘下跌周期内,其A股股价始终坚挺在13.80元以上,成为制造业板块中的一个亮点。
海立股份的前身是冰箱压缩,1992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4000万股A股和5000万股B股,分别于1992年、1993年上市。截止2000年12月31日,公司股份总数为38052万股,
其中国家股12000万股,占股份总数的31.53%;社会法人股2028万股,占5.33%;B股17940万股,占股份总数的47.15%。
公司上市以来,募集的资金均用于控股及参股以制冷压缩机为主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主营业务特色鲜明。其中,对与日本日立合资的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控股67%;对曾与日本三菱合作的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控股69%;对与意大利扎努西合资的上海扎努西电气机械有限公司参股35%。目前,公司空调压缩机的产销规模已达500万台,冰箱压缩机150万台,除湿器压缩机50万台,总规模700万台。其中,空调压缩机产量已进入世界前三位,并取代冰箱压缩机成为占公司销售收入90%的主营业务。
海立股份近五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997年8.63亿元;1998年12.14亿元;1999年13.13亿元;2000年17.57亿元;2001年1-10月24.6亿元。其中,2000年和2001年1-10月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和60%。
在充分做大主业中,海立股份以“一美元”成功收购“森林电器”是一个经典范例。总投资额1.19亿美元、注册资本6000万美元的森林电器,虽说有年产100万台旋转式冰箱压缩机、50万台除湿器压缩机和40万台空调压缩机的生产能力,但从1997年6月开业投产之日起就一直亏损,长年来投资“只进不出”,成了日方愿意以一美元出手的主要动因。
海立股份则不这么看这笔账。他们要用“1美元”做成全球同行业的“老大”。总经理沈建芳表示,随着国际传统制造业的转移和调整,中国已成为空调器消费大国、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空调器及其核心配套件的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基础日渐雄厚,竞争力也日益增强,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以及中国正式加入WTO,海立股份要尽快取得空调压缩机这个资本、技术、劳动相对密集的产品的竞争优势,在国内乃至世界空调压缩机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自以“1美元”收购森林电器日立50%的股权后,海立股份即对其下属相距2公里的两个子公司上海日立和森林电器的业务进行整合,将森林电器的资源有效地用于做大空调压缩机主业,将冰箱压缩机产量从原来的49%压缩到1%,其余全部转产空调压缩机和除湿器压缩机。此举不仅一举扭亏为盈,年内实现产销115万台,由上年亏损8700万元,到今年可以盈利,同时,上海日立通过将小型机转移到“森林”生产,腾出场地和设备集中生产高附加值的市场紧缺机种。公司今年空调压缩机产销可突破500万台,比上年310万台新增近200万台,增幅之大在业内无人能及。
整合的效果,绝不仅限于国内市场。海立股份继进入2000年度中国家用电器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0强之列后,2001年1-10月完成出口39万台,比上年全年增长69%,出口增长幅度大于产能增长幅度。
主业的良性成长,使海立股份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公司增发新股募集资金的流向,将主要用于空调压缩机及其上下游关联产品,如上海日立的扩大年产50万台大规格、HCFC替代空调压缩机项目,森林电器的年产60万台SK系列高效、节能、新工质空调压缩机项目,扩大年产50万台SXC系列出口新工质空调压缩机项目,海立(集团)的压缩机工模具加工中心,以及其他有前景和高技术含量的工程塑料、特种制冷产品、铸造项目,以实现强势主业下的多元经营。
前不久,海立股份再传捷报,公司下属的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开发的双转子大规格旋转式空调压缩机通过国家鉴定。据介绍,该项目突破了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壁垒,其中有三项技术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