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开放银行:“开放”的价值如何把握

探路开放银行:“开放”的价值如何把握
2019年07月12日 06:18 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陆宇航

  主持人:《金融时报》记者 陆宇航

  特邀嘉宾:毕马威中国银行业咨询服务总监 刘绍伦

  安永亚太区金融科技与创新首席合伙人 忻怡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 马智涛

  从推行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理念到打造OpenAPI平台;从对外提供SDK工具包到建设平台生态圈,银行系布局开放银行的方式越来越五花八门,热情也日渐提升。据了解,目前,已有超过20家银行进行了战略、业务产品、生态建设和系统改造等层面对于开放银行的探索。

  那么,如何看待当前开放银行的发展情况?下一步,推进开放银行面临哪些挑战?近日,就当前开放银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对该领域研究颇深的第三方专业人士,以及在该领域打拼多年的资深业务负责人,希望从更多元的视角寻找答案。

  主持人:当前各家银行都在加紧布局开放银行,推出的模式、概念也是五花八门。那么,究竟什么是开放银行?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绍伦:开放银行的实质在于“开放”,我国银行业需要从三个层次把握“开放” 的价值,借助开放银行实现银行风貌的焕然一新。

  首先是思维的“开放”, 要做到“融心”“融智”和“融形”。“融心”需要最顶层的核心战略充分将“开放”作为银行发展的价值观,从而驱动业务单元、前中后台、 直到细节流程和系统建设的全面思维的转型;“融智”需要在全行范围内培育开放土壤,诸如银行大学、 创新者沙龙、创业孵化器/加速器、风险投资、长期激励等都是可供银行选择的工具;“融形”则需要在保留和继承原有的品牌价值的同时,重新规划银行品牌战略定位。同时,银行还需要重新规划客户体验体系,以支撑品牌战略定位。

  其次是业务“开放”。一方面, 银行应积极着手推动敏捷化、端到端的客户数字化流程再造及与客户旅程中的其他机构的合作模式,将传统的“银行客户流程边界”转变为“开放”时代下的 “客户旅程无限边界”,即重视客户在某个场景中的全部旅程活动(包含客户与银行的接触旅程及与非银行的接触旅程),从而推动对客户的重新认知和洞察。而这一重塑使得银行产品生产的价值链产生反转,让其在充分与客户及客户旅程中的其他机构互动的背景下,共同塑造全新产品。另一方面,开放银行对于推动各类创新有着有效的催化作用,特别是在推动形成创新全生命周期支持能力方面,可有效地推动内外部创新快速从概念到产品化、市场化落地,并最终通过资本化运作释放更多的价值回报。

  再次是系统“开放”。API系统建设是开放银行建设的基础,我国一些银行已开始或初步开展该建设。作为媒介,该系统将银行的核心金融能力渗透进客户旅程的更多场景中,并支持微服务快速灵活响应客户需求与市场变化。但这只是开放银行体系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并不是开放银行实现的标志。

  主持人:目前,开放银行的服务模式主要有哪些?与传统银行服务相比,开放银行是如何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服务的?

  忻怡:不同的中资银行,其自身业务经营特色与发展战略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开放程度与变现模式各具特色。目前我国多家银行尝试结合生态合作伙伴,以不同形式进行对外输出共享,在各家不同模式中,基本不会涉及数据开放与共享。

  目前,他们的服务模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体现:首先,通过与B端(企业)、C端(个人)、G端(政府机构)的紧密联系,颠覆银行服务客户的传统模式,提供万物互联、即想即用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其次,打造合作共赢的数字生态平台,通过与各大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赋能生态,形成金融+制造、金融+交通、金融+教育、金融+社交、金融+旅游、金融+医疗、金融+生活的多种跨界金融服务;再次,通过调用API,银行的服务可到达无限、无界的区域,在客户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第一时间、第一触点就能够获得满足,银行借此解决自身在实现的营销、服务闭环时遇到的资源瓶颈问题;此外,生态圈中的第三方行业融入银行内部平台,反哺银行内部权益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生活化服务及权益。

  我国的开放银行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圈,将银行的金融服务融入其中。双方会依托衣食住行等生活化场景,联合生态合作方机构设计相关产品及服务,为各类客户提供无界、无感、无限的服务。

  具体而言,对G端客户,会在财政管理、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经营纳税、缴费等民生类服务方面,提供便捷银行类服务,助力客户体验的提升;对B端客户,则与供应链金融、银企直连、银企互联等模式相结合,无感地提供查询、支付类服务,以此有效提升企业客户工作质效;而C端客户则和生活类场景充分融合,在衣、食、住、行等领域提供投资理财、贷款、外(汇)币兑换、网点服务、积分权益兑换等服务,高效地触客、转化、达成并持续维系,形成良好闭环。

  主持人:在开放银行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和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马智涛:客观地说,开放银行战略会带来多方面的新型风险和挑战。首先是信息安全。当开放银行所连接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木桶效应”也就变得重要,任何短板都会构成对全局的风险。所以在对外合作上,要做好端到端的信息安全检测,要确保全链条的安全。

  其次,要关注连接的效率。要考虑如何通过创新技术,跟大量合作伙伴快速形成商业联盟,促进大家的信息交互效率。

  同时,业务连续性也至关重要。业务连续性风险在开放银行实践中,会变得不一样。例如,当合作的链条变得越来越长,如何在某个合作伙伴出现问题时,快速地让客户能够继续享受应有的服务,需要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须重视数据隐私保护。未来的数据会越来越孤岛化,需要去促进数据有效流动,这必须借助技术手段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试错文化,以及快速决策、快速创新等模式,这些现有的组织方式以及企业文化也需要应需而变。

  忻怡:开放银行在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尽管我国已制定或修订了包含个人信息保护在内的多项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但与欧美等地的数据保护法案相比,仍需在专项个人信息保护法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在去年末出席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时,人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表示,开放银行在有效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应关注相关风险。除了网络安全风险、业务开放风险、外部风险外,他优先强调了防范数据泄露风险的重要性,即开放银行连接众多主体,一旦任何一方存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就会导致恶意攻击者非法获取客户数据、应用方违规使用交易信息等问题。未来,预计人民银行将尽快出台开放银行指导意见,制定开放银行的技术规范,构建开放银行的安全体系。

责任编辑:张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2 航天宏图 688066 17.25
  • 07-12 沃尔德 688028 26.68
  • 07-12 交控科技 688015 16.18
  • 07-12 方邦股份 688020 53.88
  • 07-12 嘉元科技 688388 28.2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