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进“垃圾堆”分类 看到塑料瓶就想踩扁

跳进“垃圾堆”分类 看到塑料瓶就想踩扁
2019年07月12日 03:04 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跳进“垃圾堆”分类 看到塑料瓶就想踩扁

美女总裁吴佳碧:

吴佳碧打包塑料瓶。

吴佳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熊英英
  妆容精致、大方优雅、亲切健谈——吴佳碧给人的印象就是“我想成为她这样的女人”。但说起她的职业,让人意想不到是,竟跟“收垃圾”相关。
  想改变行业现状,于是从2018年开始做垃圾分类回收。在外人看来,吴佳碧是光鲜亮丽的公司总裁,但她却经常素面朝天和同事一起“跳进”垃圾堆里清理垃圾。
  也许是因为骨子里的倔强,吴佳碧对所有“刺激的事”都饱有热忱。热爱运动,喜欢跑马拉松,连合伙人都称她是拥有“高抗压能力”的女汉子。仅仅一年时间,她的创业项目便获得了近千万融资。
  吴佳碧笑称,自己因为创业而单身,“这真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

爬了次山 把“收垃圾”做成了事业

  决定做垃圾回收项目源于一次爬山。2017年,吴佳碧还是一家大健康公司的市场总监。生活中的她常常参加骑自行车、跑步、游泳等社群活动,结识了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
  当年一月的一个周末,吴佳碧和几个伙伴相约爬青城山。当时,她在传统电子回收行业深耕了20多年的好友刘刚看到山路上的塑料瓶,便提出做垃圾分类回收项目的想法。
  刘刚说:“在日本、美国早就开始做垃圾分类回收了,但在国内还是一个充满弊病的灰色行业,存在价格不透明、没有行业标准等很多痛点”。
  吴佳碧也注意到,2017年成都大量不合规垃圾收购站相继关闭,造成垃圾堆积。如果能解决这件事,把废弃、闲置生活物品回收处置做到规范化,未来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2018年3月,吴佳碧租了两台4.2米的厢式货车,从成都成华区开始,定时定点派向区内居民小区、商场、企业、办公楼收垃圾。并使用智能回收系统,将可回收物用标准化透明化的价格回收,再运到分拣中心统一处理、销售。
  “我们发现小区大多数居民不知道怎么分类垃圾,所以我们配备了专业的人员在现场指导,”吴佳碧说。
  截至目前,他们在成都的40台车平均每日能收60吨垃圾。去年7月,公司月营收已超过400万元。

创业艰辛 一天打包2万个塑料瓶

  创业初期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最辛苦的时候,吴佳碧一天要去十几个社区。为了深入了解“垃圾回收”行业,从寻找收荒匠开始,她将各个区域的垃圾回收站点和分拣中心一一跑遍。
  “一次我在路上拦下一位骑自行车的阿姨,想要询问塑料瓶、纸板的价格和回收地址,但阿姨好像觉得我比较年轻而且着装干净,根本就没搭理我。经历多次之后感觉有点受挫,因为要打破行业多年的固有模式,被传统从业者质疑是经常的事。”
  吴佳碧说,去年8月最热的时候,在一个酒店楼顶,团队用了一天时间打包了整整一车塑料瓶,将近2万个。把每个瓶子里的水倒掉,取下瓶盖撕下标签。许多瓶子恶臭难闻,让人作呕。“自从创业后,我就有把路上看到的塑料瓶压扁的习惯,因为打包塑料瓶的从业者真的太辛苦了。”
  今年7月,上海的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而成都也即将迎来垃圾分类。“对于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吴佳碧说,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向更多人普及垃圾分类的意识,政策只会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加顺利。
成都创客,欢迎来战!

征集令

  在成都这座城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九死一生”中,体味活下去的痛苦和快乐。他们就是成都创客,Chengdu Maker。
  聚焦创客群体,用镜头讲述他们的故事,封面新闻推出《成都创客》系列短视频。我们关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看他们如何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在创新之路上摸索前行;我们关注“高龄”下海的中年人,倾听他们在身份转换、归零再出发中的焦虑与收获;我们关注土生土长的本土创客,欣赏每一朵从天府之国的沃土中开出的创业之花;我们关注漂洋过海落地蓉城的海归派,寻找在文化碰撞中迸发出的梦想火花。
  如果你是一名创客,如果你身边就有创客,也欢迎与我们分享你们的精彩故事。扫描二维码进入报名通道,分享你的故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2 交控科技 688015 16.18
  • 07-12 方邦股份 688020 53.88
  • 07-12 嘉元科技 688388 28.26
  • 07-12 航天宏图 688066 17.25
  • 07-12 沃尔德 688028 26.6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