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平稳 不必为CPI上涨担忧

货币供应平稳 不必为CPI上涨担忧
2019年06月12日 15:40 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我国目前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仅仅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内生需要,不搞“大水漫灌”。货币供应量平稳,CPI指数就没有快速增高的可能,物价也不具备全面持续上涨的条件。随着供给状况的不断改善,蔬果肉蛋的价格会逐步下降,不会带来CPI指数大幅上涨,更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目前,水果批发均价处于近5年的高点。”5月份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7.49元,环比上涨19.3%,同比上涨33.8%。其中,鸭梨、富士苹果、西瓜、巨峰葡萄、菠萝、香蕉同比分别上涨1.2倍、66.0%、22.2%、11.6%、11.0%、10.4%。对于大众关心的蔬果肉蛋价格走势变化,以及对CPI的影响等问题,专家均表示,下半年蔬果肉蛋对CPI影响将减弱。(6月10日《经济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猪肉、水果等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水果自由”被热烈讨论。基于猪肉、水果价格等食品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有民众对CPI上涨表示担忧,甚至产生了对“通货膨胀”的担心。其基本的逻辑推理是,部分蔬果及肉蛋价格上涨带动物价整体上涨,进而导致CPI冲高,出现通货膨胀。这种推理乍一听有道理,仔细推敲会发现不过是“想多了”而已。

  通货膨胀是物价全面而持续地上涨。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物价全面上涨,而不是部分上涨,因为个别或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并不一定导致物价全面上涨;二是物价持续上涨,因为短期内、个别时间段的上涨不一定持续,并不足以构成通货膨胀。从量的角度看,一般CPI指数超过3%才被认为存在通货膨胀风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CPI同比上涨2.0%。5月份CPI同比上涨2.7%。很显然,近期CPI依然低于3%,不存在通胀风险。

  诚如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本质上是货币超发问题,过多的货币追求相对较少的商品。控制住货币供应量,就能控制住通货膨胀。我国目前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仅仅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内生需要,不搞“大水漫灌”,不会利用货币宽松刺激经济增长。

  从统计数据看,自去年2月末至今年4月末,每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在8%到8.8%之间,货币投放和经济增速大体吻合,既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服务了经济增长,又控制了货币超发。因而,通货膨胀是缺乏货币基础的。货币供应量平稳,CPI指数就没有快速增高的可能,物价也不具备全面持续上涨的条件。由是观之,猪肉、水果等食品价格上涨是短期供给瓶颈引起的,随着供给状况的不断改善,蔬果肉蛋的价格会逐步下降,不会带来CPI指数大幅上涨,更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稳健货币政策如何实现松紧适度?

     更有效地激活社会总需求
货币政策 货币 CPI指数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8 宏和科技 603256 --
  • 06-18 中国卫通 601698 --
  • 06-17 新化股份 603867 --
  • 06-14 海油发展 600968 --
  • 06-12 朗进科技 300594 19.0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