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云: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赋予文化产品更多金融资产属性

汪昌云: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赋予文化产品更多金融资产属性
2019年05月26日 23:04 财经网

汪昌云: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赋予文化产品更多金融资产属性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院长 汪昌云

  财经网讯 “文化产业想要发展,光有供给侧改革还不够,要赋予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更多的金融资产属性,以此增加文化产业对金融资本和投资者的吸引力。” 5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院长汪昌云在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开放”为主题的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如此表示。 

  汪昌云认为,目前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还远远不足。而文化产业想要发展,光有供给侧改革还不够,要赋予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更多的金融资产属性。至于如何赋予文化产品服务金融资产属性,首先要考虑到文化产品的特征。其总结道,文化产品的特质性比较强,很多不可复制或难以复制;文化产品和服务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现金流的不确定性程度高;正外部性强,这些外部性,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

  据汪昌云介绍,金融资产一般看重以下要素,一要现金流可预期。二要资产可以交易,有一定的流动性,且流动性好。第三,资产要可复制,不能太独一无二影响定价。最后有风险补偿机制。

  汪昌云表示,金融从业人员遇到文化产业之后,常常感到无奈。例如,文创产品的无形资产,因信息不对称使得文创产品的现金流测算很困难,不好估值;因信息不对称和估值难,产品的可交易性差,流动性很糟糕;正的外部性又导致风险补偿机制缺失。

  汪昌云建议,为了缓解文化产业信息的不对称性。要大力推进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构建全新的信用评估方法,评估体系和利用大数据的担保体系。第二,尽可能地降低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包括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基础性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无形资产的抵押制度、登记制度。第三,增强文化产品的可交易性。第四,修正文化产业的内部性,使得外部性收敛。第五,为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开展文化产业的资产证券化。

以下为发言实录:

  汪昌云:感谢会议主办方的邀请。各位来宾,同学们,下午好!我刚才看到分论坛的其他演讲嘉宾都是从事文化产业的业界精英,我是搞金融的,相当于搞文化的素人,对于文化产业研究不多,做过一点文化创意产品的证券化研究,我更多是外行。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业界精英分享。

  我的主题是“赋予文化产业金融资产属性”。金融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毋庸置疑非常重要。而且在最近一些年,多方都做过很多努力,不光文化产业的业界精英,还包括政府部门、学界都做了很多努力。文化产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据我看到的统计,我们文化产业占GDP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2%左右,而且增速都在两位数。但是文化产业增值占GDP在 2020年定了5%的目标,而且把文化产业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跟这个目标相比,我们现在金融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上显然还不够。我今天的主题是“赋予文化产业金融资产属性”,是从另外一个侧面(阐述这个问题)。

  我们谈的比较多的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说目前做的比较多的,包括政府部门成立产业引导基金、投资基金,金融机构金融创新,设计不同的产品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但是,)光供给侧改革不够。当然不能否认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要把有些,不是所有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赋予更多的金融资产属性,以此增加文化产业对金融资本和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这个角度讲,既有供给侧,也有金融资产属性方面的改造,我们金融在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可能会做得更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顺利,更有效果。

  怎样赋予文化产业金融资产属性呢?我们文化产业,包括很多的文化创意产品有些特别的特征。比如说,产品的特质性比较强,很多东西不可复制或者难以复制;在文化产业里面,产品和服务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第三个很重要的特征资产不好复制,文化创意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你想复制它很难;现金流的不确定性程度高;最后,正的外部性强,肩负着文化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凝聚精神和力量,传播正能量等等重任。这些外部性,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

  怎么把它赋予金融资产属性呢?我们学金融的非常了解,也很熟悉,一要现金流可预期。你要没有现金流,做金融的很痛苦,没有现金流怎么能做产品呢?二要资产可以交易,具有可交易性,也就是有一定的流动性。而且流动性要好。第三,资产要可复制,不能太独一无二,太独一无二只有你,别人都没有,既影响交易,也影响定价。资产价值具有波动性。最后风险可补偿,有风险补偿机制。

  金融从业人员和投资人对金融资产的属性都了如指掌,可以比较得心应手把握金融资产的估值和风险控制。金融学术界在过去几十年的探索,为金融风险的定价和补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很多模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金融从业人员为文化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或者遇到文化产业之后,好多人感到无奈。这个无奈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文创产品,它的无形资产是它的属性,信息不对称使得文创产品的现金流测算很困难,不好估值;文化产业和产品的特质使这些资产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估值难,产品的可交易性差,流动性很糟糕;正的外部性导致风险补偿机制缺失。

  怎么能够让我们从事金融或者为文化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这些人,更得心应手、更乐意为金融产业服务,需要做一些改变,这个实际上更多要从文化产业的精英需要去琢磨。

  我提几点相关的建议,怎么使金融更好地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赋予文化产业更多的金融属性。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从政府角度,有时候从金融从业者的角度,也有可能是从文化从业人员的角度。

  1、为了缓解文化产业信息的不对称性。我们要大力推进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应用。今天上午成立了“金融科技与教育五十人论坛”,也谈到了金融科技的应用。在文化创意产业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很多的空间,包括构建全新的信用评估方法,评估体系和利用大数据的担保体系。

  2、尽可能地降低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从政府层面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包括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基础性制度,尤其是我们知识产权的保护,无形资产的抵押制度、登记制度,我觉得,中关村目前有很好的开创性的实践。

  3、增强文化产品的可交易性。尽可能地改善流动性,包括前些年红极一时的文交所,我觉得当然也有一些不规范,需要进一步规范,但通过交易增强创意产品的流动性,也是赋予文化产品更多的金融属性。

  4、解决内部性,即我们叫文化产业的外部性,怎么修正它的内部性,使得外部性收敛。我觉得这个在国有经济、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可能能够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我们的外部性文化。

  5、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开展文化产业的资产证券化。这也是赋予文化产业金融属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刚才讲的是怎么从更多的方面赋予文化产业金融属性。除了这个,还要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这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一致的。要实现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增加投入,比如文化产业基金方面。

  最后,我想简单再说一个问题。其实,我们传统的金融体系有很多欠缺。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上出现很多不顺畅的地方,真的要解决问题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我们文化产业发展可能等不到我们把中国的金融体系理顺了再发展,包括多层次资本市场,尽管我们现在推动利率也比较大,全方位直接融资市场也做了,但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所以,金融助力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既要有供给侧方面的改革,也需要我们与文化产业精英们琢磨怎么更好地、更有效率地赋予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更多金融属性,使其对金融从业人员、金融资本和投入者有更多的吸引力。

  这是我的一些看法,不正确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

文化产业 金融资产 汪昌云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3 红塔证券 60123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