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增量、改革存量 实现退市常态化

优化增量、改革存量 实现退市常态化
2019年05月22日 03:10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是推动实体经济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日在系统阐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问题时,明确释放了优化增量、改革存量,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的政策信号,给出了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现市场化优胜劣汰的解决方案。

  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包容性是各方对资本市场改革的期待。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资本市场的改革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A股市场应该是有进有出、新陈代谢的,处于A股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应该始终是引领行业发展、质量效益可观的优质企业,资本市场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增量优化和存量改革并重,实现退市常态化,提升上市企业的整体水平。

  科创板衔枚疾进

  没有好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有好的资本市场;没有好的市场入口机制,就不可能有好的上市企业。

  当前资本市场在入口关的改革主要有两项:一是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起步,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二是继续保持新股常态化发行,审核进度服从质量,切实做到好中选优。

  易会满提到,要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起步,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提高审核工作透明度和效率。

  从今年3月1日科创板“2+6”基础制度体系落地,到近期科创板申请企业陆续收到二轮甚至多轮问询函,科创板改革试验田的模样日趋清晰。这一资本市场的重大增量改革,正在践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旨在通过提高审核工作透明度和效率,增强发行上市标准的包容性和政策的可预期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

  截至5月20日,上交所科创板已受理110家企业,86家进入已问询状态,进度最快的微芯生物,问询问题数量从首轮的41个、二轮的14个,进一步减少到了3个,询问内容越来越聚焦,分别涉及实际控制人认定、风险因素和其他信息披露问题等。

  “就是要通过问询问出一家好企业,问出一家真公司。”一家华南地区的投行人士表示,这是注册制下科创板新股审核的关键,同时,问询还强调从投资者视角出发,要求发行人使用浅白语言进行简要解释,删除相关冗余信息,事无巨细,刨根问底,新的审核风格是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考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一问、二问甚至多轮问询,在审核程序和机制中相互衔接、层层递进,是后续审核机构和上市委员会进行审核判断的重要基础。多轮问询的过程,是不断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的过程,是不断督促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的过程,也是震慑欺诈发行、便利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作出投资决策的监管过程,是检验一家拟上市公司质量是否优质的过程。

  在加快问询步伐的同时,科创板的交易系统测试也在连轴转。记者从券商人士处了解到,自5月11日起每周六,上交所都会组织各市场参与主体进行科创板全网测试,预计6月8日进行通关测试。通关测试若顺利结束,代表交易所的交易和清算系统将正式准备就绪。

  随着审核的推进和技术准备的就绪,后续的交易和定价环节也考验着市场参与各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公开场合表示,科创板的市场化定价意味着,在充分的信息披露前提下,把定价权交给市场,市盈率的概念将得到空前弱化,二级市场的走势将完全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中介机构的勤勉尽责。

  IPO常态化要优中选优

  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带来的“鲶鱼效应”在核准制下的IPO市场上,已经开始显现。

  IPO发审公开透明的审核理念逐渐取代了以往的窗口指导,一方面,监管层公开发布了《IPO审核50条》,将IPO审核或券商制作申报材料需要注意和披露的问题提炼成为50条审核要求,颠覆了以往的窗口指导模式,首次以监管问答的方式增强审核工作透明度,明确了监管底线,便于首发企业自觉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利于中介机构履职尽责;另一方面,IPO审核周期缩短,审核速度明显加快,从申请受理到首发上市平均审核周期进一步缩短,审核通过率较之前有所提升,目前IPO排队企业已不足300家。

  据统计,今年以来,登上IPO发审会的新股首发企业共有38家,其中通过发审委审核的公司数量共有33家,占比达86.84%;未通过公司有4家,暂缓表决有1家,远远高于去年同期不足50%过会率的数据。

  从发审会的问询内容来看,审核重点开始从企业盈利能力向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全性、准确性转变,更倾向于考察企业的盈利模式和成长性。

  董登新表示,资本市场新股审核理念的调整,在服务科创企业的同时,也在现有的市场板块中有所体现。科创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板”的增加,而是要让市场占主导的机制在资本市场各个领域遍地开花。

  正如易会满提到的,要增强发行上市标准的包容性和政策的可预期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同时,统筹推进相关上市板块的改革,畅通多层次资本市场机制,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优质企业上市。

  目前,创业板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包括优化创业板首发条件,完善市场并购重组功能等在内的一系列组合拳有待后续释放。这将增强市场的包容度,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增量企业,是提高资本市场服务效率,优化市场融资功能的重中之重。”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当前市场各个板块都在改革准入门槛,只有优化了市场板块,继续保持IPO常态化,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坚持竞争中性,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才能不断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在A股上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质量,切实做到好中选优,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退市常态化渐行渐近

  和优化增量引入活水同样重要的,就是改革存量市场。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A股市场中存在一些低质量、低效率企业,这些企业已经不具备成长价值和行业引领作用,却长期盘踞A股市场,不仅占用了资金和上市指标等资源,更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估值和定价体系,影响了中国股市的活力和韧性。

  潘向东指出,退市制度也要坚持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只唯优劣,实现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

  实现退市常态化、加大退市力度,已成为市场共识。易会满指出,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一退到底,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

  就在几天前,*ST海润、*ST上普、*ST华泽、*ST众和等4家企业被终止上市,这些企业触发的终止上市条件各不相同,但最终的命运均是走向退市。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乐视网等9只暂停上市的企业,它们均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退市常态化已不再是一个口号,从严退市已然“开闸”。

  李稻葵建议,严格淘汰低效、无效上市公司,完善并坚决执行退市制度,同时,鼓励盘活壳资源,支持高质量企业以买壳、并购等多种方式从低质量企业手中获得上市资源。经过这样一轮“腾笼换鸟”般的改革,倒逼存量上市公司常怀忧患意识,有压力提高公司治理和盈利水平;加上新进入A股市场的高质量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上市公司整体的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此外,当下的退市方式还有望创新。易会满指出,要探索创新退市方式,实现多种形式的退市渠道。上述投行人士认为,证券法三审稿提出取消暂停交易,全面提升退市效率的信号已十分明确,强化退市指标、简化处理程序有望成为日后优化退市制度的大方向。

资本市场 退市 IPO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