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磨再磨,直到住进角色心里

一磨再磨,直到住进角色心里
2019年05月20日 03:40 新闻晨报
图片/晨报记者 何雯亚制图/潘文健

晨报记者 殷 茵

“你昨天的那个回头,其实还可以再晚一拍。”

“你刚刚拍他肩膀的这一下,再稍微轻一点点。”

今天,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大戏,为申城舞台点亮近两周的艺术狂欢。

无数次的头脑风暴、无数次的推翻重来,并没有随着演出的临近而偃旗息鼓——去年底的试演、4月的首演、5月的二轮演出……5轮近30场的演出并没有让上海歌舞团“满足”,即便演出进入倒计时,主创们还在作最后微调。

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打磨,只为在舞台上更贴近真实。“这一次的排练,我们对于分寸感的拿捏,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苛刻。因为,在革命烈士面前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造次,只希望,哪怕只有一刻能在舞台上与他们的灵魂对话,就不枉费这一番辛苦付出”,舞剧总编导之一的韩真说。

不到最后一刻,就不敢有一丝懈怠。这样的精神,不止《永不消逝的电波》,而是蔓延在参与此次艺术节的所有剧组中。

十二艺节,上海的剧场严阵以待,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剧目也已整装待发。台下的几千分钟,为的就是在上台前的那一分钟,可以无愧于心、满怀自信地对台下的观众说一句:“我们,准备好了!”

精益求精

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修行

去年8月,《永不消逝的电波》排练第一天,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者朱洁静有点懵。两位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一进排练厅,什么动作也没有教,而是布置了一个作业——即兴地做一些人物的模拟和模仿。

“就好像回到了学校,一切都要重新学起。”在这之前,她是观众心中翩然如仙的“朱鹮女神”,而在韩真、周莉亚口中,每一次的排练,想要听到一句“朱洁静,跳得不错”,却那么难。

她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跳得很美,编导却总是纠结于一个回眸、一次拍肩。

“早一秒晚一秒,有那么重要吗?”

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李侠背后的女人,“兰芬”这个角色,让朱洁静开始冷静思考——什么是表演,“我之前所有的角色,都美得像是飘在天上的一缕烟,但兰芬,让我变成了重重踏在土地上的一个人。”

每天回家,她在洗衣服、晾衣服、铺床单的过程中,寻找舞蹈中的感觉,“那些矫揉造作,全都甩掉,把自己真正放到了生活中,活进了那个真实人物的心里。”

200多天的排练里,每一个动作都是韩真、周莉亚与演员们一抠再抠,在周莉亚看来,只有先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观众,“当下的年轻人,对这段历史的感受很遥远。所以,我们只有把自己的灵魂抛到他们的年代,才能感受到当时白色恐怖之下的严峻和信仰的力量。”

开场时,男主角李侠在台上那一下隐忍而克制、缓慢却凝重的敬礼,于无声处重重叩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而这一下敬礼的背后,有一个让李侠饰演者、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王佳俊难忘的细节——一次演出结束,有位军人观众到后台找到了他。“小伙子,你在台上敬军礼的时候要注意,五指并拢,中指指尖微接太阳穴,掌心不能过于外翻,手腕更不能弯曲……”他一边演示动作,一边郑重地说,“穿上军装,你就是军人,一定要敬好这个军礼。”

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让他在角色里悄悄生根发芽,更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一开始拿到这个角色时,最大的感受是荣幸,可以在这样的年纪,演绎一个有厚度的民族英雄,但一次次排练和演出后,这份荣幸渐渐变成了使命感。”

每一个细节一磨再磨,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修行”,而这恰恰是艺术的魅力。

一改再改

就为上台前的那一份底气

十二艺节的舞台上,英雄并不止“李侠”一个。

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排演的民族歌剧《英·雄》就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和她的丈夫何孟雄,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民族歌剧,赢得市场和观众,难度不言而喻。

“红色题材作品,不应该被标签化。”导演黄定山不希望被先入为主的想法所束缚,而是想要找到能让当代观众产生共情的触发点,“艺术创作的根本规律,就是在舞台上塑造最鲜活的人物,挖掘最鲜活的人生和情感。”

在55场演出、7万多人次观众的检验中,主创团队不断收集意见与建议,更在密集的剧场演出之外,还打造了“轻装版”的文艺志愿者小分队,把舞台搭到了百姓家门口,听一听普通观众的心声,“比如有人反馈,‘想听到更多的湖南元素,希望能打造和传唱一两个经典唱段’,这些建议我们都十分重视。”

为了备战十二艺节,主创团队更是在这几个月对剧本、音乐、表演、舞美等各个地方,做了大大小小20多处调整,昨晚,这台演出登上了保利大剧院的舞台,黄定山脑中紧绷了近一年的那根弦,总算可以松一松了,“可以说直到昨天晚上,才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也正是这一次次的打磨,让我在这一刻,心有底气。”

从新作到精品,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一个字“磨”。边演边改,几乎成为每一个剧组的常态。

去年11月造访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中央芭蕾舞团舞剧《敦煌》,以曼妙的飞天舞惊艳了沪上观众,时隔半年沪上再战,导演费波仍不“满足”,对于剧情一改再改,“比如,故事一开始减少了铺垫,直接进入主题。又比如,女主第一次进入洞窟的瞬间,增加更多与壁画元素相关的舞段。第二幕,对于男主的心理描述也更细腻。”

同样讲述敦煌守护者故事的沪剧《敦煌女儿》自2018年5月23日首演以来,已经演了50场,开了5次大型专家研讨会,收集了200多份观众调查问卷。但就在这两天,整个主创团队还在反复翻看近期的演出录像,“各部门相互纠错,简直就像‘大家来找茬’。”上海沪剧院院长、剧中樊锦诗的饰演者茅善玉笑言。5月25日,剧组还将前往江苏海安大剧院,完成“大考”前的最后一次全景版预演。

周围的人,很久没见过茅善玉为排一出戏这么拼命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大大小小的奖拿了无数,可从来没有像这次对奖项有着如此强烈的渴望,“因为这个奖不是颁给个人的。我想带着大家为《敦煌女儿》创作集体拼一把,为上海沪剧院拼一把,更要为几代敦煌人的坚守奉献拼一把。”

周莉亚 李侠 韩真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3 红塔证券 60123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