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拍月”为何会引发持久争议?

“华为拍月”为何会引发持久争议?
2019年04月21日 13:51 钛媒体

【钛度热评】是钛媒体(微信ID:taimeiti)针对当前热门事件的独家评论。

小米9发布会上的雷军不会想到,由他率先发起的“拍月亮竞赛”,在一个多月后,就被华为P30的50倍超长变焦“拉下了马”。

而华为P30发布会上的余承东也没想到,作为吸睛亮点的长焦拍月亮,竟然会引发一场绵延至今的“P月”之争。

短短几天数次反转,不仅成了自媒体专业程度的“试金石”,更在持续讨论中动摇了“P图”的含义,甚至引发了对于“手机拍照真实性”的深层次探讨。

疑似华为P30 Pro样张(图片来源余承东微博)

4月13日,知名评测媒体爱否科技主笔王跃琨发微博质疑华为P30 Pro拍月亮“好像是P上去的”,还称“当‘月亮上’的纹理不是环形坑、而是其他东西(比如内裤)时,手机也会给它处理成环形坑的样子。”

这一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自媒体纷纷围绕“华为P30 Pro有没有P月”展开各种测试并科普“算法优化”与“P图”的区别,用实际结果去“打脸” 王跃琨“P上去的”的说法不负责任。

在舆论压力之下,4月16日,爱否科技发布声明王跃琨因为测试不严谨,误导用户煽动情绪而被开除。随着“质疑者”的被处置,似乎这场风波即将告一段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仍在继续发酵。在知乎《如何看待爱否科技的王跃琨称华为 P30 Pro 拍的月亮是 PS 的?》问题下,用户“小城”的一篇回答被顶到了最前面。

他通过三轮更加严谨的实验:即将月亮照片做高斯模糊处理,将月亮图片做修改、添加、删除、翻转细节等操作,用P30 Pro拍照并触发了“P月模式”,发现照片不仅还原了模糊照片中看不见的细节,还把修改过的细节还原成了未修改的初始图案,证实了华为拍月亮能添加硬件拍不出的细节。

虽然这个回答随即引来了种种质疑,然而在一一答疑解惑之后,用户小城的结论至今仍然站住了脚。

这个回答也获得了知乎官方的推荐,被知乎日报收录,并被知乎的微博账号转载。因为这篇“实锤”,舆论似乎再一次反转,有人形象地将华为拍月比喻为:好比本来1.0视力的人非要说有1.1,其实是事先背了视力表。但仍有不少人认为这并非传统的“P图”,而是被模糊或修改过的照片误导下的机器训练所犯的错误。

针对这一出围绕拍月的“罗生门”,始终未公开表态的余承东可能会有点“懵”。他可能想不明白,算法优化在手机拍照上的应用早已司空见惯,无论是HDR、场景识别还是背景虚化、人像模式等技术,背后都是算法的功劳。

更不用说“不P图不发朋友圈”已经成为社交共识,国产手机的前置美颜已经深入人心,为何P30 Pro拍摄月亮时的算法优化会引起轩然大波?

不少人指出,华为在以拍月亮作为宣传卖点的时候,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超长变焦与算法优化各自的角色,虽然华为长焦拍摄能力在普通模式时已经超过其他厂商。但是在宣传中却有误导用户的嫌疑,让人们误以为拍月亮时的“细节毕现”,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长焦拍摄场景,实际上却是针对月亮专门训练优化的。

实际上,华为之所以深陷此次风波,也是为了突破手机拍摄的硬件限制,领先业界采用了更为激进的算法策略,在将手机摄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同时,也率先触碰到了手机摄影“真实性”的边界。

华为对于算法激进性“倚重“的一个明显例证,就是为了达到“夜视仪”级别的超级夜景拍摄,P30抛弃了传统的RGGB CMOS 传感器,率先采用了RYYB CMOS 传感器,从而一举将进光量提升了40%。

然而,根据知乎用户“字节君”引用的RYYB 专利注册者 APtina的说法,RYYB滤光阵列在大幅提升弱光表现的同时,却也会带来更多的色散伪像与像素间串扰。从而大幅提高了色彩校准的难度。据估算,RYYB算法优化的工作量将会是RGGB的10倍以上。

虽然华为未来有能力消除这样的“副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外媒评测与用户使用中,还是出现了日间成像下白平衡“翻车”的现象。

相机评测网站DXOMARK虽然给P30 Pro打出了112分的高分,但也同时提到:在色彩方面,测试人员发现在所有光线水平下,图像的饱和度都略低;在高光和室内图像里也观察到蓝天中出现不自然的青色和其他色偏。

实际上,索尼、富士等厂商早就思考过所有可能的滤光阵列,但对于相机来说,牺牲色彩换取进光量的提升得不偿失,最后还是回到了RGGB。华为此举可以用“艺高人胆大”来形容。

华为对于算法的“暴力开发”也触及到了“算法优化”尺度的问题。目前看来,“有中变优”大家已经普遍接受,而“无中生有”则仍被认为是越过了界限。王跃琨之所以引发众怒,也是因为断定P30 Pro拍月亮是“P上去的”有误导嫌疑。

然而,自动识别场景根据高清基础图(benchmark)训练算法补足细节算不算是“无中生有”?其实,各方评测者需要经过如此复杂的检验,才能确认P30是否“P图”,说明普通用户在拍照时根本不可能看清这条模糊的界限,AI完全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完成优化。

对于数十米外、暗光环境中肉眼已经无力分辨的事物,其实很难确认拍出的细节究竟是相机镜头的功劳,还是算法优化的结果。

P30 Pro此次引起争议的还有对于用户自主选择权的“侵犯”。很多用户更喜欢根据喜好去选择滤镜、调整色彩,自主掌握美颜的浓淡程度,手机相机不能越俎代庖,而是应该把优化的空间留给用户。

毕竟算法还没有智能到猜出每一个喜好的“因人优化”的程度。但是正如P30 Pro会自动触发“月亮模式”一样,即便关闭了AI模式,手机也会强行启动“自动优化”。

当手机的摄像头不断堆叠,诺基亚已经出了五摄手机,手机摄影正在撞上硬件的天花板,为了与对手拉开差距创造新的卖点,各大手机厂商只好不算在算法优化上铤而走险,不断挤压着第三方应用的优化空间。然而,用户“自主优化”的冲动永远不息。

而算法的加持也在让手机不断入侵相机的领地。手机与相机之争,本质上是光学物理定律与电子工业之争,手机对于光学原理的模拟,正在形成某种意义上的“降维打击”。

比如,iPhone的Portrait lighting就是在模拟各种布光环境,之所以效果可以媲美影棚,乃是因为可以用结构光构筑脸部的3D模型,用3D动画的光影原理模拟灯光照射的效果。

当然,在成像质量和画面细节上,手机摄影还难以望专业相机之项背,无论是婚纱拍摄还是杂志大片,专业布光仍然是必须的,毕竟没有充分的图像质量,模拟光也没有发挥的空间。

然而当人们对于图像的消费都转移到了眼前的方寸之间,相机摄影成像质量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了。因为在小屏幕上,观感远比质量更重要。而在手机上已经相当成熟的背景虚化,只要掌握了真实的物体距离信息,算出来的虚化效果可能比相机本身的物理虚化更好看。

华为 P30 Pro系列发布之后,知乎上出现问题《现在的单反、微单厂商开发与华为 P30 Pro 类似的算法,并应用在自家机身上是否现实?》,下面就有专业的摄影师现身说法。

无论是多张堆栈还是夜景模式、混合变焦,相机厂商多年前都已经有过尝试,然而因为专业摄影师们对于“算法优化”并不买账,因为他们追求根据光学原理捕捉更多细节,而不是算法猜测或涂抹,只有丰富的细节才会为后期处理留下足够的空间。毕竟,算法不能替代感光原件的大小。

实际上,在低端入门机型上,相机厂商一直在引入数码、算法修正,然而因为市场规模导致相机处理器迭代速度远比不上手机,相机照片的体积数倍于手机,对于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相机的续航、散热都是巨大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在同一纬度的竞争中,低端相机肯定不会是手机的对手。

可以想见,在华为拓宽了算法优化的大门之后,后续会有更多的厂商鱼贯而入,硬件能力与算法能力之间的界限将会进一步模糊,而相机的市场则会进一步被压缩。(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张远)

华为 P30 微博 算法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0 泉峰汽车 603982 9.79
  • 04-24 日丰股份 002953 --
  • 04-23 有友食品 603697 --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7 运达股份 300772 6.5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