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新后:IBM开出进阶认知型企业“药方”

自我革新后:IBM开出进阶认知型企业“药方”
2019年04月11日 15:45 第一财经

  云计算成功让2B的IT企业喊了数十年的数字化转型从口号变成当务之急。

  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等前沿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势在必行,也将成为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作为科技界的百年老店,在这波数字化转型浪潮中,IBM在2015年就提出了基于认知的“认知商业”品牌愿景,也由此在全球范围内揭开了认知商业和认知型企业的序幕。

  IBM的观点是,现在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化、区块链、5G等指数级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融合,业务架构变革时代蓄势待发,一个新的商业时代正在来临——认知型企业。

  对于具体如何转型成认知型企业,IBM日前又给出了进一步解读。

  4月8日,IBM在大中华区发布2019年重磅报告《认知型企业: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全面重塑企业——七大成功要素》的中国洞察,对企业如何应用新技术打造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进阶认知型企业的七大关键要素

  上述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风行“由外而内”地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托互联网技术,企业主要是因外部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环境,改变客户服务和客户交互体验。如今企业在经历了浅水区的摸索,正在面临等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挑战。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由内而外”地展开全面的数字化重塑,打造新型的商业模式。

  IBM将这种新一代的商业模式定义为“认知型企业”,认为认知型企业能够进化出类似人类大脑和感官的功能,自动在外部收集、了解客户需求,再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从内部的平台、架构、数据、人才等关键的企业内核任务作出反应和决策,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复杂的客户需求和多变的竞争环境。

  在这梳理和分析过去几十年行业经验后,IBM总结出企业要赢得未来,成为“认知型企业”的七大关键成功要素。

  这七大关键成功要素分别是:确立平台战略,开启进化之路;挖掘数据价值,强化固有优势;描绘企业架构,助力业务转型;再造工作流程,积极利用AI;打造敏捷文化,快速推动创新;重塑员工技能,激发组织潜力;选择安全信任,赢得公司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报告起源于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及首席执行官Ginni Rometty(罗睿兰)对100位CEO进行的调研结果。

  据悉,虽然这份报告的起源于对100位CEO的调研,但最终出炉的报告调研对象是12500个样本。

  对此,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总经理麦俊彦认为,上述报告不仅是100位CEO的思想,调研过程中我们总结出来的七个关键成功要素,不仅是针对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同样适用其他的中型、小型企业应用。

  在麦俊彦看来,“企业数字化重塑的目标是实现认知型企业,七大要素可以指导企业如何转变成一个认知型企业,企业可以从各大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切入。”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转变成认知性企业,不是认知型企业还能在市场生存么?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数字化业务战略总经理李胜峰的观点是,在认知型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环境当中存活下来,必然会发展到认知型企业。“这是一个打造不对称竞争优势的过程。数据驱动、协作平台等提供的是在整个生态圈、产业链当中的不对称竞争优势,拥有这种不对称的竞争优势就可以胜出。”

  此外,麦俊彦还强调,企业不论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哪个阶段都可以开始认知型企业之旅。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企业的稳态业务,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客户价值。对于敏捷、快速迭代的业务,市场的竞争还未完全定型,可能还有很多市场新兴力量在里面参与,IBM Garage(IBM车库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消除传统的程序和障碍,快速发现错误并不断优化,从而激发组织变革。

  重塑平台的价值

  IBM全球商业价值研究院合伙人,人工智能/认知计算&分析领域全球负责人Brian Goehring强调,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切入到认知型企业,可以是人工智能,也可以是云计算。但一个认知型企业首先要定义好自己属于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只有定义好自己是什么平台之后,才能在这个平台上整合流程、数据,由内而外生成认知型企业的转型。

  上述报告还显示,近半数的高管表示他们正在运行、实施或考虑平台模式。平台战略的目标是拥抱客户,共赢生态。

  在IBM的定义中,平台其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穷则独善其身”可以看作是小平台,即企业级平台,整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为自身服务,目的是降本增效、盘活存量;“达则兼济天下”是大平台,即生态级平台,企业整合天下的资源和能力,为天下服务,目的是孵化变量,共创共赢。中间还有一个中平台,即产业级平台,企业整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为天下服务,目的是发展增量,赋能创收。

  而认知型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形成小平台、中平台的演变,最终形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平台。

  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业务平台所需的极致开放性和灵活性。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在小范围内尝试应用人工智能,将一些简单的工作负载上云,主要是面向客户的交互性应用。对于企业而言更加核心的记录型交互,以及数据挖掘必不可少的分析洞察类系统还没有走入云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开创性的领军企业和富有创新思维的大型企业已经逐渐开始借助混合云,大规模部署开放式混合架构。

  来自IDC的数据表明,94%的机构计划采用多云架构,80%的采用PaaS的应用开发将包含微服务架构和云计算功能。IBM 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云应用服务总经理马勇提到,企业云建设的路径可分为三大类:云迁移、构建新的云原生应用(适用于创新性及legacy资产负担较小的企业)、现有应用的现代化(适用于已经具备成熟而厚重的IT系统的企业)。

  而IBM此前也帮助中国邮政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基于私有云和业务融合的一体化的寄递业务架构,并采用了“厚平台 + 薄应用”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将邮政、速递两个业务板块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中运作,实现了全渠道业务接入,多模式揽收及端 到端的跟踪管控。

  据悉,该平台整合了400+原有产品及服务和77+相应系统,在2018“双11”中从容应对超1亿业务订单量,信息系统运行平稳、保障远超预期。

  根据IDC预测,到2019年,40%的数字化转型将由人工智能和认知能力来支持。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收入将超过460亿美元。

  但是目前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储备并不乐观。

  IBM研究表明,未来三年,预计全球10大经济体的1.2亿名企业员工将需要进行重新培训,掌握新的技能。但只有11%的首席人力资源官表示他们的组织已经掌握了充分释放这种潜能所需的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技能。50%以上员工对其雇主能够利用AI获得竞争优势缺乏信心。50%以上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将成为采用人工智能的障碍。

  在IBM内部,公司定义IBM自身就是认知型人力资源转型的受益者。

  在IBM内部,通过开发多种AI增能、AI赋能工具,有效的帮助员工、管理者、HR提高工作效率与体验,激发工作潜能。在人才获取方面,帮助招聘部门实现35%的雇佣时间的节约。在人才发展方面,降低了20%的供应商的成本,减少了40%的课堂学习时间,同时员工的参与度得到了非常高的增长。所有这些为IBM过去带来了三亿美金的收益,在2017年带来了1.7亿美金成本的节约。

责任编辑:张玉洁 SF107

数字化 人工智能 药方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9 泉峰汽车 603982 --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7 运达股份 300772 --
  • 04-16 拉卡拉 300773 --
  • 04-11 智莱科技 300771 30.2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