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单抗营销战:达伯舒超适应症宣传遭质疑

PD-1单抗营销战:达伯舒超适应症宣传遭质疑
2019年04月05日 01:34 中国经营报

  PD-1单抗营销战:达伯舒超适应症宣传遭质疑

  阎俏如

  两款国产PD-1单抗药品的相继获批上市,加之此前两款进口单抗药品纷纷亮出低价武器,一场混战即将来临。

  3月10日起,信达生物制药(01801.HK,以下简称“信达生物”)PD-1单抗药物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产品名达伯舒)陆续在30个省份、107个城市、162家DTP药店上架。不久前的2月26日,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在北京开出首张处方。同时,该药也在全国51个城市进行销售。

  2018年被称为“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的元年”。2018年12月27日,达伯舒正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获批适应症为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至此,达伯舒成为国内获批上市的第四款PD-1单抗药品。

  为与两款在国外上市多年的进口药品同台竞争,达伯舒打出了“中国制造”“低价”“药效相当”的宣传口号;同时,有多家自媒体甚至对达伯舒获批适应症之外的癌症种类进行了宣传。有业内人士为此担忧,在国内批准PD-1单抗上市之前,就曾出现癌症患者远渡重洋购买PD-1单抗,并超出适应症使用等不规范用药现象。因此在国产PD-1单抗目前均仅获批一个适应症的情况下,过度宣传有可能进一步助推患者不合理用药行为。

  针对达伯舒的适应症开发、销售模式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信达生物方面,对方收悉,但截至发稿记者未获得回复。

  涉过度营销

  PD-1、PD-L1单抗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肿瘤免疫治疗的热门靶点,与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不同,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克服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抑制肿瘤生长、消灭癌细胞。

  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PD-1单抗备受瞩目,药企纷纷布局研发。国内PD-1单抗市场狼烟四起,进口和国产厂家均打出低价牌占领先机。

  国际上最知名的两款PD-1单抗是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Opdivo,称“O药”)和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Keytruda,称“K药”),该两款药品均于2018年在中国获批上市。备受关注的还有其低定价,均约为美国定价的一半,几乎全球范围内最低。

  国产PD-1单抗的获批上市再次将价格杀低。2018年12月,拓益获批上市,获批适应症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拓益最终定价为7200元/240mg,按照平均体重60kg计算,年治疗费用仅为18.72万元、K药价格的三分之一。

  2月22日,信达生物举行了达伯舒上市发布会,疗效比肩进口药、价格低廉成为达伯舒的卖点。

  达伯舒的上市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称,研究显示,采用达伯舒免疫治疗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的缓解率高达80.4%,其疗效和安全性与同类进口药物相当,价格将明显低于同类进口药。

  此外,更有自媒体发布文章称赞达伯舒的低价和有效。咚咚肿瘤科APP旗下公众号“咚咚癌友圈”发布文章《国际品质,亲民价格!信达PD-1达伯舒?嬉┘酃?迹贰8梦恼鲁疲骸靶诺侠?タ拐攵愿捶⒒蚰阎涡跃?湫突羝娼鹆馨土龅目凸刍航饴矢叽?0.4%,包括33.7%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疾病控制率甚至可达97.9%。”“信迪利单抗以近乎100%疾病控制率的惊人数据,实实在在地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该文章甚至对达伯舒获批适应症之外的癌症种类进行了宣传:“当然,不仅限于淋巴瘤,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等多项癌种都在信迪利单抗的临床范围内。信迪利单抗在肺癌一线治疗方面的Ib期临床数据也可圈可点:针对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信迪利单抗+培美曲塞/顺铂的客观缓解率达到68.4%;针对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信迪利单抗+吉西他滨/铂类的客观缓解率达到64.7%,疾病控制率达到100%。”

  然而,正是国产PD-1单抗围绕“低价”“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药物相当”的宣传,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忧。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肿瘤时间”发表文章《PD-1 单抗应用不可超越的“红线”》指出,两款国产PD-1单抗获批治疗与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种相比,属于小瘤种。在此情况下,企业在低价、疗效方面的过度宣传可能进一步助推患者不规范、不安全应用PD-1单抗。该文章甚至直接指出,PD-1单抗市场即将迎来的残酷竞争促使某些企业采取非常规推广手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陆舜教授曾表示,中国滥用药物的例子很多,比如有些药厂先申请一个小瘤种的适应症,等获批之后,再通过超适应症推广来扩大药物使用范围。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达伯舒单抗的最终定价为7838元/100mg,相当于同等规格K药的四折。初步估算,患者每年用药费约16.7万元。

  抢占适应症

  信达生物是第四家在香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于2018年10月31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在达伯舒获批上市的利好消息下,信达生物股价节节走高。2018年,相比于发行价13.98港元/股,公司股价上涨了72.39%。截至4月4日收盘,信达生物股价为29.2港元/股。

  3月14日,信达生物公开了上市后首份年报。2018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14.82亿元,相比去年的6.36亿元明显增加,主要用于研发、销售、市场推广以及业务开展等。其中,研发费用是主要支出,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2.22亿元,约为2017年的两倍,主要用于药物的临床试验。

  此外,信达生物行政开支和销售、市场推广及业务发展开支的金额也分别从去年的7949万元和827.8万元上升到了2.2亿元和1.36亿元,公司已经着手为达伯舒的商业化做准备。信达生物曾表示,未来将坚持专业化学术推广路线。

  在销售模式方面,百时美施贵宝和默沙东将O药和K药在国内的总代理权交给了上海医药。据上海医药2018年三季度报,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O药和K药的分销收入分别为1.9亿元和1.5亿元。

  本土企业君实生物则自行建立销售团队,计划招募200多人,团队负责人和主要成员都来自于国际跨国药企,并以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及华润三大运营商为主,以当地优质运营商为辅,铺设几百家医院及DTP药房。

  此外,恒瑞医药(600276.SH)和百济神州(06160.HK)也分别递交了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的上市申请,罗氏、阿斯利康、辉瑞等企业的相关产品也在国内开展了多项三期临床试验,同时,国内有数十家药企在布局PD-1单抗产品研发。

  获批上市只是PD-1单抗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第一步,而抢占更多适应症才能真正抢占市场份额。

  截至目前,K药在美国获批适应症已经达到16种,O药适应症达到17种。但在中国,K药第一项获批适应症为黑色素瘤,3月29日又获批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O药目前获批适应症仅非小细胞肺癌。因此,抢占其他主要癌症种类的适应症成为企业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据了解,包括K药、O药、君实生物拓益和信达生物的达伯舒均在积极开展其他适应症的研究,达伯舒有20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迅速推进中。

  事实上,在PD-1单抗营销大战中,医生就成为了维护患者合理用药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卫健委组织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为医生面临特殊情况时指明了合理用药的底线。在“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一部分,该原则明确,在尚无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对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进行严格管理。也就是说,在国外已经获批的适应症但国内暂未获批的,仍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给予患者用药。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1 智莱科技 300771 --
  • 04-10 新媒股份 300770 --
  • 04-03 天味食品 603317 13.46
  • 04-03 德方纳米 300769 41.7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