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迎来大发展

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迎来大发展
2019年02月27日 00:05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赵琳琳报道
  在当前我国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服务消费拥有着巨大潜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短板和盲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
  方案部署了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公共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等三方面行动任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手段。补齐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既有利于加强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再完善
  在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方面,方案强调要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妇幼健康、公共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有序扩大县镇学校学位供给,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到2022年全面实现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约2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去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来看,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中,我国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育人环境较好。学校教学资源配备较为充足,资源使用率有待提高。我国学生国家认同感高,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7.9%的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高;教师受学生喜欢程度高。
  但是也必须看到,当前义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不能很好满足广大人民对优质教育更加迫切的需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也表明,当前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美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相对缺乏、课业负担偏重等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中研普华研究员罗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对策得当,目前来看,消除大班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约20%的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这些目标实现难度不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义务教育有充足的资金;加强政府责任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和监管力度。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经费负担和具体的财政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政府按比例分项目分担经费的责任,要坚决防止“挤出效应”。
  其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水平,吸引教师到落后地区就业。中国政府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免费师范生政策、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和师范生实习支教等,这些政策极大地缓解了教师问题,应继续稳步推进类似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要加强教师道德建设,二要重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另外,科学规划城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布局调整,实现学校合理分布。按照“小学就近适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进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使之与城镇发展、人口结构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地区因为经济水平落后,导致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端正农村教学思想,保住农村学校生源。在农村仍有封建思想的存在,读书无用论、重男轻女等观念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本该还在上学的学生早早辍学走向社会,造成农村学生的流失。
  养老服务体系大覆盖
  在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方面,聚焦托育服务、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养老服务市场等,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公共服务供给。明确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90%。
  当前,国内年龄超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在2.4亿人以上,且仍然保持着逐渐递增的趋势,这表明国内的老龄化现象所带来的养老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基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居家养老模式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养老机构养老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而政府也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房养老的公共政策,然而该模式并不适应国内实际情况,因而养老机构逐渐成为次于居家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养老服务的公共政策便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06年,发改委、老龄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任务以及目标等,并且指出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等。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养老服务的公共政策体系尚且确立,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与公立养老服务机构都需要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养老服务公共政策选择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成熟。
  “当然,对于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90%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罗帆表示,基于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方面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应当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首先,创建面向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专项资金筹集制度,为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奠定资金基础,面向社会各界征集资金,鼓励企业投资,开发筹资渠道,形成长效的资金筹集机制,使更多资金能够投入到养老服务的医疗护理、食宿等方面,提高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其次,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二元化养老保险制度,减轻养老服务的社会压力。
  再者,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中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有力的政策作为保障。当前我国政府关于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制定处于比较缺失的状态,由此便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现行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为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指导。同时,根据国内养老服务事业的现状,适当调整国内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以及以房养老等都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面向不同老年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
  此外,政府应当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对低收入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内的医疗、照护费用进行报销,提高养老服务费用的财政支出占比,扩大养老服务覆盖的人群面积。
  高质量医学中心待建成
  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方面,方案要求提升教育服务内涵质量、均衡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智慧广电发展等,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围绕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肿瘤、心脑血管等重点疾病,在全国建立若干高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和一批区域医疗中心,开展癌症等重大疾病科技攻关。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政府将会把投入优先放在这两种中心机构上,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资源和资金的作用。区域医疗中心需要构建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多家、多层级医院之间的区域协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的共享,使得患者在不同级别的医院都能得到系统的、规范化的治疗,减少医疗费用。
  同时,区域医疗中心可以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从而实现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目前,医疗卫生设备和中级以上人才有80%都分布在县以上的医疗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卫生室的规模较小、经营效益和效果不太理想。区域医疗中心可以发挥好医疗技术、学科人才、科研水平的带头作用,和基层医院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医疗的整体水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3 青农商行 002958 3.96
  • 03-06 金时科技 002951 --
  • 03-05 上海瀚讯 300762 --
  • 02-27 奥美医疗 002950 11.0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