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人文类十佳图书

2018年度人文类十佳图书
2019年01月25日 01:51 第一财经

  2018年度人文类十佳图书

  彭晓玲

  夏代为什么如此让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迷恋?也许正如河南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所说,从司马迁开始,王朝之始就一直是中国人拂不去的梦。

  但在中国考古学领域,关于夏代的争论持续多年且分歧巨大,学界主流观点也数次变化甚至反转。夏文化研究的最大困境是,古史文献的描述与考古实物之间,始终无法完全对应——与此相反,正是殷墟甲骨文与传世文献的互证,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商代的存在。

  目前学术界对夏代信史地位存在争议,如何从考古学上辨析出夏文化,更是各执一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则是坚定的“信古派”,他的新著《鼏宅禹迹》结合了大量传世文献和考古实物,考察夏代王系、积年、都邑、族氏等问题,对夏文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考察,力证夏代是可靠的信史。虽然依然存在巨大争议,但在这个辩论了百余年的问题上,本书做出了研究视野和材料的双重开拓,为后来的研究者树立起了醒目的路标。

  表面上看,《物色》是对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出现的首饰、衣物、酒器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解读,但实际上这是一本明代市民生活图鉴,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晚明时期富庶市民的生活场景。

  要想了解明代社会生活,《金瓶梅》无疑是最好切入点之一。但由于年代相隔久远,不少人在看小说时对里面出现的各种名目繁复的冠帽、首饰、床、酒器、茶具都不知所云,常常一跳而过。

  近年来名物学方面的书出得比较多,也会配大量插图帮助读者理解。但有些书插图比较粗糙,或者图文并不一致,文字方面的解释也比较敷衍。作为首部从名物角度对《金瓶梅》进行专门解读的著作,《物色》配的200多幅图片全部是明代出土文物,是作者花了大量心血从国内外各个展览中收集而来的。扬之水本身也是以名物学研究见长的学者,文字解读很严谨和扎实,读后足以满足我们对600年前古人生活的遥想。

  著名汉学家伊沛霞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和中古历史,力作《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和《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都有了中译本。在这部2014年的新著中,她将目光聚焦于北宋“文艺皇帝”宋徽宗。

  作为历史上屈指可数天赋极高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个人审美趣味在书法、绘画、诗词、茶道、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极具影响力,使得宋代的整体艺术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随着外交、战争、党争、经济等方面的种种错误决策,情势急转直下,竟至亡国。本书是英语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还原了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本书作者研究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40余年,耗时10年才写成这本足足有《英汉大辞典》那么厚的传记。但千万别觉得书厚就难读,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叙述技巧高超,很会讲故事,因此全书整体阅读感受相当引人入胜。

  1963年11月23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遭遇枪击身亡后,副总统约翰逊接任总统,任期到1969年结束。本书详细记载了他的一生,也侧面反映了20世纪美国政治史。《权力之路》是传记的第一部分,内容截至1941年。

  作者之所以关注约翰逊,是因为他在美国历任总统中是经历相当独特的一位。这个出生于美国最偏僻落后地区的穷小子,所受的教育也平凡无奇,但32岁就登上国家权力舞台,不仅在国会占据一席之地,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自己的选区。

  传记除了展现约翰逊熠熠生辉的人生经历,还用同样的笔墨揭示了他性格中黑暗阴晦的一面,比如对权力赤裸裸的渴求、控制,以金钱为杠杆撬动政界,进而探讨总统个性形成的原因,以及这种个性对国家历史的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书影响巨大,经典美剧《纸牌屋》就是根据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总统一角。

  你不得不佩服彼得·沃森的勇气,就像尤瓦尔·赫拉利,他总想仅凭一己之力,去整理和总结一部无比浩繁的历史,比赫拉利更甚的是,他的对象是人类史中最复杂的部分——思想史。沃森的《20世纪思想史》多年前甫一出版,就让人惊叹这部译成中文达100多万字的巨著,最大限度地容纳和梳理了上世纪风起云涌的各种学科、各派思潮。而这部《思想史》更是远远超出了20世纪的范围,囊括亚非欧美,从人类鼻祖露西一直讲到弗洛伊德。这种全景式的知识浏览起码有一大好处,就是充分开拓眼界,为你的头脑打开无数扇门窗。读书读了也白读,在我们这里很常见,人文通识教育缺失、知识背景准备极其不足,是个很关键的因素。沃森的书,至少能让你有一个好的知识背景储备。

  土耳其政局一直是国际热点,由此带动西方学者对土耳其历史研究的兴趣。这几年国内引进出版的土耳其历史作品不少,但基本都集中在简史、早期史和晚期史几个局部领域。而正如本书书名所示,作者将目光拉到更长远的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历史沉浮,进而探讨其兴衰的过程和原因。

  奥斯曼帝国史是我们了解世界近现代变迁必不可少又常常被忽略的一块拼图。在其最强盛的时代,也就是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这一两百年,它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多元帝国,对各种宗教包容,经济文明发达,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甚至将其称为“罗马帝国的第五次复兴”。

  然而随着衰亡导致它在近代的退场,也为当今世界的各种冲突埋下种子。最近几十年冲突迭起的近东、巴尔干,战火绵延的叙利亚、利比亚,让俄罗斯剑拔弩张的克里米亚、格鲁吉亚,以及希望再次强大的土耳其……100多年前都还是帝国的组成部分。

  本书作者帕特里克·贝尔福是第三任金洛斯男爵,长年在中东游历,是英国政府中东事务专家。本书写于1977年,是写作生涯最后,也是付出心血最多的一本书,遗憾的是他生前没能看到这本书出版。

  2003年,著名明史专家樊树志完成上下两册的《晚明史(1573-1644年)》。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但作为一位严谨的史学家,他自感还有大量可以完善的地方,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于2016年完成《晚明大变局》,从全球视角看晚明经济、社会变化。再加上2018年出版的《朝迁与党争》《新政与盛世》,以及将于2019年初出版的《内忧与外患》《王朝的末路》,年过八旬的老学者终于能够完成《重写晚明史》“五部曲”的宏愿。

  之所以叫“重写”而不是“修订”“增订”,是因为这些年樊树志在广泛涉猎史料之后重新提笔,无论在内容和写作形式上,较之当年那部《晚明史》,都有很大程度的拓展、更新,全书篇幅也足足扩展了一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第一部《晚明大变局》里面引用了不少经济数据,写法相对学术和中规中矩之外,后面四部从不同角度剖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时,笔法通俗,增加了故事性和大量历史细节,人物形象也很生动。尤其是《王朝的末路》,最后以孔尚任《桃花扇》中那段著名的“哀江南”收尾,更让人对71年的晚明历史以悲剧谢幕深感遗憾。

  现代史上,总人口只有5500万的巴尔干半岛却是相当重要的存在。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刺杀,随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拉开了一战帷幕,“巴尔干火药桶”的称谓开始扬名世界。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半岛上又爆发了前南斯拉夫内战以及后来的科索沃战争。

  小小的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被称为“火药桶”、成为欧洲最动荡的地区?地缘学家罗伯特·D.卡普兰在游历巴尔干诸国的旅行过程中,回顾了巴尔干地区的漫长历史,以深刻的洞察力、冷静犀利的纪实笔触,呈现了这一地区复杂的历史变迁、民族关系以及背后各大国势力的竞相角力。

  “恐怖主义”怎么来的?东方与西方为何会重重宿怨?“9·11事件”之后,劫难幸存者、纽约市长、美国军方和总统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安东尼·帕戈登也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解答。通过梳理欧洲与亚洲2500年来的战争史,他认为冲突的根源在于宗教和观念。

  全书从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开始,直至“9·11”之后的伊拉克战争。在帕戈登看来,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的冲突有着深远的背景,远比伊斯兰教出现的时间——公元7世纪久远得多。并且,东方与西方之间这场人类历史上耗时最长、代价最高的战争,至今依然在塑造现代世界。

  帕戈登在书中并不掩饰自己作为一名西方人和全球化支持者的立场,但也努力进行了换位思考,试图带领西方读者站在伊斯兰世界的角度看待东西方矛盾是如何一步步激化的,为东西方冲突提供了一个解释的维度,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正因其切中时弊的现实关怀,本书荣获2008年美国近东政策研究所图书奖。

  要理解现代国家的起源,必须从中世纪着手。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国王的两个身体》就可以帮助读者弥补在现代早期国家建构方面的知识欠缺。

  1963年去世的康托洛维茨是中世纪史大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初版于1957年,中译本去年才首次在中国出版,引发学术界高度关注。

  所谓“国王的两个身体”,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自然之体”,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还有一个“政治之体”,永远存续、不可朽坏。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深入探索了“两个身体”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揭示出基督宗教与世俗国家纠缠不清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高度复杂的面相。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9 西安银行 600928 4.68
  • 02-13 七彩化学 300758 22.09
  • 01-30 立华股份 300761 --
  • 01-29 福莱特 601865 --
  • 01-23 恒铭达 002947 18.7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