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险资投资渠道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来源:金融时报
见习记者 王笑
近日,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营部主任任春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表示,应鼓励保险机构以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的方式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更积极地参与解决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当前,股市震荡较大。10月11日,A股跌破“熔断底”,股票质押跌破质押平仓线的风险上升,多家上市公司发出公告,提示存在触及平仓线风险,同时仍需面对估值持续走低的现状。而险资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力量,拥有期限长、稳定性较高的特点。险资入市有利于缓解资本市场震荡,提振信心,防止股票市场进一步下挫。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表示,险资入市既能缓解上市公司急需资金问题,又能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因此,鼓励险企投资优质的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将产生积极影响。
10月14日,精达股份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控股股东特华投资与华安保险签订股份转让协议,特华投资转让公司总股本的9%给华安保险。转让后,特华投资持股从21.80%降至12.80%,原本持股0.99%的华安保险,持股升至9.99%,成为精达股份第二大股东。华安保险内部人士表示,通过此次转让,华安保险公司投资精达股份期望通过选择投资优质的民营上市公司,优化公司实际权益类资产配置,提升资金运用收益,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这也体现出险资在投资上市公司方面的浓厚兴趣。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不少上市公司股权变动的背后都有保险公司的身影。由此可见保险资金在拓宽投资途径方面的举动,将提升险资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
业界普遍认为,保险资金不仅久期长、规模大,而且追求的是安全稳定长期的现金流回报以及绝对收益,且在投资环节上不存在多层嵌套、加杠杆等问题,更加重视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和流动性管理,目前已成为基础设施、养老产业等领域重要的投资力量,以股权形式撬动保险资金发挥优势,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长期资金。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57097.55亿元,较年初增长5.29%。险资在实体经济的投资领域越来越宽,一方面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输送了资金;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险资的投资收益,使得险资长期资产的价值得以体现。比如,保险公司发挥深耕养老产业的天然优势,积极兴建养老社区、康复中心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期限长、规模大的保险资金成为养老和大健康产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方面,“保险+融资”的金融服务,也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增信难等问题。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险资可利用的投资工具呈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已经有基础设施债权计划、股权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另外,私募基金及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与保险的有机结合,也使得险资运用渠道更加丰富。今年6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函,同意平安财险开展农产品“保险+期货”创新试点。此后,平安财险可开展玉米、棉花、鸡蛋等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并通过对应的农产品期权交易对冲风险。
任春生表示,近期险资运用有四大动向:一是定向发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二是优化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修订股权投资和保险私募基金的监管政策,采用负面清单的方式再结合正面引导;三是推进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设立服务国家战略的专项基金,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投资项目,从投资范围、投资比例和偿付能力方面都给予明确的支持;四是推进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注册制改革。
由此可见,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将继续扩展,特别是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的范围将更为广泛,投资方式也将更加多样。这既为险资增加进入服务实体经济渠道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要求保险公司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发挥险资优势,满足居民风险需求和财富管理需求,优化实体经济融资结构,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