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拟收紧外资投资门槛 关键基建领域投资需谨慎

德国拟收紧外资投资门槛 关键基建领域投资需谨慎
2018年08月11日 01:38 中国经营报

  德国拟收紧外资投资门槛 关键基建领域投资需谨慎

  裴昱

  德国一面叫停中资并购案,一面正在修订收紧外资投资法规。

  据了解,中资企业赴德国投资在一路高歌猛进后,似乎要迎来“冷静期”。

  8月7 日,德国《世界报》根据最新草拟的法规草案报道称,德国政府将进一步收紧监管:如果非欧盟的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控制德国企业的股权达到15%或者以上,德国经济部将有权直接干预该投资项目,并进行交易审查。

  特别针对国防、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或者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科技企业。

  “这一法律的决定权就在德国经济部,所以可能会比较快通过。”商务部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姚玲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德国对关键基础设施领域方面的投资并购一直比较敏感,涉及能源、电力、高端技术、通信、智能制造等产业,限制这方面的股权投资对中国企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企业应该谨慎投资,而不是回避。”姚玲说。

  15%股比门槛

  德国《世界报》根据最新草拟的法规草案报道称,德国将进一步收紧外资投资监管。如果非欧盟的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控制德国企业的股权达15%或者以上,德国经济部将有权直接干预该项目,并进行交易审查。

  目前,德国可以否决欧盟以外实体收购德国企业至少25%股权的交易,而且是在交易危及公共秩序或国家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行使这一权力。

  据外媒报道,德国经济部正在就草案进行内部投票审核。姚玲告诉记者,“草案的决定权就在德国经济部,所以通过的时间可能会比较快。”

  德国经济部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在接受《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投资涉及到国防、关键基础设施或者国家安全的行业,德国政府将进一步进行审查,希望保护德国与安全相关的基础设施免受外国公司和政府的侵害,并防止技术流失。

  《世界报》称,这一草案显然是针对中国投资者。中国投资者进入或收购德国中型公司之后,往往想获得德国专有技术和专利。

  与此同时,近期德国政府否决了中国企业的两起并购。一是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中国烟台台海集团收购德国机械制造商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公司的交易。另外,德国政府还阻止了中国国家电网对德国“50赫兹”公司的收购。

  2017年,德国就收紧了对外投资的监管力度,《对外贸易条例》修正案的颁布意味着,如果被收购的德国企业涉及与安全相关的特定领域,必须向德国经济部进行申报。而在修正案颁布之前,外国投资者收购德国非敏感行业的企业,没有向德国经济部进行申报的法定义务。此外,修正案扩大了敏感行业涉及的领域,并同时延长了德国经济部的审查期限,从一两个月延长至3到6个月。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部主任赵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的审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垄断审查,通常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投资双方的市场占有率根据不同行业有一定要求;另一个方面是安全审查。国家安全审查实际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德国经济部认为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都会审查,自由裁量权比较大,政策透明度不高。

  投资意愿强烈

  多位受访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中资企业对德国的投资意愿总体来说比较强烈,规模也比较大。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项目数量达218个,仅次于美国(276个),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中国企业投资项目的主要行业为商业服务与金融服务,占比17%;其次是电子与半导体行业(15%)和消费品食品(14%)。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与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比重比上一年增加了5%,制造业和研发领域投资亦上升了4%。

  “中国对欧盟国家的投资中,对德国投资始终处于前三位,德国工业4.0跟中国制造2025有些产业是对应的,不仅是我们有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德国也有基础设施改造的需求。”姚玲告诉记者。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李育博士认为,“德国拥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历史悠久,但在金融危机后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包括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能源、电力等行业是中资企业赴德投资并购的重点。这类投资对国内企业提升技术、管理以及品牌形象,实现转型升级有积极意义。”

  德国媒体分析认为,部分人士担心中资企业受政府操控或者接受国家补贴,以所谓“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德国高科技企业,对其他德国企业形成竞争,所以德国政府和企业对中资企业的投资并购较为关注。

  “中国企业到发达国家投资,由于技术发展阶段不同,实际上我们看中他们的很多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并不是真正的高新技术。而且目前很多的投资并购,中国企业只是参股,并没有改变德国企业的本土化经营。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够与跨国公司进入同一个平台是一个重要目标,学习技术、人员交流等并不是一下就能获取的。”赵萍说,“德国政府对我们国有企业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

  基建领域敏感

  “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并购一向比较敏感,涉及能源、电力、高端技术、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尤其对涉及技术、当地就业的投资敏感,然而我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并购是比较多的。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并购审查,德国经济部拥有一票否决权。如果德国政府收紧投资,可能会对这些领域投资带来一定影响。” 对德国投资有多年研究的姚玲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2015年德国难民危机以来,内部民粹主义抬头,限制非欧盟国家的投资也是外界早有担忧的。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德国投资并购逐年增多、发展迅速,但未来会慢一些,回归理性,会有更多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投资并购。”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自去年德国《对外贸易条例》修正案颁布,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已经比较谨慎了。

  姚玲认为,“如果德国收紧对外投资的草案通过,股比门槛降低,安全审查时间延长,中国企业的投资难度会无形间加大。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要回避关键基建领域的投资,而是要谨慎,可以让德国的被收购方去做德国政府的工作。”

  根据《中资企业在德商业环境调查》显示,26.3%的受访企业将外资审查视为在德投资、经营中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愈加严格的投资审查可能会阻碍中德两国企业充分发掘合作与增长的潜力,不利于双边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德国收紧对外投资,审查周期有所延长,提交的资料也会更多,要注重前期尽调。”赵萍说。“看过去投资成功的案例,跟媒体、政府的沟通非常关键,不要让德国政府或企业误解中国企业会对他们的技术、就业造成威胁。”

  姚玲表示,“德国方面对投资并购的敏感度,还要看并购企业的股权构成情况。”

  在分析中国企业赴德投资的注意事项时,李育告诉本报记者,德国法律复杂细致,部分中国企业缺乏对德国市场、法律和文化的了解,容易以中国式思维看待德国问题,甚至可能会因一些自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被法庭传唤。并购不良资产时,中标方在很多时候不是出价最高,而是并购方案最合理的买家,例如承诺保留原有厂址和员工是并购成功的加分项。并购后是否有裁员计划,是否会引发舆论关注,员工安置费用由谁承担等都是中方在制定并购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相较于绿地投资,并购可以更快进入市场,获得品牌和技术等资源。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专业人才不足,在谈判中容易处于劣势,这也是导致中国企业并购经常要支付较高溢价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要注重引入和培养海外并购法律和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李育说。

责任编辑:张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