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贷屡禁不止:借1万只得3500

套路贷屡禁不止:借1万只得3500
2018年06月30日 02:02 中国经营报

  套路贷屡禁不止:借1万只得3500

  郭建杭

  套路贷仍屡禁不止。

  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获知的一份“被套路”的借款人提供的名单信息显示,多位借款人通过今借到、米房、借贷宝、存证云等平台,与出借人在线上生成电子合同,产生借款。然而,产生的借款和实际到手的现金额度差别较大,平均只能拿到借款合同上的三分之一的现金。

  曾经审理过多次此类案件的,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厉莉公开表示,“‘套路贷’中,放贷方没有牌照,高息放贷。100%左右的年化贷款利率并不罕见,放贷者均无小贷牌照,游离于监管之外。”

  交易模式转线下

  遭遇“套路贷”的用户表示,“到手的钱和借条的钱相差几倍,利息也不合理,他们的套路模式为,利用平台找到借款人,签订借款协议,然后转入线下交易,真正拿到手的钱只有三分之一,而且留给借款人的还款时间特别短,没有充足的还款时间,当无法偿还时,出借人就会推荐到其他的借款公司,新的借款公司的方式也是这样,最后借款的规模就越来越大。”

  在借款人提供的名单信息中显示,某位差额最大的借款人,借款人微信名为“A001财务张杰”的,通过借贷宝平台生成的电子合同中,借款金额为20000元,但实际到手金额为6500元。

  另一位通过今借到生成的电子合同中,借款人微信名为“春春速贷工作室”的,借款金额为42000元,实际到手为13000元。

  记者联系借款人提到的上述两家平台核实此事。

  借贷宝方面表示,用户实际借到的款项与在平台签署合同的金额不符的情况,实际操作模式是,借款人与出借人通过其他渠道建立联系(网络上的借贷广告、他人介绍等),借款人提出资金需求后,双方约定利息。

  存在有部分违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在借贷宝平台正常借贷交易之外,私下再通过转账、红包等方式向出借人返利或支付押金,导致实际利率高于通过平台签署的借款协议约定的利率,或者实际借到的金额小于双方通过平台签署的借款协议约定的金额,绕过平台监督,变相达成高利率放贷。

  借贷宝方面表示,借贷宝将用户间借贷的年化利率严格限制在24%以内(超过24%无法填写提交),并坚决打击和防范不良出借人的欺诈、高利放贷、暴力催收等行为。

  涉及到的另一个平台今借到方面表示,“我们是一个电子借条平台,我们平台自身不做借贷业务,而且我们平台也不会售卖或者变相提供借款人的任何信息”。

  对于在今借到平台上出现的借条金额和实际到手金额的差距,对方表示,“因为这种情况国家是明令禁止的我们平台也不会出现。我们平台自身不做撮合所以不会有在平台上出借人找到借款人 或者借款人找到出借人,第二使用我们平台如果出现您说的这种问题可以直接举报,我们会有一套完善的服务流程,我们平台只做真实交易,所以不会出现您说的这样的问题。”

  实际上,贷款合同上的借款金额,和实际到手资金的差异,仅仅是套路贷中最前面的一环,更可怕的是,当借款人无法偿还时,经过几轮借款后,被迫“平账”损失财产甚至房产。

  谁来担责?

  记者梳理此前公安机关查出破获的“套路贷”案例,归纳可知,基本的模式是,以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等名义招揽客户,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然后通过“违约金”或“保证金”,或者利用借款人急需资金的焦虑心理,游说借款签订阴阳合同,接受苛刻的还款条件,高额的手续费等,可能还会要求借款人抵押房产等。

  最后单方面认定借款人违约,要求借款人短期内偿还借款,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借款,就推荐借款人向其他类似机构借款,几轮借款后,在借款人借款金额积累的越来越高,无力支付偿还的情况下,介绍其与新的“平账公司”,提起诉讼,侵占借款人房产或其他财产。

  实际上,此前曾经破获的一起河南省的套路贷案件中,涉及该案件侦办工作的新郑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刘超杰,对于“套路贷”问题,曾经公开介绍说,“套路贷”从表面上看像是平常的高利贷、假的借款合同、经济纠纷等,实际上它是近两年出现的新型诈骗方式。

  在“套路贷”的操作过程中,究竟谁该担责?

  目前法院对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中,主要关注两个书面证据,是否有借条以及银行流水单。

  而“套路贷”在操作中,也出现从线下转向线上的趋势,通过线上电子借条生成平台生成合同,那借条生成平台如何规范借贷双方的行为?

  电子借条生成平台是通过一些限制措施进行规范,如借贷宝平台上发布借款项目时,利率超过24%则无法生成借款;平台的“熔断机制”,借款人可以向平台投诉,平台为借款人提供法律援助,帮助收集证据等。

  但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在线下的交易约定则难以规范。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认为,要防止市民被高利贷“套路”仅仅寄希望于网贷平台采取更为严格的举措并不可取,因为最基本的现实就是,网贷平台尽管掌握发生在线上的那些交易,但是对于绕过平台的线下交易却无能为力。

  傅蔚冈认为,设定最高利率上限,设置限额、风控加强等,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之后还是没法防止类似现象发生?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因就是借贷平台无法掌握这些借贷背后的操作。

  他认为,把线下的借贷行为搬到线上,不仅可以使合法的借贷行为更加容易判定,同时还有助于把那些原本隐藏在线下角落里的灰色甚至黑色行为显性化,更加有利于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责任编辑:李锋

借款协议 借款人 套路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