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的消费升级

如何看待当前的消费升级
2018年05月12日 03:40 证券时报

  “消费升级”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词,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消费升级。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对老百姓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证券时报记者 张扬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当前看来,投资的拉动效应已经不明显,而由于贸易摩擦的加剧,出口方面也基本保持稳定。因此,拉动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

  由于国人固有的重视储蓄的习惯,内需在中国是一直是个大难题。但如果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扩大便无用武之地,加之出口薄弱,经济循环就难以再续。因此,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主要依靠消费。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观察到一个现象:同样品类的商品,倾向于买国外进口的;同是国产品牌,倾向于买价格更高的。我们说,消费升级了。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初期的居民餐桌上,多菜少肉比较常见;后来逐渐变的多肉少菜了,蛋白质多了,粗纤维少了,我们说这是消费升级。近年来,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了,餐桌上又变得多菜少肉了。不仅如此,菜换成了有机蔬菜,猪肉换成了牛肉、海鲜。更有甚者,出现了素食主义者、“食草一族”,而这些素食、草类食品,价格比肉还贵不少。于是,消费再一次升级。

  不仅如此,同一品类的产品,也追求更高品质,相应的也有了更高的定价。拿酸奶为例,一盒无添加的酸奶比加了增稠剂的酸奶价格高出20%,如果还是有机酸奶,那价格又会再高出30%。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酸奶时,会看成分表,倾向于购买无添加的酸奶。

  其他方面亦然。衣服箱包都倾向买国外品牌,意大利、法国制造,本土品牌就失去了竞争力。时下许多本土品牌都面临着业绩不佳,负债累累,甚至破产倒逼的局面。产品还是那些产品,但无奈消费者的选择升级了。纵观好多三四线城市,国内品牌销售情况都不容乐观,更不用提一二线大城市。通过国内酒店类上市公司的年报我们也可以看出,去年一年,中档酒店收入增速最大。这说明在住宿服务上,消费者的选择也出现了升级,低档次的快捷酒店已经不是人们出行的首选。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所谓消费升级究竟是真升级还是假升级,究竟是表面的升级还是本质的升级:同一品类的商品,国外进口的,是不是都比国产商品品质好,更不用提那些打着国外品牌的国产商品;同是国产品牌,是不是价格高的就一定好。有的商品在外包装上做的美观点,商品做得精致小巧点,就贴上“小资”的标签,卖出高于同品质产品不少的价格,而其实却是换汤不换药。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变得更“讲究”了,但可不能一味奔着消费升级而去,而罔顾商品的真实品质。

  此外,当前许多与人们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除了价格上升之外,“升级”并不明显,譬如教育与医疗。中国是人口大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和医疗资源都非常短缺。近年来,伴随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其在教育和健康保健上更舍得花钱。父母为了子女教育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报各种补习班;为了享受更好的服务选择价格高昂的私立医院等等。这些一方面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群可以承担,另一方面即使是价格高昂,其真实品质也不一定就高很多,这其实更是反映出国内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匮乏。

  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与引导,要设法提高国民福利、社会保障水平,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国内生产力水平的转型升级。单纯的提高价格,不应算是消费升级;花更高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方可算是消费升级。生产力提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基础和保障。离开生产力的升级而发生的消费升级,那真就是无源之水,不可持续。而教育和医疗,这两个最该升级的部门,是提升国民素质,进而提升国内生产力的保障。

  近期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再简单依靠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来发展经济了,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方可挺直腰板,走向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消费如何升级,哪些方面更需要升级,一目了然。

消费升级 酸奶 升级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