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基金“迷你”背后:人才匮乏业绩差

上银基金“迷你”背后:人才匮乏业绩差
2018年04月28日 01:22 中国经营报

  上银基金“迷你”背后:人才匮乏业绩差

  庄会

  7只基金、3位基金经理、444.1亿元资产规模,这是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银基金”)成立5年来的公募业务成绩单,而在扣除货币基金后,其资产规模仅有109.31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只有3.83亿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

  近日,上银基金因两位基金经理被解聘和调离再次引起媒体关注,解聘后仅剩3位基金经理。其中,楼昕宇一人共管理4只基金,管理规模合计415.84亿元,占公司总管理规模的93.4%。

  走马换将

  3月30日,上银基金发布公告,解聘上银新兴价值成长混合基金经理常璐;4月14日,解聘上银慧添利债券基金经理谢新,谢新另有工作安排,专司固收业务统筹工作,继续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及固收事业部总监职务。

  常璐曾任上银基金投资研究部副总监兼研究总监。2017年12月6日起,任上银新兴价值成长混合及上银鑫达灵活配置基金经理。然而四个月后,常璐离开了上银基金。

  谢新曾任兴业银行资金中心债券投资交易副处长、上银基金固收事业部总监、总经理助理,2016年12月27日起任上银基金副总经理。2017年1月4日至2018年4月13日任上银慧添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在2015年年中,上银基金也曾经历多位基金经理变动,其中两位基金经理离开,一位基金经理内部转岗。先是增加赵治烨和高云志以及慕浩一起担任基金经理,接着宣布高云志离职,转投专户部。紧接着,6月16日,上银基金再度发布基金经理离职公告,慕浩离任,留下赵治烨管理这只基金。6月17日,上银基金公告称,上银慧财宝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陈玥离职,现任基金经理为楼昕宇。

  楼昕宇是上银基金的一员大将,其一人共管理4只基金,管理规模合计415.84亿元,占公司总管理规模的93.4%。从履历上看,楼昕宇2013年才加入上银基金,这对年轻的上银基金来说,也算是一名元老了。

  2013年加入上银基金时,楼昕宇只是一个交易员。2015年5月13日在陈玥离开时,临危受任,担任上银慧财宝货币基金经理。2016年3月16日起任上银慧添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5月17日起任上银慧盈利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4月14日起任上银慧增利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至此,楼昕宇共担任4只基金基金经理,其中,3只为货币基金,1只为债券基金。

  成立至今,上银基金高层也频繁波动。2015 年 8 月 17 日,原督察长王宏磊因个人原因辞职,督察长一职由江浩担任;2016年1月27日,江浩卸任督察长,王素文代督察长。2016年2月25日,金煜卸任董事长,胡友联任董事长;2016年4月27日,王素文上任副总经理,5月16日卸任督察长,由汪天光任督察长;2017年3月3日,汪天光卸任督察长转任副总经理,同日,史振生卸任副总经理转任督察长;两个半月后的,原副总经理王素文因工作安排离任。

  高管及员工频繁波动的上银基金似乎一直未找准自己的位置。一季度,上银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为444.41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335.1亿元,占比为75.4%。接下来,上银基金是否有计划聘任新的基金经理?在资管新规即将落地,全行业严控金融风险的大趋势下,过度依赖货币基金的上银基金是否有计划加大权益类及债权类基金团队的投入?上银基金工作人员表示,负责的高管们都工作繁忙,对记者的采访无暇回应。

  规模落后

  上银基金成立于2013年,由上海银行(601229.SH)、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其中上海银行持有90%股权,为上银基金控股股东。

  根据上海银行年报及招股说明书,2017年,上银基金总资产为 14.90亿元,净资产为 9.66 亿元,净利润 1.05 亿元,管理资产规模为 1588.63 亿元。2016年,上银基金总资产为 13.71 亿元、净资产为 8.19 亿元,净利润2.05 亿元,管理资产规模为 1931.98 亿元。而在上海银行未上市前的2015年上半年,上银基金未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为 13.86 亿元,净资产为 6.31 亿元,2015年1~6 月的净利润为 1.50 亿元。

  可以看出,伴随着管理层波动及人员流失,上银基金净资产及净利润自2015年后,均呈逐年下滑趋势。

  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上银基金旗下7只基金总的机构持有份额占比约97.82%。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只基金——资产规模250.53亿元的上银慧增利货币基金及资产规模80.05亿元的上银慧添利债券,机构持有比例均达99%以上。

  天相投顾投资研究中心经理贾志认为:“上银基金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时间较晚,以货币作为突破口做大规模,情理之中。”同时他表示,“监管对货币基金的要求是,合规运营,严防流动性风险,上银的货币持有人以机构为主,恰恰面临这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此外,占比不足总规模1%的权益类基金正在持续萎缩。上银基金权益类基金规模的历史高点为2017年第一季度,总规模6.09亿元,随后一路下滑,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仅剩3.83亿元。

  从业绩上看,两只权益类基金亦表现不佳,截至4月23日,上银新兴价值成长混合最近三个月总回报-12.1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6.39%;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最近三个月总回报-12.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5.62%。在2017年度,上银新兴价值成长混合年度回报为4.51%,在1826只同类基金中排名1373位;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成立于2017年3月9日,2017年年度回报为11.27%。

  与货币基金的高机构客户持有度相比,权益类基金更加均衡。根据两只基金2017年年报数据汇总,约48.6%的份额由机构持有,约51.4%的份额由个人持有。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陈洋建议,由于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投研实力、投资目标、投资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投资者应选择合适的产品。

  2012年,中小银行系基金公司获得放行。随后,4家城商行系基金公司在2013年陆续成立。其中,中加基金设立最早,为2013年3月15日成立。其次是鑫元基金,成立时间为2013年8月29日,接着上银基金成立于2013年9月6日,最后是永赢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16日。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中加基金、鑫元基金、上银基金、永赢基金总资产规模分别为677.78亿元、389.36亿元、444.41亿元和990.54亿元,上银基金排名第三。

  陈洋表示,目前对货币基金规模已做淡化排名处理,因此我们考察基金规模时需要同时参考剔除货币基金后的管理规模。

  从剔除货币基金后的规模上看,中加基金、鑫元基金、上银基金、永赢基金规模分别为272.86亿元、202.09亿元、109.31亿元和537.81亿元,上银基金明显落后于其他三家。

  贾志表示,上银基金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主创团队肯定是固收类有优势,权益类的投研,人才建设需要时间。

  另根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最新的审慎性调查结果,截至2017年末,在有统计的120多家基金公司中,上银基金投资管理能力排名较为靠后。

责任编辑:关海丰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