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中国圣牧首现亏损

乳企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中国圣牧首现亏损
2018年04月09日 15:03 新浪综合

  乳企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严重:蒙牛“狼性回归” 中国圣牧首现亏损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4期)

视觉中国视觉中国

  几家欢喜几家愁。

  各大企业相继公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乳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严重:上游惨淡经营,下游稳健增长。其中蒙牛、光明、澳优等表现良好,贝因美、现代牧业、西部牧业、中国圣牧则陷亏损泥潭,辉山乳业更是轰然倒塌,已于3月27日进入除牌程序第一阶段。

  如此冰火两重天的业绩背后颇为耐人寻味,在全球全产业链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先布局者已经开始尝到了甜头。

  大者恒大,蒙牛狼性回归

  3月27日,光明乳业(600597.SH)公布2017年年报,该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6.72亿元,同比上升7.25%;实现净利润8.18亿元,同比上升21.15%。

  值得关注的是,光明控股海外子公司业绩亮眼:2017年,新莱特实现营业收入41.96亿元,同比增长47.55%;实现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57.83%。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光明乳业方面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国内乳业逐步进入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整合阶段,2017年通过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优化产业链布局,公司实现业务稳步增长。

  3月27日深夜,蒙牛(02319.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2017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蒙牛全年实现收入601.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净利润达20.48亿元。

  外界认为,这是自2016年9月,来自外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卢敏放“走马上任”以来,交出的最亮眼的成绩单。

  蒙牛和伊利曾经并肩迈入世界乳业500亿元大关。2015年,蒙牛营收跌破500亿元,临危之际,卢敏放成为蒙牛第四任CEO。上任后,卢敏放先是对基层市场进行摸底,随后对蒙牛组织架构果断改革,并在2016年财报上对雅士利、现代牧业的历史包袱进行计提、处理。

  “蒙牛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并形成奋起直追之势,主要在于卢敏放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蒙牛上下员工的斗志,所以外界都说‘狼性回归蒙牛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目前,乳业老大伊利的财报尚未公布,但是根据其三季报显示,期内营业收入为521.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3.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9.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2.47%。

  中金公司预计,伊利股份全年液态奶和奶粉收入增速将分别达到11.5%、17.0%。多家券商表示,伊利盈利能力将持续向上提升。从业绩情况来看,伊利因亏损导致财报延误的可能性并不大。

  贝因美尚未发布年报,不过在其发布的2017年度业绩快报中提到,因市场竞争白热化、投入费用门槛提高等原因,2017年利润总额为-9.51亿元。

  “显然,随着乳业整体环境及政策出现变化,2018年会出现迅速分化,2017年的财报就已经显出端倪,呈现‘大者恒大’的格局。”朱丹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弱者更弱,上游企业经营惨淡

  显然,大乳企的议价能力持续增强,但上游企业却经营惨淡。

  以蒙牛为例,虽然年报成绩单靓丽,但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联营公司、中国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及最大的原奶供应商现代牧业,在2017年实现营业额47.84亿元,同比减少1.6%;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约为9.75亿元。

  此外,号称“中国最大有机乳品公司”的中国圣牧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17年亏损约10亿元。照此计算,中国圣牧2017年净利将同比下降247%。这是其创立8年来的首次亏损。

  对于业绩出现亏损,中国圣牧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拨备约6.5亿元;二是由于集团为应对原料奶市场需求疲软而控制奶牛数量,原料奶价格普遍下降,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集团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的变动录得重大亏损约6亿元;三是2017年度,面对乳制品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调整市场策略,自有品牌液态奶产品的销量和售价相对于上年均降幅较大,同时,原料奶的平均价格相对上年降幅亦较大。

  上游乳制品产业表现不佳,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分析认为,共有三方面原因促成:其一,国内原奶价格整体不高,而大型牧场是高成本、高投入的模式;其二,近两年一些大型牧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奶牛繁殖是自然规律,并不能人为控制;其三,这些上游企业在向下游业务延伸时,进展并不顺利。

  早布局者华丽转型

  由此可见,2018年,乳业上游企业业绩下滑、背负包袱甚至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出现的概率依旧不小。

  不过,也有企业从上游延伸到销售端,并带动了相关乳企业绩的增长。

  澳优乳业公布的2017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公司销售额较2016年同比增长43.3%,至39.27亿元,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4.9%,至3.08亿元。

  年报显示,除了澳优自有品牌羊奶粉佳贝艾特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外,澳优在上下游供应链的全球布局也是澳优业绩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了在全球已有10间工厂,完成了全球黄金奶源地的供应链布局,澳优也在进一步扩大销售服务网络,并逐渐完善公司的全球市场布局。

  健合(H&H)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健合集团”)2017年年报则显示,2017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到8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经调整可比纯利12.08亿元,同比增长36.7%。

  健合集团在年报中指出,集团更名后维持持续增长,进一步确立了集团作为全方位的高端营养品及保健品供应商的地位,而这种整合也使得健合集团四大主要品牌矩阵形成,并在新的国际市场继续获得认可,已成功帮助集团确立全球业务格局。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历了几年的进口牛奶和食品安全问题冲击造成的行业不景气之后,中国乳业行业开始回暖,在全球化的新格局下,早布局者已经尝到甜头,后来者能否弯道超车,尚待市场检验。

责任编辑:陈楚潺

蒙牛 乳企 澳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