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迈:公平发展 让所有孩子都有一个阳光起点

卢迈:公平发展 让所有孩子都有一个阳光起点
2018年04月04日 17:18 一财网

  首席评论丨卢迈:公平发展 让所有孩子都有一个阳光起点

  精彩提要

  1、贫困地区,4元一天的学生伙食补贴,4年后的11岁儿童比参照年的11岁儿童能高上6公分。

  2、身材矮小其实是营养不充分问题,以后有望全国18岁男生都不矮于1米6。

  3、山村幼儿园面向6万3-6岁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偏远农村儿童,一些地方留守儿童比例高达87%,3年村里的幼儿教育可以让他们在学表现大幅提升,有一个更加公平的发展起点。

  4、为什么投资儿童发展可以做到兼顾公平与效率?

  5、公平是什么?机会公平、权利公平、结果的公平。

  嘉宾:卢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文字实录

  卢迈:国家现在在农村贫困地区实施学生营养改善,2011年开始在680个县中实施,每个(小)学生每天补4块钱,国家一年大概要拿出250亿来给孩子们吃饭。人人都应该吃饱,人人都有饭,这是公平,但是另外一面,这确实是最好的投资。

  我国2011年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我国自2011年底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7年最新数据显示,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国家级试点县710个(含兵团19个团场),约8.2万所学校,惠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约2100万人;29个省份在886个地方试点县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约5.9万所,惠及学生约1600万人。

  受益于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身高有明显增长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自2007年起,开始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进行政策研究,推动了这一政策的制定、改进与落地。每餐4元补助标准能不能保证学生的基本营养需求呢?基金会的监测结果显示是可能的,并且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状况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对62个实施计划县的192万名学生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至2016年,每年7岁新入学学生的身高无明显差别,而受益于营养改善计划的8-12岁学生,平均身高均有增长,其中11岁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5.7厘米 5.6厘米。

  卢迈: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他用的那个碗是这么大的,这个碗是贫困地区统一定的,要这么大碗,但是孩子们居然能把它吃完,这是我们确实是想象不到的。他们真的没有剩饭,而这些,4块钱,在城里能干什么,够一根油条大概。对他来讲、有肉、有菜、有汤,一碗大米饭,他非常高兴。

基金会项目“阳光校餐网”2015年受教育部全国学生营养办委托建立,受益学校通过网络上报用餐照片等信息“晒”校餐,公众可随时在网上看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基金会项目“阳光校餐网”2015年受教育部全国学生营养办委托建立,受益学校通过网络上报用餐照片等信息“晒”校餐,公众可随时在网上看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

  将来18岁男生身高有望都不低于1.6米

  卢迈:如果以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我们将来在西部地区不会再看到多少说矮于1.60米的18岁的男生了,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提高效率的一个指标。当人们营养改善了,当他的身体更强壮了,他要干活的时候,他可以体力劳动有更好的产出,在学习、在各方面能力都能有所增强。这一点点的支出,真的是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和社会的回报。

  卢迈:我们另外一个项目就是山村幼儿园,我们现在看他们的在学表现,那确实很惊人。

  山村幼儿园计划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9年发起的项目,面向试点贫困地区3-6岁的幼儿提供学前教育。截至2017年11月底,共在青海、贵州、湖南等9个省(区)的19个县设立山村幼儿园2100多所,在园幼儿6万余人,山村幼儿园主要设置在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偏远农村,学费全免,这里的孩子不少是留守、贫困及单亲家庭的儿童,一些地区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8.4%-86.6%。

  卢迈:就是这么一个学前教育,三年的在村里边的学前教育,帮助他们迅速地赶上来了。光教育的人均成本,一年1500块钱,就可以使他的学习成绩相比于没有受过教育的大幅度提升。在五万多个孩子里边,山村幼儿园的孩子,你可以想他进入前40%,那是一个什么情景。詹姆斯·赫克曼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有原因的,他用了计量经济的方法充分地证明了投资于儿童早期,可以取得很好的回报。而且他有一个很好的观点,他就说能力产生能力,当他入学的时候,如果他处于不利的环境,一般说这些孩子不会说普通话,他完全没有做好入学准备。比如数学这些,认知的能力没有。他上学越上越困难,他的成绩没办法,因为他不会普通话,听不懂。一开始扣子没扣好,少数也能够后来赶上,如果遇到好老师,或者是有些什么别的因素,但是相当多数后边厌学、辍学。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还有4335万贫困人口,其中约20%是0-15岁的儿童。世界银行研究则显示,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陷入贫困。投资儿童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有针对性地采取营养、健康、养育和教育等综合的整体干预措施,确保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获得平等的早期发展机会,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反贫困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

  投资于儿童发展 可以兼顾公平效率

  卢迈: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我们始终有个取舍的问题,有一种就是它可以很好地兼顾公平和效率的,这就是投资于儿童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少有的几项可以同时兼顾两者的。在这种社会公平性实现的同时,这个投资本身的回报是非常高的。

  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153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123美元,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仍有待解决。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隶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政策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服务中国发展。2000年至今,基金会策划并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已成为每年一届的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中外企业以及学术界对话的平台。作为智库型组织,基金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议题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及报告内容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咨询参考。追求公平的人类发展,始终是基金会的工作重点。深入贫困地区农村,开展社会实验,为政府提供基于证据的决策依据,是基金会工作的重要目标。

  张媛:您常年关注儿童教育和扶贫这两方面的工作,这么多年下来,您认为在这方面工作当中,大的环境变化怎么样呢?

  过去几年精准扶贫力度空前

  卢迈:应该说过去这几年精准扶贫力度空前,我们到任何一户去看,多少人口、收入多少、什么原因致贫,然后采取了什么措施,谁对这个负责,这种情况确实在工作作风上和原来的是很不一样。我相信依照现在这样努力地做下去,让所有的人都脱离开绝对贫困,让他解决吃饱饭、穿暖衣,能住上房应该是不难的。

  根本上可持续地脱贫 要从孩子开始

  卢迈:但是难的是要让他从根本上可持续地脱贫,应该有制度安排。让这样的孩子能够上得了学,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从孩子做起,所有的孩子都让他们有一个阳光起点,问题是我们要意识到这方面的优先序,究竟是把更多的钱用在“人头“上,还是用在“砖头”上。有些官员很喜欢“砖头”,搞基建,看得见。将来对地方官员的审查、评比,就要看他有没有对人的关心,有没有在这方面舍得花钱。我们在跟地方打交道开展试验的时候,我们也见到了很多很好的地方官员,他能够说我要把行政经费减下来,要用于儿童发展,让省财政拿的钱,很了不起。所以,中国不缺钱,现在也不缺知识,但是还是缺意愿。这些官员他要有这种政治意愿,他要有对贫困人口的关心,他心里边要始终关注社会公平。

  张媛:现代化也是新时代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十九大报告当中也提到,到2050年我们将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全面实现现代化,其实对于世界都是一个奇迹。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的世界角色?

  卢迈:中国将近14亿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现在世界人口的20%是中国人,在过去二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两次现代化的高潮。一个就是美国、欧洲,以英国为开端,然后到美国,实现现代化,变成了高收入国家。第二波应该说是俄罗斯、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的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和韩国),“(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个发展过程又使得大概两三亿人进入现代化。但是整体上说,世界上进入了现代化国家,无论从数量,尤其是从人口上讲,是在世界上的少数。

  世界将首次迎来“多数人的现代化的时期”

  卢迈:只有当这一轮,当中国踏上了现代化的这样一个道路的时候,而且以中国为代表金砖国家也好,其它发展中国家也好,都经济方面进入了这样的一种起飞的态势,在这个时候我们迎来了一个叫“多数人的现代化的时期”。中国14亿人要现代化,把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国家人口加起来,现在进入了这个过程的大概能有30亿。由过去十多亿人变成现在三十亿人都要现代化,那么整个现代化的方式、后果都会很不一样。我曾经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化社会影响委员会,曾经向他们来解释这个问题——多数人的现代化。里边有企业家、有国外的政治家,所有人,在他们的理解中,他们也都是用“for all”(所有人)。所有人都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中国14亿人能够更公平地分配,大家能够共享美好生活,如果我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做到。发达国家从理论上他们承认的说“Globalization for all”(面向所有人的全球化),这个all(所有人)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个很直接的,就是中国在带头做到为了所有人。这个美好前景现在算第一次,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变成有可能实现。

  张媛:所以您认为这个问题有解吗?它只是一个时间的因素,等等就会有结果,还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公平:机会公平 权利公平 结果的公平

  卢迈:for all为所有人,它是某种程度上要解决公平。什么叫社会公平?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我们是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国外比较愿意强调权利的公平,一人一票,愿意强调机会的公平。但是在这两个之上,社会主义还要讲结果的公平。不是一个短时间,不是马上,也不是说结果的公平要求大家完全平均主义,但是社会主义要的是所有人都能够改善。我们不会说看着一些人贫穷,然后我们心安理得给他施一顿饭,给他点小钱就能解决,不是这样的。到那个时候应该是大家都有充分的发展,有这个能力,然后来共同加入这样的一个过程,而且为自己改善来创造条件。我们不是一个一两千万、三四千万人口的欧洲那样的一个小国,我们是14亿人,占全世界人口20%的。这样一个国家中,能做到的事情,for all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张媛:说到跟新时代密切相关的说法,人们提到,经济的增长会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人们的解读是说,从规模扩张变成结构的升级,从要素驱动变成创新驱动。但是您对于高质量解读的角度很独特,您强调于人,强调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什么做这样的一个角度选择呢?

  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经济发展是靠人

  卢迈:高质量的增长,很多人以为,你比如说创新这些都很对,我完全赞成。但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经济发展是靠人,人力资本的状况决定了你的劳动生产力,决定了你的组合要素生产率。

  张媛:您前面提到,中国的经济社会一路以来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每一次发展高层论坛也都会发出时代之问。当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关切的问题进行讨论。您认为在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当中,哪些是亟需得到改革的呢?

  卢迈:这就和大家对于改革的看法就有关系。我们现在有没有像原来那样说我抓一点,一下就把整个都解决了。大家都在找这一点。很多人期盼着说,把国企改了,说咱们改革就成功了,或者是政府怎么怎么样了就成功了,没有这样的事。现在的改革任务和那个时候应该说很不相同。我们自己的研究是这么看,中国是实现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市场经济,我们又要发展出和它相适应的

  各种政治、文化等等这样的一系列的体制。那么这个过程我们用了40年走到了今天,在现在来讲,这个改革还没有完成。最大的可能最值得考虑的就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仍然在探讨这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特色之一是市场经济。它来配置资源,它来解决激励的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上层政治制度是围绕着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制度来设立起来的,它要和市场经济要怎么结合起来,首先就要反腐败。贯彻“八项规定”、反腐败,把我们的政治制度重新再明确起来,党的领导下有监察、有巡视、有规矩,这个应该是一个廉洁的、高效的政治体制,才能和市场经济真的结合起来。这才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还有一重含义,就是社会公平。市场经济本身是会造成收入分化的,是会造成贫富不均的。这一届领导明确地把脱贫攻坚作为任务,而且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这本身也很好地解释了社会主义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果能够做到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地区差别,使人们共同富裕,那么才能真的在本世纪中叶进入社会主义强国。

责任编辑:郑伟

卢迈 现代化 儿童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