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如许为哪般?台州椒江“五水共治”找答案

水清如许为哪般?台州椒江“五水共治”找答案
2018年04月03日 16:23 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3日讯  浙江台州有个地方叫岩头闸,三条河流交织处,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境内。环保整治前,这里可是黑水-臭水交织,路人掩鼻疾走。而如今,这里但见小桥流水,绿草红花,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悦耳的鸟叫声,更有一只只白鹭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地在清澈的水面上盘旋。同一地点缘何几年时间境况如此迥异?

  “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成为了浙江省“五水共治”和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成为浙江引领一切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理论。为此,近几年来,我们浙江台州市椒江区相关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许多企业、百姓等为了发展大局,牺牲“小我”,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环保工作的新业态、新业绩。 台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市“五水共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昌笋如是说。

  

  “五水共治”已经融入到椒江区的肌理

  用“心”耕耘 换来水清如许

  翻开历史长卷,可知文明兴衰。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向自然的无度索取,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让我们共享地球家园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在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环保厅厅长方敏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发展,治水护水已成为全浙江省上下的自觉行动,有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目前,全省已关闭搬迁了养殖场、养殖户40万户,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因为畜禽养殖导致的面源污染问题,推动了工业和农业‘两转型’。伴随着浙江省在治水工作中的不断努力,浙江人民对治水的满意度不断提升,2014年以来,全省社会公众对治水的支持率连续四年达96%以上。

  

  经过治理的岩头闸湿地公园令人赏心悦目

  环保工作是一项利益于“民”的伟大工程,更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因此,环保工作除了要严格执法外,还得用“心”耕耘和努力,椒江区人民政府葛寒敏副区长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台州市椒江区地处温、黄平原,水资源溃泛,大大小小的86条河道可以说没有任何外来水源的补给,都是靠各条河道自我的雨水收集加以循环利用,自我修复功能差。在台州市主城区周边,只有唯一一座长潭水库(黄岩区),该库区的水不仅要供给椒江区(市府所在地)50多万人口生活用水,还要供给黄岩区、玉环县、温岭市等5个区县(市)。

  在椒江区环保局党组成员黄健和卢德寿副局长等人员的陪同下,记者来到省级断面的河道交汇处——岩头闸地段,这里是三条河流交织处,只见在一处明显的位置树立着一块牌子,牌子上面明确标明了每条河的责任人,第一条河长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明国;第二条为分管环保的副区长葛寒敏;第三条为副区长李越,同时,还有相关人员的联系电话。

  据两位当地百姓介绍,原本这里令居住在此的人烦恼。周边集聚了近百家大大小小的化工、印染、电镀企业和几十家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的畜牧、禽类养殖场(户)。近几年来,台州市政府、椒江区政府为了彻底改变现状,一“砍”再“砍”,整治、淘汰了一大批低、小、散和无力提升、改造达标的企业,真的是花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企业数量从2000年前的100多家医化企业“砍”到2012年50多家。特别是2013年后,椒江区委、政府更是以铁的手腕、痛下决心,治水、治气、治污染。到目前,仅剩7家医化企业,且早已全部实行了截污纳管,工业治污“革命”取得了骄人业绩,近两年,农牧业的整治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环保整治工作不但触及地方利益,还涉及企业和个人利益,“各种呼声交错”给整治工作带来重重障碍。但大多数群众都是能体会到,今天的蓝天、碧水和带给人们的这份清馨的气息,可以说是各部门、广大群众用了“心”去耕耘、播种而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离不开所有环保部门全体人员的艰难付出与努力,葛寒敏说。

  重拳和铁腕赢得百姓满意

  想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就必须对污染下“重拳”和用“铁腕”,同时,还建立了有效的“四治”(科学治水、合力治水、工程治水、铁腕治水)理念机制。在工业治“污”(废水、废气、固废)方面,椒江环保分局就是一个典范。如今,在治理农牧、畜禽养殖方面同样也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榜样作用。陈昌笋表示。

  区环保分局党组成员黄健是原环保执法大队的大队长谈起环保的治理时表示,从大的分类主要有“三类”,即:工业、农业和生活。2014年后,区环保局、“五水共治”办公室、农业局等部门,又根据省、市、区全面开展的“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捞水、保供水、抓节水)行动的指示精神,又针对农、牧、禽业的农业面源污染开展了全面的普查和环境整治行动。为了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分局与其他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共同联动,在作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请来相关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对所属辖区进行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布局。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和《畜牧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本着市场供需需要和百姓生计的实际需求,坚持不“一刀切”的原则,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同时,专门划拔土地用以建设畜牧园区,给予关、停、并、转的畜养殖户用以搬迁、转产,并出台政策予以支持。这不但可以使本地农牧、畜禽养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还可以有效促进养殖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法关停的养牛场。

  台州市鸿福奶牛生态养殖园区是椒江区政府为原所有在禁、限畜牧散养户关、转后经规划开辟的新养殖区“通道”。据园区负责人杨恩明介绍,这个养殖园占地约40亩,目前共有1100多头奶牛,已投资2000多万元,多的时候共有13户,都是区里在前年、去年整治时转移、搬迁过来的养殖户,有7人为遣散后的留用人员。该园区建立目的,在于妥善处理好养殖户的顺利转产、转移,更有助统一管理杜绝污染。目前还剩6户,另有2—3户打算今年也退出养殖,后续事项全有园区接手管理。退出原因:一、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二、环保、卫生的压力和奶牛养殖成本越来越高;三、市场竞争压力大,散养被边缘化,规模化养殖已成趋势等等。

  在现场,记者也看到该奶牛厂为了顺应形势发展仍在努力进行牧室、环保等各方面的改造。另,他们还将重新投资400多万元彻底淘汰原有的生化环保设施,采用先进的“零排放异位生物发酵污水处理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值得一提的是,该养殖园还有自己的水果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大棚等经济作物,可以起到一个农牧+养殖+种植+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据杨恩明表示,新环保设施的利用,不仅可以对奶牛粪便、垃圾的零污染处理,还可以直接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有机肥,除一部分自给自足外,还有一部分可以销售,增加经济效益。真是一举多得,看到他信心满满的样子记者也在心底替他高兴。

  记者在区农业、环保等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一家在限养区范围内因整改不到位被依法被关停的奶牛场——台州市大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牧场紧靠河道,养殖区是临时搭建的,现场看不到任何环保处理设施痕迹。据陪同人员介绍,畜牧业污染较重,主要成分是氨氮和总磷,该牧场原来最多时有400头左右奶牛,终因无法整改被依法强制取缔。

  对农牧业面源的环保整治,是继工业环保整治后开展的又一次全方位环境整治工作。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人员基本素质和生活营生来源”等的不同,后者,大多是文化底、素质差,没有一技之长和经济收入单一的人。最难办的是这些养殖户其本身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投资设计、规划、安装任何环保污水处理装置,且所有养殖场都是依河乱搭、乱建,粪便、垃圾等污染物只有直排放河道,特别是畜牧业垃圾排放量非常大,给环境综合治理造成很大压力。

  因此,自2013年以来,区政府办公室、区环保分局、区“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办公室、区农业林业局等等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下发了关于对畜、禽养殖整治、关停等的各种通知性文件。同时,2013年还专门下发文件,划定了畜、禽禁养区。2016年9月,又再次出台文件,重新划定、调整了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并分两批下达2016年度畜禽养殖关停任务与目标。2017年11月,台州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还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在线防控监管工作的通知》文件,目的在于对污染整治的决心、信心。为了充分考虑到这些散养户今后的出路问题,虽然政府也出台了关、停、并、转相关较为优惠的政策,农业、环保和相关街道为此也是做了大量宣传、帮扶、劝说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等,但还有个别养殖户不能正确理解。为此,为了不影响整个环境整治大局,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并依法取缔。

  截止2017年底,共关停不符合整治规范标准的养殖场317家,规范提升32家规模化养殖场,2015年以来,共依法查处6家规模化养殖场。为了继续深化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整治、提升成果,区环保分局配合区农业林业局又制定了“一场一策”和2017—2018两年治理达标行动方案。一位环保分局工作人员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  绿水青山求长远

  据椒江区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刘文辉介绍,椒江区早在2014年就建立了河长制,他们的总河长就是由区委书记陈挺晨担任,所有的河道全部配上了河长,实行河长负责制,区四套班子领导像葛寒敏等班子成员都分别担任区级以上河道的河长。可以说,环境整治早已纳入区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中。

  据椒江环保分局局长徐明初介绍,椒江区是台州市的市府所在地,在这片区城里,密密麻麻分布的几十条河道,因所处温、黄平原,缺少补水,城区水网就如同一个“死水”潭。一边是百姓对治污的呼声非常高;另一边是“五水共治”工作一定要推进;再者,无论怎样也一定要给后代们留下一片净土和让百姓能生活在一个清心、舒适、美好的环境里。怎么办?自己想办法。为此,椒江区委、政府拿出巨资分三期建成了每天处理能力达25万吨的污水处理站,确保全区全部污水集中处理。为了加强河道补水,污水处理公司提升水处理标准,去年底又建成设计15万吨中水回用工程,这些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的中水全部用于主城区的河道补水,实施中水回用、河道循环,但成本非常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目前,椒江区常住人口在56万左右,按中水处理成本每天每吨2元计算,仅中水处理费用每天在30万元左右,就相当于每天每人平均5角钱左右。这里还不包括其它的环保治理费用和整治过程中各种政策补贴等等。

  问起对这一大笔一大笔整治费用的看法时,分管环保的葛寒敏副区长语气坚定地说:“从长远考虑和整个工农业经济都能健康、协调发展以及从整个城市环境质量、百姓生活品质等等方面来说,这个成本在台州市委、市政府和椒江区委、区政府眼里是非常值得的,也绝不会吝啬”。

  “清新空气、绿水蓝天”是百姓心中一直追慕的“梦想”,为了消除工农业污染,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可以说是依法“铁腕”治污,这不仅要敢担当,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手”的坚定的毅力。这除了“大代价”,还要有实干的干部。在主城区江城河道上的一位居民表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人们对有品质的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超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和目前浙江深入开展的“五水共治”以及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提出的“两山”理论后,国家和各地方也相继出台了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青山绿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台州市椒江区的案例不只是浙江的一个典例,更是一种启示..... (岚焉 满珠)

  

(责任编辑:苏兰)

养殖户 浙江 椒江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