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迈:中美应以共同利益为主线 建立多渠道沟通平台

卢迈:中美应以共同利益为主线 建立多渠道沟通平台
2018年03月21日 22:36 一财网

  专访卢迈:中美应以共同利益为主线,建立多渠道沟通平台

  王琳

  每年“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也即将拉开序幕。从2000年起,这个论坛已举办18届,也成为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间重要的对话平台。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将于3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今年的主题聚焦于“新时代的中国”。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

  在论坛举办前夕,第一财经专访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探讨了论坛筹备背景、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国际贸易与全球治理、中美关系等话题。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持全球化和谐稳定的发展趋势,大会还专门设置了中美关系的议题,围绕中美双边经贸、政治、科技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和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将出席论坛并对这一问题发表个人看法。此外,论坛还邀请了两位美国前贸易代表参与讨论“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议题。

  卢迈告诉记者,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全球的经济贸易体系和政治格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向国际社会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第一财经:2018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把主题聚焦在“新时代的中国”,在十九大和今年两会后选择这个主题,似乎是想向世界阐释中国发生的变化。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在你看来,这里的“新时代”包括哪些内涵?

  卢迈:本届论坛选择“新时代的中国”作为主题,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备受国际社会瞩目;另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企稳,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中国将如何与国际社会更好地沟通、协调、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做出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也将面临更加紧迫的艰巨使命。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我们政府经济外交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平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也希望我们这个论坛能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向国际社会,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分享新时代的中国智慧、积极参与新时代新征程,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一财经: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已经走过18年,其宗旨是“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在新时代的中国外交背景下,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沟通中,论坛将会有哪些创新?

  卢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今年迎来了第19届。论坛自2000年创办以来,为推动中外发展政策交流与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本届论坛在议题选择、嘉宾邀请、环节设置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创新:

  在议题选择方面,紧密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分别进行深入讨论。在经济建设方面,大会选取了“防控重大金融风险”、“金融创新与区域链革命”等热点议题。在政治建设方面,大会将重点讨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在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大会还设置了“全球化中的文化融合与再生”、“社会责任型创新”、“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要议题。

  为了保持全球化和谐稳定的发展趋势,大会还专门设置了中美关系的议题,围绕中美双边经贸、政治、科技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和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将出席论坛并对这一议题发表个人看法。此外,论坛还邀请了两位美国前贸易代表参与讨论“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议题。

  在嘉宾邀请方面,本届论坛也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外方嘉宾包括来自苹果、谷歌、IBM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领先企业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80余位,涵盖能源、金融、信息通信等十多个行业。论坛还有幸邀请到七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们将围绕金融市场、人力资本投资、中国改革、人工智能等热点议题发表重要见解。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等也将出席论坛。

  在环节设置方面,本届论坛专门设置了深度对话、闭门会、圆桌会和午餐演讲等,还特别设置了“万亿之城的新机遇”等新环节,为地方政府搭建友好互助、互享经验的交流平台,来自广州、杭州、成都和青岛的地方政府领导将在“市长对话”和“万亿之城的新机遇”环节就地方经济的开放与发展、投资机遇等进行深度交流对话。

  要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财经:跟新时代紧密相关的说法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很多人看来,高质量发展包括从规模扩张到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等,但你对高质量发展的看法很独特,更强调人的需求,甚至提出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能否再详细阐释一下你的观点?

  卢迈:转向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们不再专注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更要强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整体进步,要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人民对健康、知识、环境、交往、就业等各方面的美好期待,创造更加公平、更加和谐的幸福生活。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并不能减少极端贫困和日益加剧的社会分化,而投资于人类发展和人力资本,增加获取公共服务的途径,才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公平。

  在全球化格局下,中国能否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能力贫困”问题。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的“能力贫困”理论中,能力是比收入、财富更好的衡量贫困的指标,一旦家庭或个人缺乏营养、医疗和教育机会中的任何一项时,就意味着能力的剥夺,从而陷入贫困。

  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必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强化人的能力建设,提高劳动力的健康水平、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这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营造绿色美丽的发展环境、实现更加高效的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另外,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教育和就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人才素质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低端劳动力被逐步替代,中端劳动力被迫转型,劳动力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对于未来的发展显得更为必要。在培养模式上,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技能掌握已经不足以适应时代需求,我们必须在人力资本投资上更重视跨学科的知识融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衔接,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创新,打造出更加科学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财经: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历来以经济议题为主,在今年论坛中,我们发现有一场深度对话的主题是“给孩子公平选择”,为什么选择这个话题,它与大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卢迈:投资一个孩子,会改变其一生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投资一代人,会改变一个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未来。在儿童发展早期阶段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是应对经济社会不平等的关键手段。

  儿童时期的发展机会不平等,将如何影响儿童及其家庭的未来?应对这种早期的发展机会不平等,需要在哪些关键领域进行干预?如何进行政策上的创新,为处于劣势环境的儿童提供发展起点的公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这次论坛中将专门设计一场深度对话,特别邀请在儿童早期发展和社会公平研究领域的学术领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教授,围绕着“给孩子公平选择”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为每个儿童都能拥有一个“阳光起点”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新时代是人民追求更高更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公平发展是应有之义。儿童早期发展关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国家的持久繁荣,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深远,这也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使命。

  投资儿童早期发展将取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儿童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经历会决定人一生的发展轨迹,并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全社会综合福祉至关重要,对于积累人力资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减少未来犯罪失业等社会问题有积极作用。在中国迈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当口,要继续坚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根据贫困地区的儿童发展需求探索出适宜的干预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位儿童的潜力,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的成长起跑助力!

  实现“多数人的现代化”

  第一财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路程还要走很久,你认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急需改革的领域是什么?

  卢迈:高质量发展需要先进的制度支撑,向新时代的跨越需要更加完善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各项改革进程日益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这对于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符合新时代新阶段发展诉求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

  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强化责任主体落实,严肃问责机制,规范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三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更要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价格决定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与人民的关系中,要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在社会治理中提高人民的参与感,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鼓励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监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

  第一财经:新时代的提出,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一部分。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50年,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多亿人口的现代化,对世界将是奇迹。在此过程中,中国如何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在国际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卢迈:中国13亿多人口的现代化不仅对自身意义重大,对全球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工业革命到上个世纪80年代,全球真正进入现代化并且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只有十来亿人。这样的现代化是少数人的现代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到2050年,当我们的十几亿人口进入现代化进程,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的现代化版图。与此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促成群体性崛起,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带动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步入现代化,实现“多数人的现代化”。

  今天的中国,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发展改变着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具有更大的能力去帮助其他国家,与他国分享经验、提供支持。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着良好的互利互助的关系,团结一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近些年,我们正在逐渐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倡议筹建亚投行,以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难题;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在逆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灵活创新,为双边多边的发展合作提供平台;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坚定履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推动全球《巴黎协定》的签署,在绿色金融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对现有的国际秩序作出更多的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贡献。中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要继续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关注弱势群体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继续援助和支持贫穷落后国家,只有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才能让更多人真正享受现代化福音。

  以增量改革推动国际秩序变革

  第一财经: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后,从经济规模看,很可能从目前的第二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一大经济体。有学者通过历史分析认为,新型国家的崛起必然会跟原有大国产生摩擦甚至战争,中国在发展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卢迈:中国的现代化崛起是独特的、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以温和的、合作的方式,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与全世界各国建立双边多边的友好关系互利互惠。我们既没有通过海外殖民,也没有通过战争和霸权来实现自身提升,这与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一直以来,中国更多的是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并合法有理有利有节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我们在向国际阐明中国发展性质和总结中国发展经验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不够了解甚至存有偏见。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们在维护自身利益上具有了更强的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在国际上进行更加良好的沟通和阐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只有同各方增进了解、建立信任,才能为未来的双边多边合作和友好往来奠定坚实基础。

  继续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是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我们要同其他国家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加深合作。各国之间也要有明确的承诺,对彼此的核心利益、原则和底线保持尊重。要以共同利益为稳定双边关系的压舱石,避免鲁莽的贸易战和不必要的摩擦。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全球的经济贸易体系和政治格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届论坛的经济峰会上安排了两节讨论中美关系,其他的单元也有涉及中美关系的,比如全球价值链等等。中国经济和社会各界关注中美关系,希望友好相处,合作共赢。但是,中国领导人也早已明确中国是有底线的,所以我很希望论坛能够传递中方的声音。美国政府指责中国贸易不公平,而且想用台湾问题作为他们讨价还价的砝码,这些都是很不明智的。

  中俄之间也已建立起了新型大国关系。两国之间结伴而不结盟,扩大合作,共同繁荣。中俄双方的友好关系也促进了相关国家和地区携手向前发展。中国同欧洲也在建立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合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发展。自建国以来,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利互助关系,中国也将继续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新兴大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对守成大国产生一定的冲击和不适应,但这并不代表会爆发战争。各国之间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越来越多,面对全球性的问题,譬如反恐、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经济增长、网络安全等,新兴大国正在与传统大国一道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并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和平稳定的动态平衡方向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今历史条件下的共同使命。

  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我们要秉承着“谋共同发展”的原则,承担与我们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要量力而行,有所作为。在现有国际秩序框架中,以增量改革推动国际秩序变革,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创新体制机制、维护沟通平台等方式不断调整创新,坚持公正平等,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利共赢。

  第一财经:最近几年,全球化面临逆转的趋势,贸易保护主义频频发生,一些西方国家甚至有民粹主义抬头的趋势。面对这些新形势,中国该如何应对?新的全球治理结构会很快建立吗?

  卢迈: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出现逆全球化的趋势,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民粹主义也逐渐抬头。其根源在于很多国家认为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在各国之间分配不均,对于所谓的贸易不公平产生了恐慌和抵触。但是事实上,这样的观念既缺乏科学依据,也有政治上避重就轻、转嫁危机的嫌疑。

  根据传统的核算进出口贸易的统计方法,中国的贸易盈余很大,美国也因此指责中美贸易不公平。但是,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看,中国的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位置,贸易盈余被严重高估。下一步,在核算各国贸易获益情况时应提倡引入全球价值链的核算方法,更加客观地评估各国的贸易地位、正视全球化,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贸易赤字也受到其国内投资、储蓄间的不平衡因素的影响。贸易保护行为只能在短期内充当转嫁危机的政治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国内经济结构的矛盾。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应是全球各国正视自身经济体系的问题,深化改革,从内部解决好本国的问题和矛盾。与此同时,全球各国可以通过G20等双边多边沟通平台,加强在结构性改革领域的对话和合作,互相交流经验,并携手解决贸易不平等问题。只有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遇到问题大家一起协商应对,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保护主义。

  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坚定的支持者,会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体系对贸易保护主义做出合法有理有利有节的回应。在触及底线和核心利益的时候也会做出必要的回应,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与此同时,中国也会积极推动各国之间的沟通合作,根据新的贸易形势变化,提出更加科学的规则和统计方法,积极改革和完善全球贸易体系。

  随着全球化逐步深入,全球治理结构日趋复杂多元,各领域之间的关联逐渐加深,层次也更加丰富。信息、人才、资本、贸易在全球的各领域间流动,形成了密集的强关联的多元网络。在这样的结构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节点相互掣肘,因此对于这个庞大体系的调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不会重建出新的结构。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卢迈 新时代 现代化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