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正豪 北京报道
东软在大健康领域的动作颇受业界注目。
根据东软集团(600718.SH)最新公告,东软集团、平安人寿、泰康、东软控股以15.04亿元对北京东软望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望海”)进行增资;其中平安人寿、泰康作为战略投资人,此次增资金额合计达到14.42亿元;东软集团及各投资人的本次增资价款已全额支付至东软望海指定的银行账户。
工商资料显示,东软望海前身为郭学文、段成惠、张伟三方2003年5月出资成立的北京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此后,郭学文、北京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等各方将超过2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了东软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在2011年1月变更为北京东软望海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8月变更为东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成为全资子公司以后,东软集团逐渐开始为东软望海引入其他投资者。其中,东软集团于2015年12月以2.655亿元的价格向平安健腾、东软控股转让其所持有的东软望海26.34%的股权;平安健腾、东软控股合计出资2.25亿元,对东软望海进行增资。本次引入平安人寿、泰康作为战略投资人,已是东软望海第二次增资。此次增资完成之后,东软集团在东软望海的股权比例已降至34.8%,不再拥有对东软望海的控制权,东软望海也不再纳入东软集团的合并报表范围。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2017年12月29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软望海有两块很核心的业务:“其中一块业务是DRG,叫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就是通过软件开发对所有的疾病进行编码,病人到医院看病的时候,确诊之后就知道这个病应该花费多少钱,应该进行哪些医疗行为、用哪些药等,彻底改变医疗现状。另外一块业务叫作供应宝,实际上就是医院的供应链平台,现在医院里面的医用材料、消耗材料都是通过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和配送管理,有了这个平台之后,医院就可以让所有供应商都集中在这个平台上,提高采购效率。”刘积仁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东软望海此次增资投后估值已经达到45亿元。
海通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东软望海引入平安、泰康这样的战略投资者,让东软望海的业务有望与保险业务实现对接,基于东软望海的数据积累和保险机构的产品、渠道优势,双方可以开发基本医疗保险及商业健康险等产品,为医疗数据寻找变现出口。
长江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在上市公司层面东软大健康业务已经涉及医保控费、社保信息化等政府业务,电子病历、PACS、LIS、HIS、CIS等医疗IT业务,在上市公司之外还有东软医疗的医疗器械业务、东软熙康的在线医疗(云医院)业务,再加上东软望海,东软大健康几乎已经覆盖了医疗的全生命周期,未来东软必将进一步巩固并扩大自身在医疗领域的市场份额。
仔细研究东软业务结构就会发现,在上市平台东软集团体外,东软在大健康板块的布局,东软望海只算其中之一,其他还有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自2014年12月以来的三年时间,在东软集团体外独立运营的东软医疗、东软熙康、东软望海已经经历多次融资,合并估算的话大约3年时间融了67亿元左右。
其中,弘毅投资、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CPPIB)、高盛、通和、东软控股2014年12月一方面合计出资约11.33亿元,购买了东软医疗一定比例的股权,另一方面还对东软医疗进行了16亿元的增资。
东软熙康也进行了两轮增资。其中一轮是2014年12月弘毅投资、高盛、东软控股、协同创新等共同对东软熙康进行了1.7亿美元的增资,另一轮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等战略投资者2016年8月完成对东软熙康64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多轮融资、增资之后,东软大健康板块的东软望海、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已经是估值不菲。“东软望海在此次增资的投后估值已经是45亿元。另外两家上一轮增资后,也就是2014年的时候,东软医疗的估值在40亿元左右,东软熙康是20亿元以上。到2016年东软熙康二轮增资以后,估值也已经是40亿元以上了。东软医疗经过这三年现在再开价的话应该也会上升。”刘积仁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刘积仁表示:“我们希望这三家公司都走向资本市场,从现在开始这几年,我们会推进它们独立上市,也会加快步骤。”至于上市时间表和目的地,刘积仁透露:“我们设定的目标是三年左右,如果这样的话,我认为最好是在A股或者H股上市。”因为A股和H股越来越重视科技板块,特别是医疗科技和医疗服务,现在是热点之一,“卖东西就得找个热闹的市场去卖”。
(编辑: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聚焦
股市直播
网友提问:@@=it.question$$
老师回复:@@=it.ans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