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07:01 新浪综合

  普惠金融对反洗钱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金融时报

  王继香 李向明 任慧新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农”、中小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问题,使更多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正规、安全、便利的金融服务机会。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了反洗钱客户控制范围,为反洗钱工作带来机遇,但由于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特殊性,也对反洗钱工作提出挑战,必需坚持问题导向,对症施策,促进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普惠金融对反洗钱带来的新挑战

  对客户身份识别和风险等级划分带来挑战。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服务的客户群体在逐步基层化、农村化,由于这类群体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可能对严格的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不理解,所提供的身份资料、资产状况、信用情况、收入来源等客户信息较为有限,金融服务机构难以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信息,为后续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埋下隐患,对金融服务机构和反洗钱监管部门带来挑战。

  对可疑交易尽职调查带来挑战。随着普惠金融的推进,更多的贫困和低收入者也被纳入金融服务对象范围,这部分群体的交易特征往往是金额较小、交易频繁,金融机构不易获取正常利润。按照现有监管要求,他们产生的可疑交易,金融机构也要进行尽职调查,并提供与大额交易客户或高风险客户一样的反洗钱报告,无疑会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这对金融机构履行尽职调查责任带来挑战。

  新型支付方式对反洗钱的挑战。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电子银行、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支撑。新型支付方式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成本,而且也使偏远、低收入地区的人们能够享受到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使得普惠金融更好更快地发展。但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而言,移动支付交易是一种非柜台式、非面对面的网络交易,具有隐秘性强、资金转移快捷的特征,使得交易主体身份难以核实、交易真实性难以确定、交易链条难以追踪,进一步加大了甄别洗钱行为的难度。

  普惠金融制度下的反洗钱对策

  风险为本理念是普惠金融反洗钱的核心原则。风险为本作为反洗钱工作的一种原则和理念,允许金融机构根据风险状况及风险程度配置反洗钱资源,在高风险情况下,实施强化的反洗钱措施,在风险较低时,可以制定简化或豁免措施,这将有助于将更广泛的低收入群体纳入正规金融体系中去。这种灵活的反洗钱体系,要求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提升工作水平是普惠金融反洗钱的根本方法。普惠金融下反洗钱工作要秉持风险为本的理念,更加准确地把握客户的风险分类,这种监管模式对从业者的履职能力要求更高。一旦履职能力不足,又盲目地推行风险为本,势必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形成监管空白。当务之急就是认清新形势,抓住当下机遇,着力提升反洗钱工作水平,将现有的监管标准吃透,将现有的反洗钱工作做好,才能有机会去挑战未来的难题。

  监管新型支付工具是普惠金融反洗钱的关键环节。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完善电子银行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网络支付洗钱犯罪在相关刑事立法和司法的解释。二是加强对移动支付业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并完善针对移动支付类可疑交易的报告制度,优化报告内容和上报流程;建立移动支付业务风险评估体系及风险评估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预警。三是持续推进反洗钱应用系统的升级改造,研发新产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建立网上交易数据的存档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是普惠金融反洗钱的坚实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报告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及时判断、正确评估的能力,以及对电子银行、电子货币等金融创新领域的反洗钱资金监测的水平。二是督促反洗钱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牢固树立风险为本的理念,重点培养反洗钱监管、监测分析、调查和执法司法方面的专业人才,形成一支复合型、多元化的专家队伍。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