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1日18:19 千龙网

保监会11月开54张罚单 中国人寿、人保财险被处罚金过百万

千龙网北京12月1日讯 据千龙网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1月份全国保监系统共开出54张罚单,累计罚款金额672.5万元。其中,中国人寿、人保财险以罚款金额118万元、111万元居处罚榜前两名,人保财险以13张罚单创“数量之最”。

处罚榜再现两机构累计罚金同时过百万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处罚信息来看,11月份保险公司共领35张罚单,累计罚款金额516.5万元,高于10月份累计罚款金额,但仍处于近6个月的较低水平。据千龙网记者此前统计,6-10月份保险公司分别领罚单79张、32张、27张、23张、23张,累计罚款金额分别为952.9万元、820.2万元、525.1万元、594.3万元、306.9万元。

从罚款金额来看,中国人寿、人保财险、信泰人寿分别以罚款金额118万元、111万元、80万元位居前三名。这是继今年6月份以来第二次出现两机构累计罚金过百万的情形,今年6月份阳光保险和中国平安分别以累计罚金116万、105万位居当月前两名。而人保财险更是以13张的罚单量创下6月份以来的新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保财险的13张罚单中,有11张均来自11月28日保监局发布的处罚公告,人保财险湘阴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涉三项业务违规被湖南保监局下发3张罚单,罚款31万元;人保财险临湘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35笔费用报销违规收3张罚单被罚款13万元;人保财险岳阳市分公司及四责任人一天收5道处罚书,因对湘阴支公司的违规行为在活动开展及费用预支环节予以审批以及对续保客户给予优惠并通过“业务及管理费-车辆使用费”科目报销了该笔费用。

虚列费用、财务不真实再次变“多发性”问题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份及8月份有多家公司因虚列费用、财务不真实问题受罚。而11月份此问题再次变成“多发性”问题。如,2015年-2016年9月,信泰人寿江苏分公司存在虚构工资事项套取费用、虚构经济事项套取费用、“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自查报告内容不实的违法行为,被江苏保监局罚款50万元。工银安盛人寿深圳中心支公司因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被深圳保监局罚款30万元。安华农险辽宁分公司存在未如实上报整治车险市场乱象自查报告、虚列营业费用的违法行为,被辽宁保监局罚款20万元。国寿财险开发区支公司自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存在费用事项与实际不符的问题,涉及金额6.81万元,被大连保监局罚款10万元。安诚财险济南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的财务资料,被山东保监局罚款32万元。

严监管下重罚“电话销售欺骗投保人”

销售误导一直是保险业的顽疾,电销渠道更是其中的重灾区。千龙网记者此前报道,10月份“电话销售欺骗投保人”成为主要处罚原因。保监会对在“亮剑行动”中发现的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违规行为的保险公司进行处罚,光大永明人寿、安盛天平、中华联合财险等6家保险公司被处罚,罚款金额共计121万元。而11月份仍有机构“撞抢口”。

据中国保监会11月发布的处罚信息,中国人寿黑龙江省分公司电话销售中心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以及电话销售中心欺骗投保人,被黑龙江保监局累计罚款42万元;中美联泰及其广东、北京、江苏等分公司存在电话销售欺骗投保人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夸大保险责任或保险产品收益,利用营销手段进行不实宣传,对法律、法规、政策作不实宣传等,被保监会分别处以罚款25万元、5万元、14万元、12万元,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也予以警告并罚款;新华人寿宁波分公司因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行为,被宁波保监局处以罚款12 万元。

不过,在中国保监会的严监管下,有望解决销售误导问题。今年11月1日起保监会印发的《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执行,办法要求保险公司、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要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记录和保存保险销售过程关键环节,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有业内人士认为,“双录”其实是给投保人更大的主动权,是本质上改变保险经营模式让“保险姓保”亮点之一。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