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0日讯 11月19日,华夏非遗馆中原馆在河南省郑州市正式开馆,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刘世军、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黄宏、《经济》杂志社社长陈志强、华夏非遗馆执行馆长李斌强为其揭牌。该馆将集展示、体验、国传、交流、创新、研究、孵化、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展华夏非遗神韵,振民族精神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原新品牌。

  华夏非遗馆中原馆采用上下两层的设计形式,一层以展现各地独具特色的非遗产品为主,二层以模块化形式打造不同非遗场景。“整个中原馆的设计采用了古香古色的中式风格,为了加强用户的体验感和视觉效果,每个模块都进行了不同的设计。”谈起华夏非遗馆中原馆的设计理念和运营模式,华夏非遗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薛万丽滔滔不绝。

  《经济》杂志社副社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琬姝表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它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都备受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正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人类和谐和共同繁荣之间的密切关系,藉此我们翘望着人类文明的未来。我希望本次会议将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讨论和交流,结合时代发展,探索出一套可行性强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城市发展方案。我们将团结各方力量,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创新之路,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星光闪耀、熠熠生辉。”

  事实上,丰富的非遗产品仅是华夏非遗馆中原馆的特色之一,其还拥有丰富的内涵。比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个游客能接触到的场景,都能找到情感共鸣,产生学习或者消费欲望,游客从进入到离开能在各个点上找到自己的满足感。“华夏非遗馆采用北京总部,地方分部的运营模式,以走进生活、注重市场为原则,不断寻求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突破口,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使用非遗,让非遗再次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在新时代下真正获得第二次生命。”华夏非遗馆执行馆长李斌强介绍说。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秘书长蔡宝光表示,非遗传承人、非遗产品乃至非遗产业都是未来非遗发展的主角,非遗文化一定是面向生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希望非遗文化能在华夏非遗馆的培育下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同时助力地方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薛万丽也透露出华夏非遗馆的16种盈利模式:统一配送的非遗产品销售,定制的非遗产品销售,礼品采购,非遗产品租赁,场地租赁,培训,非遗手工体验,展览展示,论坛、沙龙、雅集、拍卖,中国追溯非遗产品认证,非遗传承基地授牌,非遗企业宣传推广、新闻发布,文创研发,非遗演艺,地方非遗展示交流,线上销售。

  此外,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主题为“一城一地一非遗”的主题论坛,由《经济》·中国非遗孵化中心主任吕华杰主持,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秘书长蔡宝光,北京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副总裁贾立斌,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范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常务主任刘建友,临汾市襄汾县委副书记李青雁,国家级非遗面塑传承人彭小平,国家级非遗汝瓷传承人李廷怀共同探讨了可行性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城市发展方案。

  华夏非遗馆是由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杂志社、中经翰苑(北京)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下属北京北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部分优秀民营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目标3年内在各地落成300家非遗馆,服务超过3亿人。华夏非遗馆大连馆、太原馆、西安馆等也正在筹备中,未来其他省市的非遗馆也将陆续落成。与此同时,华夏非遗馆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区域性物流中心选址。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