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差缩小鼓励真才实学,薪酬调查仍须厘清定义

  中山大学副教授 陈永杰

  由媒体及招聘网站合作的《2017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下简称报告)日前发布,尽管媒体的报道多以排名首两位的深圳或广州的平均月薪(分别为8421元与7210元)来吸引读者注意,但其实更值得留意的地方,倒是不同学历间薪酬差距缩小以及报告的研究方法这两点。

  首先要讨论不同学历间薪酬差距缩小这一点。新华社及人民网近期多次讨论了“洗澡蟹”(出国一年进行学历镀金的群体)的现象,笔者上周在本版分析过,这个现象的出现,其实与就业市场上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关:由于求职者众,HR时间与精力有限,只好通过学历这个略嫌简单粗暴的方式,先筛选出小部分简历较为突出的求职者,再进行第二轮的面试,具体去看每一个人的优势如何。这种选拔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供求关系,即就业市场优质岗位少而求职者众所致。但在很多省市出现这种情况的当下,如果这个调查的结果是可靠的话,广东的情况似乎开始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学历带来的薪金级差正在缩少,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真才实学。

  从媒体报告的情况看,当前在广东的就业市场中,研究生、本科、大专、高中及以下学历职工的平均月薪分别为8704元、7389元、6596元、5622元。拿这些数字与去年同一调查的数字比较可以发现,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平均月薪都上涨了,值得高兴的是高中及以下增幅最大,达到37.93%,而本科及以上的平均月薪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当中研究生学历降幅最大,达到14.10%。这说明,起码在广东,学历已不再完全主导薪酬水平的变化方向。

  报告发布方的分析认为,学历造成的薪酬差距在明显缩小的趋势,与广东省近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紧密相关。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供应量大,竞争激烈导致薪酬增长缓慢,甚至略有缩减;另一方面,也是最值得指出的地方是,“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等中职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涨薪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招人与留人手段。”

  应该说,无论是对于打工仔而言还是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加工资本来就应该靠本事,而不是靠学历这个标签。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国家正在推“双创”政策以及广东地区的务实传统有相当的关系。如果这种推论符合现实情况,广东的经验值得向其它省市推介。

  其次,薪酬调查报告的研究方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全国各地类似的薪酬调查,尤其是类似这份报告这类收集样本较多(号称抽取了212万个样本)的研究,无疑对于在就业市场中的雇佣双方都会起相当的参考作用。但一个常见的不足,就是没有清楚界定最基本的测量指标。像这份报告,笔者能看到的只是媒体对部分数字的摘要报道,不但在网上无法查到报告全文,更重要的没有讲清楚研究方法。看到深圳和广州的数字,仍有一部分读者觉得自己“拖了后腿”,原因正在于此。例如,“薪酬”,在这里说的究竟是税后到手的部分,还是税前的金额?

  由于没有界定清楚薪酬指的是哪个部分,劳动者在读到这些数字时就难免会差生误解。在广东,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类似的薪酬调查,普遍都有类似的问题。笔者参与过不少的薪酬调查,同一个概念,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看来,概念都不同。在劳动者眼中,“薪酬”主要是指到手的工资;在大多数研究中,薪酬是指税前工资;但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它们眼中的“薪酬”,有时等于用人成本,包括了税前工资及单位缴交的社保。

  另一个比较大的缺陷,是这份为“广东”全省做的薪酬报告,事实上只是覆盖了珠三角9个城市,但广东还有粤东西北12个城市,后者的工资水平显然是低于珠三角。因此,不宜以此报告的结论来估计整个广东的薪酬水平。(编辑 祝乃娟)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