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7日18:01 小康杂志社

  新时代幸福要素大变化 环境成主因

  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84.7

  

  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随着小康、温饱、翻两番等物化目标的陆续实现,在新时代,美好生活有着新的内涵。“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单中,环境升幅最大,已渐成影响国人幸福感主因。在公众眼中,杭州、成都、上海、昆明、重庆、北京、海口、拉萨、天津、贵阳,堪称“最具幸福感的十大城市”。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刘彦华

  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小康、温饱、翻两番,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随着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有着新的内涵,每个人都面临着从追求物质到追求幸福的转变。你幸福吗?“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56.8%的受访者表示现在的生活“比较幸福”,12.9%的受访者表示“很幸福”。并且,79.5%的受访者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幸福。

  环境渐成影响国人幸福感主因

  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善就是幸福。”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哲学家保尔·霍尔巴赫则说:“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一种我们希望它延续不断,或我们愿意在它之中长久生存下去的存在方式。”积极心理学家马丁·瑟里格曼定义幸福:“幸福是感到满意的愉快体验。”……

  千百年来,人类不断思考着幸福的含义,无数的哲学家对幸福这一概念做出了他们的概括。不过,究竟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可能会给出一千个不同的回答。

  2017年10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幸福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84.7分,比上年提升2.8分。

  “中国幸福小康指数”测评涉及到身心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等各方面。本年度,国人对这五大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其中身心状况满意度成功突破80分大关,达到80.7分,比上年增加了2.5分;家庭生活满意度继续保持领先,为89.9分,比上年增加了2.1分;社会关系满意度为86.7分,比上年增加了2.9分;生活质量满意度和社会环境满意度进步最大,分别为89.2分和76.9分,均比上年增加了3.3分。

  《小康》杂志社自2011年开始对“幸福小康”水平进行测评,7年间,“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一直在不断提高,2011年为79.9分,2012年为80.1分,2013年为80.3分,2014年为80.7分,2015年为81.0分,2016年为81.9分,今年不仅升高至84.7分,而且还创下了该指数自发布以来的最高涨幅。

  哪些因素对国人的幸福感受影响较大?“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首位的是健康,有超八成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其次是收入,63.6%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再次是家庭关系,选择此选项的受访者占比为62.1%。接下来依次是婚姻(53%)、环境(31.8%)、社会保障(31.1%)、住房(27.3%)、职业(25.8%)、个人能力(22.0%)、社交(18.2%)。

  在历年的同题调查中,健康和收入可谓“平分秋色”,2011年、2013年、2016年都是健康排在第一位,2012年、2014年和2015年,收入排在第一位。家庭关系和婚姻在近三年中则一直稳居前四。在刚刚出炉的“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单中,环境变动最大,由去年的第十位迅速提升至第五位,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占比也出现了大幅增长,由去年的11.4%升至今年的31.8%,增加了20.4个百分点。并且,这也是该选项首次进入该榜单的前五名。

  2012年,《小康》杂志通过调查总结了“新时期国人十大幸福标准”,其中包含了身体健康、收入满意、和家人在一起、得到爱、拥有个人住房、自我价值实现、吃到安全食品、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安全、有可信赖的朋友这十大标准。那么,在这一年中,国人对哪些感觉满意呢?调查显示,本年度,公众最满意的是“身体健康”,其次是“和家人在一起”,再次是“社会安全”;对“自我价值实现”“收入”“人居环境”“有可信赖的朋友”感觉一般;对“拥有个人住房”“得到爱”“吃到安全食品”不太满意。

  为什么有些人不幸福?

  8月26日是张芳的35岁生日,在这一天,她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辞掉工作去游学,寻找真正的自我。

  9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她进入了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努力工作,拼命赚钱,终于成为了同龄人中的“成功人士”:大型科技公司的中层经理,有房有车有户口。吃穿不愁,衣食无忧,但张芳却觉得越来越不幸福,“整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身体精神被掏空。”更让她感到可怕的是,生活的热情日渐消退,“我甚至都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激发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生最幸福的是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张芳深以为然,“怎么活着都是活着,为什么不好好活着?我不希望未来在自己回首往事的时候,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后悔。”

  张芳不是一个个例。

  “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11.4%的受访者表示现在的生活“不太幸福”,1.5%的受访者感觉“很不幸福”,另外还有17.4%的受访者在“幸福”与“不幸福”之间徘徊,选择了“不好说”。

  哪些事情会让人们觉得不幸福呢?“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发现,排在首位的是身体不好,其次是钱不够花,再次是婚姻不幸福,家庭不和睦列第四位,工作太累位列第五,孩子不听话位列第六,睡眠不好位列第七,干不喜欢的工作位列第八,孩子成绩不理想位列第九,居住的小区不理想位列第十。

  如果从人们自身的因素去探究原因的话,一个人不幸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呢?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乏安全感、没有钱以及过于焦虑。像张芳一样因为没有理想目标而感觉不幸福的人也不在少数,25.2%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找工作如同谈恋爱

  不幸福的张芳在很多外人眼中却是幸福的,毕竟她有条件有能力“说辞职就辞职”。

  人们常说,“做喜欢的事情最幸福”,但能够真正做到的并不多。在“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中,30.8%的受访者因为工作太累而不幸福,22.3%的受访者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不幸福。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职业幸福感可以理解为劳动者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现实中,职工一旦拥有幸福感,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更好地发挥,工作效率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如何提高员工的职业幸福感,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自“中国幸福小康指数”2011年首次公布以来,收入一直高居“影响国人职业幸福感十大因素”榜单的榜首,本年度,也未有例外,74.8%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选项。

  不过,随着物质进步、财富的增长,职工由“经济人”向“心理人”过渡,个人能力的体现、个人发展空间、工作为自己带来的社会声望、个人兴趣的实现等非物质因素在人们的职业幸福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分列该榜单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位。而被视为收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福利”则在该榜单的排名中出现了下降,由去年的第二位下降至第六位。

  近日,华为校园宣讲会在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全国多所知名高校举办。不仅派出了常务董事、高管等超强嘉宾阵容亲临现场与大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而且还进行了广泛的预热、宣传,甚至专门为招聘制作了主题曲《勇敢新世界》。如此重视校园宣讲会,用华为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管理部副总裁、集团人力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吕克的话说,就是为了让大学生看到一个真实的华为,“企业招人和大学生应聘是一次双向选择,这就如同谈恋爱结婚。如果对方只看重另一方的金钱,而不去了解双方的性格、家庭、工作等,这场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

  企业展示真自我也好,科学设置岗位制度也好,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好,都只是为员工提高职业幸福感提供了可能性,而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则离不开员工自身的努力。那么,在国人眼中,究竟哪些职业称得上“最具幸福感”呢?“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请受访者从近30个职业中评选出了“国人眼中最具职业幸福感的十大职业”。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自由职业者,其次是教师,再次是艺术工作者,位列第四至第十位的分别是政府官员、高管、普通公务员、作家、医疗工作者、农民和创业者。

  与往年相比,该榜单变化不大,前四位与去年的排名完全一致。

  十大幸福城市

  杭州继续领跑 贵阳乘云直上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种主观上的成就感,但从客观现实看,幸福感除了心理上的主观感受,还包括一些约定俗成的客观成分,尤其是健康的社会支持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社会压力加大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老百姓难免会产生无助感与失落感。于是,幸福城市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建设目标。

  以人为本、居民认同的城市才有可能成为幸福的城市。2014年,《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以及新浪网,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200个城市中开展了“你的幸福城市在哪里”万人大调查。由此归纳总结出了“幸福城市”的九大资本:第一是生活舒适、宜居;第二是生态美、环境优;第三是给市民以安全感;第四是拥有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第五是有能为人民办实事的领导班子;第六是能为市民提供成长、发展的机会;第七是让市民实现居住梦;第八是有休闲的空间;第九是有活力、有个性。

  那么,本年度,哪里才是国人理想的“幸福之城”呢?按照惯例,“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再度请受访者根据所见、所闻、所感选出了自己眼中最具幸福感的十大城市。结果显示,杭州排名第一,成都排名第二,上海排名第三,昆明、重庆、北京、海口、拉萨、天津和贵阳分列第四至第十位。同去年一样,杭州仍然保持着领跑态势。与去年相比,贵阳的“进步”则最为明显。

  近几年,贵阳凭借生态、气候、地理、政策等优势,“玩”起了炙手可热的大数据,爆发出巨大能量——获批建设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挂牌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数据中心落地,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首个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出台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成立全国首个省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大数据已经成为贵阳的一张响亮名片。在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贵阳还把创新贯穿于城市综合治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将大数据充分运用于城市管理,让大数据的发展红利惠及大众民生,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高效。

  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贵阳市全面开启“数据铁笼”工程,建立市级统一的“数据铁笼”可视化监测、分析、考核平台,权力运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风险都能被及时发现、预警和分层次推送,让失信市场行为无处遁形,权力运行处处留痕,真正实现变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目标。

  为了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贵阳市打造了“数据铁笼+电子政务”平台,完善了“网上办事大厅”等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初显成效。

  为了坚持“数据惠民”,贵阳还将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了扶贫、医疗、旅游等领域,种种举措,都让市民尽享到了“大数据红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年度“国人眼中最具幸福感的十大城市”排行榜中,贵阳、成都等西部城市占据了“半壁江山”。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