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深入: 由试点到制度构建

  马晓华

  [中国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体系,以基层为重点,配置医疗资源,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体系,以基层为重点,配置医疗资源,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10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

  李斌同时表示,五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了4.3亿人。通过发展医疗集团、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的形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现在县域内的就诊率已经达到了82.5%。通过改革,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鼓励社会办医,现在民营医院的数量占比超过了57%。”李斌表示。

  与此同时,国家正在致力于解决低价药、儿童药等临床易短缺药品的供应问题。建立起由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的直接结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年)的40.4%下降到30%以下,也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为了增加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拓展到14类,优化重大疾病的防治策略,主要的传染病发病率都显著下降。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增加了产科、儿科等服务供给,加强生育全过程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母婴安全。所以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的死亡率都大幅度下降,提前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血液安全供应水平进入了国际前列,实施了遏制细菌耐药的国家行动计划,全国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也得到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深化医教协同,突破了一批医学关键技术,也产出了一批某些领域国际领先的成果,明显提升了诊疗水平。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因人因病施策,分类救治了贫困患者360多万人,开展对口医疗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水平也在明显提升。

  中国人民人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王虎峰则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时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向制度化建设迈进。

  “报告首次提出了‘三个制度一个体系’。这就是‘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段话突出了全面建立这个重点,这与十八大以来强调推进试点形成一个显著的对照,医改已经由试点阶段进入到制度构建阶段,更加注重于制度性建设和体系性改进。”王虎峰认为。

  王虎峰表示,十九大报告对医改领域的表述有了新的逻辑和亮点。首先,报告在明确制度建设后,专门提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然后依次提到了药品保障、预防为主、食品安全、中西医并重、社会办医和健康产业等;最后又提出了生育政策和人口战略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政策。这些论述对于解决医改领域的重点问题做了统筹谋划和安排。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