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平 南京报道

导读

    作为河长制工作的主要抓手,江苏省水利厅牵头制定“生态河湖行动计划”。这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会对发展规划作出调整。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河湖管护的市场化是江苏积极努力的方向,这在河湖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上或许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从10月17日起,江苏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莉新多了一个头衔:长江干流江苏段的“河长”。与之同时,根据统一部署,另有10个副省级领导也都各自承担了境内河湖保护和修复的职责,如分管环保的副省长蓝绍敏成为“太湖河长”。

    水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河湖是水资源的载体,河长制是江苏正在执行的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的一大战略。

    江苏是河长制的发源地,于2007年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时首创。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河长制是中央关于水治理体系的重大制度创新,建立了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破解了“九龙治水”困局。

    2016年底,中央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战略部署。当年底,江苏已在全国率先完成中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四个全面”,即:工作方案全面出台、河长办全面组建、制度体系全面形成、河长履职全面展开。省级河长率先垂范,带头巡河,对推动河长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河长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从江苏的情况看,到2020年,要全面清理河湖乱占乱建、乱垦乱种、乱排乱倒,恢复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确保城市水域面积率不下降;到2030年,省域内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V类水质全面消除,河湖生态全面修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根据江苏的有关意见和通知,河长制定位于“岗位”,一旦某领导的职务发生变化,则由接替者继续承担。

    以立法形式确认河长制

    江苏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9%,位居全国各省之首。而且10.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要承受上游200万平方公里的洪水下泄,汛期80%面积位于洪水位以下,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作为河长制工作的主要抓手,由省水利厅牵头制定了“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同时,《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河长制在江苏以立法的形式被确认。

    对江苏而言,上述计划十分必要和紧迫。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总体要求,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另一方面,河湖管理保护已是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苏省主要领导先后专门作出批示。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以来江苏有60年发生水旱灾害,其中洪涝灾害25年、干旱灾害14年、旱涝交错21年,正常年景仅7年。除了“承受”洪水之外,陈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江苏还要承接上游排放造成的污染,加之境内地势低平,河湖水网密布,水动力不足,一些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超过河湖纳污能力。目前,省域超过1/3的河湖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一些河湖遭到过度开发利用,超出河湖生态承载能力,河湖生态退化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作为经济第二大省,环境一直是江苏的短板。从环保角度而言,因人口稠密、经济总量大、城镇化程度高等因素,江苏江河湖海的主要污染物来自境内发达的工业和农业,导致水环境容量较小,水生态保护压力大,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江苏省农委副主任蔡恒介绍,针对当下面广量大的农业污染源,由财政支持的休耕轮作试点面积已达到24万亩。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到2017年上半年,全省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2.3%,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1.5%。

    “现在,每一个地方和部门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江苏省环保厅水环境管理处处长戢启宏表示,已与省以下分别签订了“十三五”目标责任书,并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配套的考核办法。

    到2017年上半年,江苏10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三类比例达到75%,劣五类比例降至1.9%,全部达到或超过了国家下达的年度考核要求。

    产业结构需优化调整

    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使得江苏境内2万多条乡级以上河道以及137个名录湖泊、901座水库等有了各自的“第一责任人”。

    戢启宏表示,在贯彻生态河湖计划中,科学评估水源地和周边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进行处置,是一项涉及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按行动计划中的多项措施,一些历史上过度开发的“三乱”行为(乱占、乱建、乱排)将进行整治,恢复到10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必定会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会对发展规划作出调整。

    “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陈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要执行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产品目录,严格准入制度,对化工、造纸、纺织染整等重点行业污染的专项整治,严格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引导各开发区开展生态产业园建设。

    以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江苏会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特别是在重点区域、行业执行国家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进一步削减水污染排放。

    “这是一把双刃剑。”泰州姜堰区高新区管委会一位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渐进式思维,目前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都已停产或退出,“一些企业在整改,加大技术投入,如规定期限内仍不达标或实现‘零排放’,只能选择退出。”

    除了统筹使用涉水资金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获悉,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河湖管护的市场化是江苏积极努力的方向,这在河湖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上或许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工程不同于现有的污水处理、自来水等工程,更加公益,需要更好的制度设计,特别是收益分成。

    由于在必要时可通过错峰调度等方式保证资金需求,陈杰指出,希望在河湖的监测、维修养护、河道保洁等领域,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以提高管护效能。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已有不少大企业以“社会责任”主动承担了河湖养护等部分职能。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wanghp@21jingji.com,libo@21jingji.com)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