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双战略”促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参考报

有着“煤都”、“酒都”之称的四川省宜宾市,过去30年,“一黑”“一白”两大传统产业支撑着全市经济发展。在煤炭、白酒等行业整体产能过剩、转型压力凸显的情况下,积极作为,通过实施“双战略”,即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逐渐走出一条由“黑”“白”两大传统产业支撑变为“绿色”与“智能”产业并举的独特发展道路。

传统经济由“黑”变“绿”

2016年,宜宾经济总量居四川全省第四,领跑川南。然而过去5年间,工业占了宜宾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多,其中白酒、煤炭两大产业又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一半。

“传统产业不能丢,我们也丢不起,必须通过改造提升做优做强。”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说。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顺势而为,固本强基困中谋变。5年内五粮液将打造100万亩酿酒专用粮基地,形成10万吨原酒生产、30万吨原酒陈酿、成品酒包装及智能化仓储配送一体化能力;细分消费群体,打出38°、42°、52°、58°白酒“组合拳”,形成高、中、低端并举的战略格局。

2013年9月,原主营煤炭生产的四川蓝伯特公司关闭煤矿,转型生产青蒿、漆树、竹子等绿色产品,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煤炭占宜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从2012年的20.3%降至2016年的7.7%,逐渐走出一条由“黑”变“绿”的独特发展道路。

宜宾川茶虽有3000多年历史,但机械化水平低、精深加工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成为茶经济进一步壮大的“软肋”。今年,川茶集团从国外引进全自动茶叶包装机,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让“老茶”发出了“新芽”。

“产业转型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去年,川茶集团帮助1813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人均年收益4.8万元。”川茶集团副总裁席阳红介绍说。

新兴产业“攻城略地”

2017年6月8日,首批年产量预计200万台的“宜宾造”智能手机项目(朵唯智能云谷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从项目洽谈到正式投产,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

2016年9月之前,朵唯董事长何明寿所了解的宜宾仅限于“五粮液”。何明寿说:“是宜宾的区位优势、人才和技术红利吸引朵唯在宜宾‘安家落户’。”

看中宜宾的不止朵唯。自去年7月起,中兴、苏格、领歌等57个智能终端制造项目接二连三在宜宾落地生根,智能终端产品年产量将达1.2亿台,总产值1131.7亿元。

随着项目不断投产,“宜宾造”已取得三个“第一批”的喜人成绩。据宜宾市临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第一批“宜宾造”朵唯手机自今年投产以来,已陆续出口印度、拉美、非洲等地;1万台“宜宾造”高端笔记本电脑即将出口迪拜、西班牙;3万部“宜宾造”金奥讯手机已发往东南亚。“打造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的完整产业集群,是宜宾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目标。”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说。

今年2月,宜宾成功进入轨道交通领域,投资40亿元的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项目落地,年内第一台“宜宾造”现代有轨电车将下线。轨道交通即将成为宜宾争当川南经济“排头兵”的又一新引擎、新动力。

除智能制造、轨道交通之外,宜宾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及器械、页岩气和绿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助力构筑宜宾经济新增长极。

双城建设招“凤”引“智”

在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宜宾市引资与引智齐举,招商与创智并重。

四川理工学院宜宾校区(白酒学院)今年2月开工建设,占地约6.5平方公里,成为宜宾“双城”(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首个落地项目,9月中旬8000师生已入住开学。

“白酒学院是宜宾产学研协同一体化的‘改革创新试验田’,也是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和技术的根据地。”四川理工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周红蕾说。

在165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宜宾找到了滋养“双城”的沃土。临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学尽介绍,“自2009年12月成立以来,临港开发区7年累计投资超500亿元。如今‘双城’在区内落地,真正让临港成为宜宾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技术支撑。”

刘中伯说,到2020年,宜宾将引进设立25至30所科研创新机构,“双城”将新建5所以上应用型大学,拥有学生人数4万至6万人,数十家科技服务企业将在此集聚,宜宾经济发展将由“输血式”扶持实现“造血式”共赢。不久的将来,“双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川南智慧谷。

从强基固本到革旧拓新、从“无中生有”到优中选优,宜宾正通过“双轮驱动”、“双城建设”一体两翼打造川滇黔接合部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