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9日17:05 新华网

  新华社郑州10月9日电(记者甘泉)一盆西红柿炒鸡蛋、韭菜炝豆芽、萝卜老鸭汤,还有两大盆米饭……十来个乡镇干部围坐一桌边吃边聊。这是河南商城县上石桥镇干部一顿普通的中午工作餐。

  记者近日利用采访间隙,深入河南多个乡镇食堂听乡镇干部聊公务灶的那些事儿,感受八项规定给基层带来的深刻变化。“八项规定5年来,变化确实大。”上石桥镇党委书记王善烽管理过机关食堂,对此感受颇深。

  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去有的乡镇食堂一年支出七八十万元,而乡镇一年总运转经费也只有100万元左右。为此,不少乡镇寅吃卯粮。“八项规定以来,首先,经费开支节省了。”王善烽说,过去吃喝管得不严,工作日找个理由也要吃喝。而现在则按25元每人每天标准,总开支比过去节省了至少三分之二。同样,在河南平舆县阳城镇,有乡镇干部职工62人,乡镇公务灶每月支出1.2万元,烟酒几乎没有消费,开支至少也减少五成。

  采访中不少乡镇干部认为,最为深刻的还是作风真正变化了。“八项规定前乡镇实际上只有半天工作时间。”豫南一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那时乡镇干部接待多,中午喝完了,晚上接着喝。久而久之,群众下午也都不来乡镇政府办事了。

  而现在乡镇干部在公务灶吃完都在岗位上或下乡见群众,工作效率提高了。县领导下乡在乡镇公务灶吃饭,也都是大包子、捞面条,不再另做桌餐。

  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公务灶,开会也跟着减少了。王善烽说,早餐中餐班子成员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工作的事情顺便也沟通了,节省下不少开会时间。

  河南平舆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志娴说,乡镇公务灶就像一面镜子,它的变化反映出八项规定“铁律”向基层传导深入,也折射出全面从严治党在“最后一公里”得到切切实实的落实。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