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4日17:19 一财网

  原标题:左小蕾:为什么宏观形势整体向好,股市却表现一般?

  杜卿卿

  “我最近总是被企业家问到,形势什么时候能好?都快活不下去了。言下之意就是,企业做不好是因为宏观大势不好。”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24日下午在中国网财经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上市公司发展论坛上表示,当前资本市场当中参与主体仍有许多认识误区。

  实际上是经济整体向好,但是A股上市公司在股市的表现似乎没有表现出跟宏观形势相匹配的成长性。左小蕾认为,这说明对宏观经济贡献大的公司,有相当一部分不在A股公司当中。

  在她看来,这反映出我们的资本市场至少在制度规则、投资者成熟度、上市公司经营等三方面存在问题。

  制度改革“三做四不做”

  左小蕾认为,制度改革层面要有“三做四不做”。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发展一级市场,做好IPO,让好企业上市;第二,让不好的公司退市,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顽疾;第三,发展新三板市场,培育层层接力的场外资金支持体系。

  “坏公司不退市,就会永远在市场当中浑水摸鱼、投机倒把,还要用各种手段去维系上市资格,但企业的经营又不能做好,大量占用资源,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左小蕾认为,解决企业上市难和退市难是发展资本市场必须解决的问题。

  新三板市场快速发展,但是企业、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与监管层的定位存在较大偏差。左小蕾解释称,新三板不是一个为了交易的市场,而是嫁接天使、风投、PE,引导长期资金到新三板市场,相对长期的投资,来培育优质的上市公司。

  “这些基金如果不是短期炒作,他们这个轮、那个轮的投资过程,是能够层层筛选出好公司的。”她说,要培育优质上市公司,就要耐心培养这种层层接力型的资本支撑体系。

  另一方面,她认为还有四个“不该做”。第一,IPO不应作为调控的工具;第二,有观点建议将《证券法》当中持续盈利要求改为持续经营,可能并不妥当;第三,有人建议将市值管理写入《证券法》,并不合适;第四,不能将注册制改革等同于股票市场化发行。

  “股票供给的调整,应该是投资者风险意识来主导的,发挥用脚投票的功能,进行市场化自主选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都不太讲这个道理,IPO被一次又一次当做调控工具。”左小蕾说,目前对注册制改革的理解也存在误解,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市场都不施行注册制,但是又不能认为他们的股票发行不是市场化,建议投资者对注册制要更加清楚的理解。

  上市公司要主动调整

  左小蕾认为,上市公司表现一般,最根本的还是经营问题。

  “比如阿里巴巴、腾讯,这都是世界数一数二市值的大公司,但它们不在我们境内的市场上,而他们可能是贡献较多经济成长的主体。”左小蕾说,调研发现,创新领域内的教育类、软件类公司,从税收角度能够看到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但是并没有在A股上市。

  她建议,上市公司应该在主营业务上多下功夫,在创新、升级、技术进步上要永远存在动力。但是目前上市公司在这方面花的工夫都不太够,“概念”还是太多。

  “我曾经跟着投资人去美国考察,发现一家公司未来价值确实不错,但是还处在技术转换过程中,至少三五年技术才能够成熟。但是投资人说,可以投资。因为他有一个上市公司,把这个新概念放进去,公司就是创新概念,股价就能上涨,然后就可以套现。”她说,上市公司如果搞虚假重组,进行纯粹资本运作式的借壳上市,这都是不利于上市公司成长的。

  她认为,市场经济当中企业要想做好,需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有利润导向的淘汰机制,当利润没有的时候,一定要自我淘汰,否则就要被动淘汰;二是要主动调整,不断进行动能转换。

  “主动调整,才是生存之道。”左小蕾说,如果能够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不断地动能转换,就可能成为一个行业里头的领头羊,如果不行,也要马上有自知之明,赶紧退出。

  她建议,投资人也要发挥好自己用脚投票的作用,对市场进行监督。“一般的投资人应该是有风险偏好的划分,但是我们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信息对所有人来说,大家对风险的评估都是一致的。”左小蕾说,我们的资本市场还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