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2日14:14 商学院

  打开“黑匣子”告诉你一个真实的AI世界

  文|陈茜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AI,还没有公认定义。概念形成总是置后,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在未知领域的探索,大数据运算、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在不同赛道并行发展。弱人工智能时代的无人驾驶、服务机器人正试图进入商用领域。2016 年全球科技巨头们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研发部署及并购,投入了 200 亿到 300 亿美元。但是AI技术在算法上的突破、商业应用和人才供给仍存在很大不足。媒体的热炒、创业圈的热闹让人不免有AI泡沫之感。

  本期读数栏目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关注AI领域的发展,关注AI介入生活能带来的改变,只是期待和要求不同。他们认为AI发展之路的艰难,只因水未到,渠未成。 对于未来学家的预测,他们更现实不迷信,一边担心AI对自己职业带来的冲击,一边更希望AI机器人在医疗领域有所建树,能替代人做危险型、体力型工作。他们看到这条探索路上有理想驱动,也有商业驱动。更多人接纳AI在早期商业化领域探索的不完美,对巨头科技公司有期待,也对创业团队抱有信心。在你的眼中,AI世界是否也很美好?

  一、九成人对AI领域感兴趣,但少数人相信2045年奇点到来,近三成人相信霍金的AI“毁灭论。”近一半人在为AlphaGo设计者骄傲,也有五分之一人感到担忧。

  在本次调查中,97%以上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只是了解方式和接触程度不同。其中关注科技公司在AI领域探索者最多,占43.01%;其次是从科幻电影、小说等接触,占28.27%,也有13.53%体验或购买了相关产品,6.62%会主动看书学习相关知识,甚至有5.56%在研究相关技术比如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可见,AI被称为风口,与人们的高关注度有关,同时也助推其形成。但是,对现阶段的消费级别AI产品,直接触达的人群还偏少。

  关于AI技术的未来预测,悲观者的认可度更高。27.67%赞同《智能的本质》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的观点,不害怕“智能”机器,反而害怕理想中的“人工智能”来得太晚。23.76%则认同霍金关于“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带来人类末日”的观点。只有14.89%认同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相信2045年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超越。

  对于,AlphaGo战胜人类顶级围棋选手,有48.57%表示应该为设计者骄傲,因为他们是机器的创造者。20.45%表示应为AI本身骄傲,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与人类顶级大脑相抗衡。同时,22.26%却从比赛中看到了机器替代人的更多忧虑。(图1)

  二、对AI技术发展分别处于初级、发展、质变、泡沫时代的认知较平衡,原因在于尚无标准。“在单一功能上超越、替代人即是AI”,与“拥有类人大脑才行”,观点持平。

  有22.26%认为现在AI技术仍处于初级的石器时代,更多人认为已经到了磨制阶段的新石器时代,占31.73%,17.14%则认为到了飞速发展的蒸汽时代。而27.07%认为现在是泡沫时代,资本、人才技术、应用与期待不匹配。由于,AI的技术门槛高、个人接触信息的片面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评价AI技术的发展就更带主观色彩。

  AI已经变成了一个标签,被贴在各类“泛智能”应用上。到底完成什么挑战才可以被称得上是人工智能?有22.71%认为,只要拥有单一技能超越人类,有可替代性即可称得上是AI。有20.9%认为拥有类人大脑,通过图灵测试,让你发觉不了它是机器称得上是AI。而肢体灵活、全面感知都是基础能力,只有少数人认为实现这种功能足以称得上AI。对AI认可的不同标准,也造就不同的评价体系以及家用电器等市场的“人工智能时代”。(图2)

  三、一半人认为,研究AI技术不如解决当下的疾病、环境问题。认为机器智能化的商业驱动和理想驱动人数均为三成以上。

  人类在投入大量精力研究人工智能,最应该实现哪些目标? 27.52%认为,机器在大数据计算处理、记忆方面超越人类,但始终是工具。14.74%则希望能达到人因意识保存而得永生的目标。但是,50.38%认为应该把研究AI技术的资源用在解决疾病、能源、污染等现实问题上更好,占首位。畅想未来同时,更多人选择关注当下。而人工智能技术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前期试错、投入。(图3)

  有39.25%认为目前推动机器智能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驱动。因为,人力成本增高、个性化需求更强。与之相反的是,33.98%认为是理想驱动。因为,AI代表人类科学探索的最高精神,意义重大。也有17.44%认为应是技术驱动,因为芯片等硬件变得更小、更快、更便宜,让很多智能应用小型化、普及化,比如智能手机逐渐替代PC。也有6.77%认为有舆论驱动的成分,有些公司不论姿势如何,希望先踏上人工智能的班车。

  四、AI发展相对缓慢,三成人认为与基础环境有关,大数据积累需要时间,其次是人类认知难度大,专业人才不足等。

  相比诞生六十多年的人工智能技术,机器的自动化发展更快,比如各类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更为广泛。有35.34%认为,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大数据积累需要时间,即水未到,渠未成。有17.74%则认为专家们已经很努力,但人类认知太复杂。15.19%认为还是专业人才缺乏。其次则是商业化的驱动力还不足,以及计算科学没有突破发展。

  有71.13%最期待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实践尽快成熟;其次是交通领域,比如无人驾驶技术,占57.89%;然后是生活方面的老人儿童陪伴、承担家务劳动,占51.73%;与之并列的是在制造业中实现个性化、云端化生产;对AI在教育、零售领域的应用期待都约为40%。由此也可以看出哪里痛点程度高,哪里需求就高。医疗、交通、生活三方面中的问题被人们更为关切,所以,大家对AI这剂“良方”的期待就更高,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投入较大的领域。(图4)

  五、谷歌成为AI领域知名度最大的巨头企业, 科大讯飞异军突起。近七成人对创业公司弯道超车普遍有信心。

  巨头们在AI领域都积极布局。更多人对谷歌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探索更为了解,占54.14%,这也得益于AlphaGo的成名以及谷歌无人汽车等方面的投入。其次第二梯队有苹果、百度、微软、阿里巴巴,了解人数都在40%以上。第三梯队里有明星创业企业科大讯飞,其在语音识别领域的知名度已经超越诸如京东、搜狗、360等公司。(图5)

  对于巨头公司在AI领域的未来发展,53.98%更看好谷歌,其次是阿里巴巴,占42.86%,超越了对百度的期待。

  而对于AI领域的创业公司是否有发展机会,有67.97%认为有一定机会,但是挑战更多,要补足资源和人才。而21.65%则更为乐观,认为创业公司机会很大,同在垂直领域起跑线上,不相上下。

  六、除了语音翻译工具,其他AI机器人硬件产品普遍体验不好。近六成人表示容忍商业化循序发展中的不完美。

  对于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体验比较好的人工智能产品,排在首位的是语音翻译工具,占28.42%;其次是聊天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而在手术、安防、儿童陪伴、音箱、餐饮等领域的机器人体验感偏差,认可度在10%以下。

  这与强人工智能产品仍在探索阶段有关。目前,诸多企业在弱人工智能领域进行的商业化实践,59.7%表示支持,应循序渐进发展,容忍不完美。有29.17%表示正在观望中,等泡沫褪去,产品反而越好越便宜。(图6)

  七、四成以上人对AI带来的就业冲击表示担心,翻译、客服、司机、保安被认为未来十年将最大可能被替代。

  关于AI对人类就业将带来影响,有46.17% 担心未来20年自己的职业会受到冲击,但是,整体上冲击不大,基本上不会出现某一职业完全被替代现象。而15.19%认为对个人没影响,但其他职业会受到影响。有24.66%表示不担心自己受冲击,整体造成的失业压力不大,因为AI会创造新就业机会。有13.98%表示现在谈技术冲击还尚早。对于,AI将带来的自动化革命,乐观者与悲观者近各占一半,但成为创造型、创新型工作者,提升自我的不可替代性依然重要。

  在目前可能会受到AI冲击的职业中,79.7%认为翻译将在未来十年内最先被AI取代;其次是客服、司机、保安,持这一观点者都在47%以上;然后是股票交易员、法律咨询师、助理、保姆,均有28%以上。而排在最后的是记者职业,有15.49%。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将替代那些标准化强、决策简单或对数据处理、记忆要求高的职业。但是,当更多人被机器替代,人变得更“懒”时,人的“智能”是否能提升成为一个新问题。(图7)

  八、一半人希望AI机器人来替代危险类工作,四成人相信未来机器人不会有情感。

  人们最希望AI机器人来替代人类从事危险类工作,占53.68%;有32.48%更希望可以替代人做体力工作;只有11.58%希望能替代专业类工作。总之,大家更希望把机器人当做聪明耐劳的工具来使用,减轻人类工作者的危险、辛苦和繁复。

  不过,关于人类的创造力、情感是否是AI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一题,有42.71%赞同,并且相信机器不会有情感。也有34.74%认为机器可能会产生情感,其他人则表示不置可否。对这一点的讨论和争议也让AI从技术发展上升到伦理问题。哲学家们也喜欢讨论AI,因为,对于“智慧”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可以无穷尽探究的话题。(图8)

  九、AI领域技术人才缺乏,近七成人表示有重新选择机会希望能进入该领域学习。

  目前,AI领域人才缺乏,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大数据等相关的技术人才都是高薪难求。能参与到这种有挑战性、前瞻性的工作中,吸引力很大。有69.02%表示如果有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他们会选择人工智能相关专业。18.65%表示,希望下一代学习,可能自己再半路出家已经跟不上了。只有12.33%表示并不会跟风。坚守好自己的专业,做成最优秀的那一位,也将不惧怕AI时代到来。(图9)

  样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总人数为1665人,其中,男性占比87%,女性为13%,1975年之前出生者约占19%, 75后和80后共约41%以上,90后占比约40%。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约占51%,专科约为43%。所在地理位置,其中北上广深约占15%,省会及市级城市约占66%,县级城市约占13%,乡镇及以下约占6%。其中年收入在8万-15万元之间的约为29%,15万元以上者为19%

  数据来源

  面向《商学院》杂志全媒体平台、中国经营者俱乐部数据平台近百万用户发放该问卷。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