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9月22日讯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对接在京国际机构园林绿化需求,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多方参与超大城市生态治理的良好局面,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联合召开在京生态保护相关国际机构座谈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湿地国际(WI)等国际非政府组织,欧洲森林研究所(EFI)、国际竹藤中心(INBAR)等政府间国际组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在京科研院所国际合作机构和AECOM等在京跨国园林绿化企业,共16家涉及生态系统治理、自然资源管理、动物保护、森林认证、湿地保护、城市森林研究等不同领域的机构的22名代表受邀参加座谈。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园林绿化建设在实现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面临的挑战及下一步打算,重点介绍了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会和世园会筹办等重大活动中园林绿化的工作思路。代表们在充分了解了北京园林绿化工作现状后,结合自身工作领域和在北京生活的亲身体会,讨论并分析了北京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围绕城市森林与生态恢复、海绵城市与湿地管理、野生动植物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福祉与公众参与等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与会各机构代表一致认为,召开此次座谈会十分必要和及时,加强园林绿化政府部门与在京国际机构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国际社会了解北京园林绿化建设,有利于向国际社会讲好北京生态治理故事,有利于共同促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会议就如何加快园林绿化国际化进程、提升园林绿化国际化水平,提出了需要优先突破的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国际专家团队,尤其是在城市绿地管理、森林景观恢复、动植物及湿地保护、公众教育与社区参与等领域,借助国际智力资源,促北京园林绿化高水平发展。二是加强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技术成果的引进力度,通过共建示范基地,将国际和北京两种资源协同使用,将各国际机构的成功经验和在中国的实践案例落地北京。根据北京园林绿化发展需要,组织力量对热点、难点开展联合攻关。三是充分发挥国际机构能力建设的平台优势,通过人员互派交流、参加国际培训和国际会议等形式,为政府锻炼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园林绿化人才,建立能够体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涵盖国际专家和国内人才的高水平、国际化园林绿化智库。四是建立在京国际机构与园林绿化政府部门联络和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国际机构与园林绿化政府部门间的紧密联系,推动国际专家资源、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五是适时探讨建立在京生态保护国际机构总部基地的可行性,努力为国际专家创造便利的工作条件,形成聚集效应,以便高效利用在京国际机构的各项资源,助推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
  针对北京生态治理的具体问题,与会专家建言:一是以自然为根本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在湿地保护、修复、新建过程中要弱化湿地边缘的人工硬化,加强湿地类型的多样化,关注湿地生态系统水面的动态变化,避免湿地保护建设同质化。二是在生态系统层面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数量恢复和分布广度是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的重要指标,要充分了解北京本地野生动物种类和分布,创造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三是在景观尺度上考虑生态恢复与重建。北京绿化美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绿量增加,居住环境改善。未来北京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应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从生态到社会服务的转变,从景观到功能的转变,从小型地块绿化到大尺度的生态恢复转变。四是以精准化手段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的手段分析解决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五是以海绵城市为抓手推动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借鉴国际机构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实施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在园林绿化设计、施工、改造等方面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六是以公众教育为核心提高公众对园林绿化的获得感,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自然体验教育。(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