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7日00:27 经济观察报

  “有形之手”松开人民币汇率何时双向动起来

  欧阳晓红

  外汇市场上的那只“有形之手”在两年之后松开了。

  因为人民币涨势如虹,管理层得扼制住如脱缰野马般飙涨的人民币——重新让市场力量做主,将属于企业的汇率避险工具交还企业。

  抵销273号文的207号文就这样出台了。即《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的通知》(银发[2017]207号)“取消”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273号)。9月11日起,央行将购汇准备金由20%调整为零。政策立竿见影,当天,CNY(在岸人民币)、CNH(离岸人民币)双双大幅回落至6.52、6.53附近,次日,人民币中间价调贬280个基点,终结11日连升,调降幅度创2017年2月以来最高。

  人民币近期何以如此强势?现象上,背后的企业扎堆批量结汇是推手。但深层次追溯起来,6月1日起执行的中间价“逆周期因子”或是主因——管理层认为,“811”汇改推出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或未能完整体现人民币估值,可能被低估了,于是加以“纠偏”。

  因此,“逆周期因子”其实也是只“有形之手”。如果说此前的“逆周期因子”隐含“补涨”的政策意图;那么,9月7日之后,它又解释了管理层不希望人民币过于强势的态度。

  我们想说的是,市场若出现变化,预期转向,何妨让其通过市场交易在汇率的形成中去反映?在风险可控、可容忍的范畴下,不惧怕大跌不担忧大涨。如果但凡异动都要动用“有形之手”,比如“逆周期因子”去解决问题的话,市场可能很难真正成熟起来,那样也会“波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话这么说,207号文仍不失为一场政策“及时雨”。毕竟,其时的外汇管制制约了需求方,企业短期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加之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萎缩,外汇市场流动性、价格或被扭曲;若再不“松绑”,恐不利于央行对未来汇率预期的管理。尽管,人民币升值大方向上得益于稳定的经济基本面、美元贬值等。但总体上,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升值。而且,逻辑上,汇率灵活性的增强理应顺应经济周期之波动,其有助于改善基本面。有人说,金融周期而言,今天的汇率问题很大程度上关乎房地产泡沫。房价越高、地租越高,汇率的贬值压力越大。另外,从货币供应量来看,人民币恐难言长期升值。

  其潜台词或是,一旦放松外汇管制,任由外汇避险工具正常发挥作用,以帮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人民币短期走势也许不容乐观。好在,央行对此不乏自信,手握“外汇风险准备金”与“中间价逆周期因子”等利器,加之经济基本面和中性的货币政策等,如何维稳人民币尽在不言之中。

  于是,此时有学者建议推出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自动出清,央行不予干预。理由是,经济基本面趋稳,人民币汇率警报解除,理当进一步推动汇改。然而,另一种逻辑是,改革时机其实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情况提前有预案。比如,改革之后,人民币跌跌不休咋办?或者说,升升不息又如何应对?对此能否做好压力测试及系统性准备。

  事实上,按照官方口径,人民币目前已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现在,是否让其更为灵活地浮动呢?利弊皆有。“利”在于经济基本面,技术层面上可行;“弊”端是美国战略、外部周边关系的不确定性制约。权衡之下,当前是否为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最好时机有待商榷;但央行较大程度减少干预却未尝不可。当下,适度改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调整+逆周期因子调整”的框架组合,使之更为灵活有效乃题中之义。此外是放开市场准入限制,比如让期货公司等机构也参与金融期货交易,适度削减央行意图下的多空单边力量。

  是的,那只“有形之手”请适时松开,择时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发力;外汇市场健全完善与成熟之日,方是人民币汇率真正双向波动之时,其也与人民币国际化一脉相承。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