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6日16:45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题:搭乘信息技术 突破三尺讲台——我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

  新华社记者胡浩

  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88%、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从8台增长到12台、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超过6.3万个……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普及程度大幅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基本普及。

  广大贫困、边远、落后的农村学校学科专任教师不足、优质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短板”,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块“硬骨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目前,全国已有6万多个教学点加速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告别了长期因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历史,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共培训教师940余万人。

  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输送到边远山区,输送到边边角角现在已经不是空谈与梦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一届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峰会上,与会专家指出,5年来,我国已初步建成覆盖广、层次立体丰富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信息化各项指标实现了翻倍甚至数倍增长。搭乘着信息技术,课堂得以突破三尺讲台的空间范围,同时课本也放大到各种平台之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的短板。

  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同时,信息化手段也促成了现代社会中教育资源五彩斑斓的打开方式:足不出户就能向千里之外的名师学习、大数据诊断学生的知识短板和漏洞、针对每个人精准搭建教学体系……

  “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推动‘教学相长’。”儿童启蒙阅读教育平台咔哒故事联合创始人谢琳斐举例说,一方面,对儿童年龄、喜好和阅读习惯等数据分析,可以定制个性化阅读方案,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移动定制图书馆。因为有了兴趣,咔哒故事人均每天阅读绘本数量超过4本;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属性,儿童的阅读喜好、行为习惯等数据也可以形成专业报告,反哺内容生产者进行创作。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