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康复医疗成难以回避短板

  经济参考报

  康复医疗一直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外康复医疗发展经验的不断影响,国内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开放,康复医疗的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为康复医疗带来重要发展契机。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残疾并不是注定要发生的,也并非不可控制的。利用现有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者延迟发生。在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中国,康复医学却始终是医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回避的短板。

  相对其他形式的医疗行为来说,康复医疗“门槛”较低,经营范围较广,更适宜民营资本进入。专家建议,应注重专科康复医院的建设,并注重合理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康复医疗产业,注重大力发展康复治疗专科教育。

  国内康复医疗供需矛盾突出

  康复医学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中期,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涉及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

  我国人口众多,老龄人口、残疾人口、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递增,康复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与潜在的康复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给端的相对惨淡。

  由于发展较晚,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供不应求。根据中研智库《2017-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及康复专科机构数约为4000家,占医院总数的14.50%;康复床位数12.93万张,占医院床位数的2.43%。综合来看,我国尚未形成系统、完备、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

  郑州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于海亭指出,康复医学不仅仅是综合医院的责任,除非是危重病人,患者不可能也不应该在综合医院久住。急性临床康复期后的患者应该尽快转移到康复中心、护理之家、社区、家庭等单位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然而这之间如何衔接、康复机构的人员是否有足够资质,都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从地位和重要性来讲,现代医学是由预防医学-保健医学-治疗医学-康复医学“四位一体”组成的一种维护健康的自然科学。这个概念扭转了过去“医学”是单纯“治病的科学”之陈旧观点,也扩大了“健康”的内涵。因此,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对康复医学认知度的匮乏,使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患者不懂、医生不说、康复医疗机构严重不足、康复宣传力量薄弱、患者不懂……

  专业人才的缺乏也阻碍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中国康复医学会最“新”的一次全国调查,完成于2009年。当时数据显示,全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少于1.4万人,平均每10万人口有一名技术人员。而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的数量平均为每10万人口60人。按国际标准的每10万人口拥有8名康复治疗师估算,我国康复医护人员和治疗师的缺口达几十万。

  除了供需极不平衡,我国康复治疗师多是其他科转岗而来,较少经过系统化康复医疗的培训。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侯宝延解释,“参考国外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和设置,康复治疗师应该是一群人,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但在中国,没有非常详细的专业划分。”

  康复医疗发展前景广阔

  康复医学是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第四类医学,是现代医学“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康复医学已成为医疗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

  医学实践表明,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如骨折、颅脑损伤、脑血管事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疾病等,康复医学的介入,更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了恢复效果,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对改善临床整体疗效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目前,我国康复医疗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人群:首先是老年人群,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主要病种。其次是残疾人群,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已达到8502万人,其中5000多万人有康复需求。最后,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也是需要康复治疗的人群之一,预计至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

  近年来,我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根据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高,老龄化带来的疾病谱改变,老年人高发率病种本身的康复需求加上慢性病致残带来的需求,将持续扩容康复医疗行业需求空间。由于我国康复医疗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康复医疗行业仍有大幅的成长空间。

  日前,兴业证券研究所预计我国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显示,2013年,我国国内康复医疗市场规模仅有200亿人民币(人均15元人民币),远低于美国的1000亿美元(人均约80美元)。如果按照基本满足我国康复需求的水平测算,至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38亿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8%。

  社会资本或成重要推动力

  面对目前康复医疗市场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政府也在不断寻找解决方式。2011年,《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学习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2016年3月9日,人社部、国家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又将医保支付的康复项目扩充了20项。

  侯宝延指出,这些政策也折射出国家对于康复医疗机构地位和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康复医疗机构与上游综合医院协同,将极大地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将稳定期的病人向下游康复医院转诊,能够在保证患者接受专业有效后续治疗的前提下,提升大型综合型医院的床位周转率,为急重症患者腾出救治空间和资源。

  然而中国康复治疗数十年的历史欠账,想要在短期内还清着实还存在不少困难。除了硬件和医护人员标准问题,更重要的是投资短缺问题。

  实际上,这些年在上游学科和康复医学界专业人士的共同倡导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正在投身于康复医学领域,积极推动我国康复、养老、护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虽然发展势头红火,但其中也存在盲目投资的问题。侯宝延认为,我国康复医疗市场的发展应该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步加大投入。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资历和实力就投入,既不能获得相应回报,还有可能扰乱市场。

  对于国内康复医疗的发展,受访专家在乐观的同时,仍有担忧。国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存在着巨大缺口。如果按照国际水平来衡量,我国康复治疗师存在着几十万的缺口。而我国现在开设康复治疗学的本科院校不到100所,每年康复科(包含医生和治疗师)毕业生在1万名左右,按这个培养速度,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赶上国际平均水平。

  除了人才供需矛盾异常突出的问题外,我国目前的康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规模小、系统性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的问题。如何扩大人才队伍,同时加强现有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不仅是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众多从业者、投资者共同肩负的重大责任。

  “国内康复医学的发展不是几个机构、几个专家就可以推动的”,侯宝延说,“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国内康复医学的进步也必将造福整个社会。”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