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1日19:45 一财网

迄今为止,我国内地经国家烹饪协会认定冠名的“厨师之乡”共有四个,而与四大“厨师之乡”相媲美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希望通过将于9月15日至17日举办的第六届中俄蒙美食文化节暨首届乌兰察布美食文化节,向国内外展示乌兰察布的餐饮美食新形象。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郎立兴接受第一财经专访表示,乌兰察布市打造“厨师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食材优势和人才优势。值得关注的是,乌兰察布也希望打造一批名菜、名厨、名店、名企和一支优秀的餐饮企业家队伍,借助地区特色美食推动餐饮文化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厨师之乡”的三大优势

今年7月,乌兰察布专门成立了名厨专业委员会,旨在打造“厨师之乡”。而在打造“厨师之乡”方面,郎立兴总结称,乌兰察布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

在地域方面,乌兰察布是华北到西北的咽喉要道,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之地,也是贯通于亚欧大陆的国际古通道——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正因此历史上包括现在都是人才大流动的地方;

在食材方面,乌兰察布年产牛羊肉7~8万吨,产几十万吨奶,此外,马铃薯年常量总产45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莜麦也是传统粮食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年产量约6200万公斤,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他提到,一个地区同时具备如此丰富的食材优势,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在人才优势上,除了几百年的餐饮历史传统以外,最可贵的一点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有大批的乌兰察布籍厨师走向全国。调研发现,这么多年来,一共外出流动人口有120-130万,而活跃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厨师工作岗位上,就有十几万人。其中有1.2万人成为餐饮行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或厨师长,仅周边地区如大同、呼和浩特、包头等地,乌兰察布籍厨师就有5.6万人之多,他们中有一大批人荣获“中国名厨”称号。

在郎立兴看来,国内有着10万厨师大军的地区并不多见,乌兰察布作为“厨师之乡”是名副其实的。四大“厨师之乡”的厨师从总量上来看,是无法跟乌兰察布比的。

据统计,乌兰察布市现有注册登记酒店、餐馆、餐厅、农家乐美食等6000多家,厨师从业者3万余人。为打造“厨师之乡”,乌兰察布市还全面启动了餐饮美食以名店、名厨、名菜为突破性的“三名工程”,并结合本土餐饮美食实际,力争两三年内创建一批美食名店、塑造一批美食名厨、开发一批美食名菜,全面提升全市的餐饮食行业整体水平。

对于“三名工程”,郎立兴称,这是乌兰察布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思路。有着十几万人规模厨师大军的乌兰察布,希望将这些“名厨”、“名店”、“名企”引回来,进行智力、技术支持,吸引他们投资办店,从而提高当地的餐饮水平,打造自己的队伍。同时大力打造美食文化节庆活动,在让乌兰察布人大显身手的同时,也从国内外的大厨名师传授技艺中开阔眼界,这对当地食材的转化,特色餐饮的发展,特别是厨师技术水平的提高,打造当地“名菜、名厨、名店、名企”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由蒙餐美食驱动三产融合发展

举办美食文化节被乌兰察布视为“以地区特色美食推动餐饮文化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之一。

郎立兴解释称,吃饭是人类的第一大问题,餐饮行业是从田头到舌头、从牧场到餐桌,是一个有机的产业链,而这个产业链是天然存在的,但是目前的产业分类是不科学,将内在具有规律性的产业链给割裂了。

具体来说,作为餐饮业的食材,牛羊肉属于第一产业,政府对这一块历来高度重视,但在食材的加工转化方面,就变成了第二产业,其重视程度就不如第一产业,而出现了薄弱环节。对于一些老区、贫困地区,本来应该加速食材的转化,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但是受政策、地域、环境、人才、资金等限制没有发展起来,只能依靠卖初级食材,而这又无法挣钱,这实际上就是加工业不发达所造成的贫困。食材经过食品加工业,最后上到餐桌,就进入了餐饮服务业,其实餐桌才是终端,才是根本的拉动力,只有通过舌尖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增值。

在郎立兴看来,现在人们重视餐饮,往往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出发,却缺乏从产业链角度来考虑。

比如,在“薯都”乌兰察布,农民生产1吨优质土豆,卖价不过是每吨1300~1500元,但是食品加工厂将其加工成薯条,就会增值8-10倍,达到15000元左右。随后,薯条厂卖给餐饮企业或者连锁快餐企业,整个产业链最少实现80-100倍的增值。再比如,牧民的一只羊从牧场送进厨房,由名厨大师加工以后,可以增值8-10倍,由五六百变成五六千元。

再比如,乌兰察布市下辖的卓资县,有一道传统名食卓资山熏鸡,它的制作加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全国三大名鸡之一。在当地,有三十多家大小熏鸡企业,一年销售熏鸡达到1.5亿元,有差不多四五千人在从事熏鸡加工这一行业。如果将养鸡、卖鸡、鸡饲料整个产业链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人,产业链上有3-4亿的收入。

今年8月,在“卓资县首届熏鸡美食文化旅游节”上,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正式命名卓资县为“内蒙古熏鸡之乡”。而“卓资山熏鸡”与“道口烧鸡”、“德州扒鸡”并称为“中国三鸡”。国家工商总局也颁发“卓资熏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尤为重要的是,卓资县政府也将县域里数十家经营户所起的各种熏鸡店名号统一称为“卓资熏鸡”,结束“单打独斗”局面,变成现在一个品牌对外,增强了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郎立兴认为,食材从一产到三产,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的增值是非常明显的。在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改革,保证人民由原来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将当地的特色食材转化为餐桌上的优势佳肴,整个产业增值了,而且食品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央厨房的建设,会对食品安全有很大的保证。

此外,有着地缘优势的乌兰察布,离北京最近有200多公里,地处交通要道,还有着“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殊荣,是北京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旅游爆满,一床难求,带动了餐饮业的火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旅游业的带动,大兴牧家乐、林家乐,让农牧民直接参与转化食材,使其脱贫致富是不难的。

搞全产业链,对企业来讲,可能并不容易,但对地方政府来说,却是大有可为的。乌兰察布市副市长于海宇称,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大力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广泛推广“农超对接”、“厂超对接”等采购模式,不断促进食品加工园区、农贸市场和放心肉菜超市三种“放心业态”融合,深入开展“文明餐桌”活动,弘扬健康文明的饮食文化,全面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取得新成效。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