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起航 之香港动力系列报道之二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应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着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要建设高效的资金运营平台。香港是大湾区城市群里唯一以非主权地区身份加入亚投行的城市,可为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兴多边国际组织提供高效的资金运营平台,协助提升综合营运效率和融资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打造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开发中心。发挥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及跨国公司“走进来”主要跳板的区位优势,针对人民币业务新需求,加快人民币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利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去年7月,香港金管局正式成立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IFFO),“朋友圈”阵容堪称豪华。

  “经过一年的努力,IFFO已经成为一个层次高、代表性强、讲求实效的基建融资促进平台。”香港金融管理局外事部(市场发展处)主管兼IFFO秘书长冯殷诺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基建有大量需求,但缺乏技术和资金;但同时在市场存在大量资金寻找投资出路。香港作为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主要投融资中心,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

  冯殷诺先指出,成立IFFO的目的是构建一个汇聚主要持份者,让其互相了解、资讯交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从而促进基建投融资,“目前,我们成功汇聚了超过70家有广泛代表性的合作伙伴,包括多边金融机构和发展银行、公营和私营机构投资者、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主要银行,还有保险公司、参与基建项目发展和营运的机构、会计及法律等专业服务公司,以及国际贸易协会等。”

  基建项目“去风险”

  《21世纪》:IFFO已经组织了多场研讨会,聚集业界相关人士,目前通过这个平台达成的投融资情况如何?投资者与项目运营方的匹配度如何?

  冯殷诺先:金管局于去年12月分别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签署《谅解备忘录》,透过IFFO平台建立策略性合作框架以促进基建项目投资。当中,国开行将透过香港平台为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提供总值超过100亿美元的金融支持和商机,并计划在未来2年扩充在香港的业务,将员工人数增加至210人以上。

  此外,IFFO于今年6月主持了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与保诚保险集团的亚洲资产管理公司瀚亚投资的签署议式,为IFC专为新兴市场的基建项目向机构投资者动员资金的一个创新举措筹资5亿美元。

  另外,不同背景的投资者也可以透过IFFO探讨合作投资,通过优势互补分担甚至减低风险。IFFO将考虑推动合作伙伴更紧密合作,让一些信誉良好、着眼长线回报而且志同道合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共同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挑选合适的基建项目、分享资讯和投资机会及合作投资,为促进私人资本参与基建项目发挥示范作用。

  《21世纪》:目前投资者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哪类项目最有兴趣?主要有哪些投资顾虑?

  冯殷诺先:今年3月,我们举办了一个高层投融资者圆桌会议,出席者除了多边金融机构和主要的融资方例如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之外,还有总资产规模达四万亿美元的投资方,以及基建项目发展机构和营运机构等。圆桌会议上,我们了解到许多股权和债权投资者对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兴趣强烈。另一方面,许多项目开发商均表示未来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时希望引入海外私人资本作为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各类基建投资可能涉及的风险和缓减措施都在“基建投资参考清单”中列出,而这些事宜即使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受投资方关注。

  不少投资者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绿地项目(greenfield projects),风险过大,所以他们需要“去风险”。这里的“风险”不单是指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风险,而且包括绿地项目本身的风险。而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策略来降低风险,比如将绿地项目与其他已经运营并取得现金收入的“棕地项目” (brownfield projects)绑定。此外,项目所在国的本地基础设施开发和营运商需要提升公司治理。也就是说,除了项目投资回报,大部分投资者更加关注公司治理、采购流程,和反腐措施。

  香港“跳板”角色突出

  《21世纪》:香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基建融资中心主要面对哪些机遇和挑战?

  冯殷诺先:香港作为亚洲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一直是海外企业投资内地的窗口、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跳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中资企业投资海外将会持续加速,可以预见,香港的跳板角色将更显突出。其中,香港可以在推动企业使用人民币、企业财资、促进项目投资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1世纪》:一直以来, 香港的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市场十分发达,而债券市场相对滞后,从金管局的角度来看,香港应如何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金管局发言人:特区政府自2009年推出政府债券计划,以促进本地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及持续发展。为增加本地债券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金管局在此计划下作为政府代表,透过有系统地发行港元政府债券,以满足退休基金及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目前政府债券已建立涵盖3至15年的基准收益率曲线。于零售债券方面,政府向市民发行通胀挂钩债券和银色债券以增加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认识和兴趣,扩阔港元债券的投资者基础。透过这些努力,成功吸引发行人在香港发行债券,因此港元债券发行额连续8年上升,在2016年度达3.05万亿港元,当中海外发行商稳步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额累计达7359亿元人民币,未偿还总额达2843亿元人民币。自2009年起国家财政部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过去8年发行总额达1640亿,年期2-30年。国债在港定期发行,不单构建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债的基准收益率曲线,也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

责任编辑:马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