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9日09:44 新浪财经

  2017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场外市场分论坛9月9日举行。郑商所副总经理王晓明在会上表示,发展大宗商品场外市场,有助于为实体企业提供灵活的、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有助于解决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面临的人才、资金和内控难题,全面提升期货市场的功能。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市品种日渐丰富,参与者不断增加,主要商品期货成交量居于市场前列,大宗商品的“中国价格”影响力持续扩大,标准化场内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期货市场的标准化与客户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成为困扰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服务产业、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问题。

  据了解,我国已经成立了66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为现货企业提供仓单、合作套保及场外衍生品等服务。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统计,今年前五个月,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中,仓单回购金额同比增长94%,合作套保笔数同比增长357%,商品类场外期权名义本金同比增长355%。风险管理子公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逐渐成为衔接期货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纽带,成为吸引现货企业间接参与期货交易的新纽带。

  “今年4月19日,郑商所上市了白糖期权,8月18日,上市了棉纱期货。交易方式、交易品种的不断完善和充实,可以为场外交易提供完备、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将成为开发场外交易新业务,拓展场外交易新市场的有力支撑。”王晓明表示,郑商所将根据市场意见,不断完善交易、套保、风控等管理办法,减少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开展的制度性约束和障碍,为场外业务开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王晓明表示,场外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传统期货市场开辟了新领域,指引了新方向。面对场外市场发展的需求,郑商所主动作为,2015年就启动了场外综合业务平台的开发工作。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支持多种业务类型、交易机制和结算方式,旨在发挥交易所在市场公信力、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场外业务提供交易、结算等服务,实现机构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场外交易效率,降低场外业务风险,促进场外市场的规范发展。同时,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至今已经完成两期,正积极推动上线运行。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