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中国利润跌八成 一碗拉面或难领衔千店扩张

  党鹏

  一碗拉面打天下。进入中国已满20年的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味千中国”,00538.HK),在最近的一纸公告显示:其利润暴跌八成,“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语成谶。

  据味千中国官方的解释:“同店销售增长下降及门店数量减少。”截至今年6月30日,味千连锁餐厅的数量是649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3家。但早在2010年,味千中国就提出五年完成“千店计划”。至于味千中国将做哪些调整,记者电话咨询味千中国官网公布的上海总部电话,但是对方拒绝回应。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味千中国官方邮箱对《中国经营报》采访函的回复。

  “未来味千中国或许会逐渐淡出中国市场,最多保留部分门店维持企业运转。”昭邑零售商业咨询总经理刘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端于2011年的“骨汤门”只是味千中国在中国市场扩张受挫的转折点,关键在于其消费模式和口味已经不能满足以80、90后为主的年轻主流消费群体。“产品升级和创新没有跟上消费升级。”

  扩张受阻

  根据味千中国近期公布的2017年中期报告显示,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1.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5%;净利润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跌80.9%。

  味千中国对外的官方解释为“同店销售增长下降及门店数量减少”。数据显示,从2015年以来,味千中国的门店一直在缩减之中。2015年门店总数为673家,2016年为662家,截至今年6月30日,味千连锁餐厅的数量是649家。记者注意到,在今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味千中国主席兼行政总裁潘慰还曾豪言称,今年将多开100间味千拉面,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根据公告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海实际为132家,江苏78家、浙江60家、北京43家、广东(不含深圳)为48家。可见虽然味千中国将重点放在上海和北京等,但已经关闭的13家门店中就有8家来自上海、两家为北京。根据味千中国2010年提出的“千店计划”,显然目前现存的649家门店与之相差甚远。

  “对于味千拉面在中国扩张受阻,‘骨汤门’显然是一个转折点。”上述零售商业咨询专家刘晖表示。

  “骨汤门”发酵于2011年7月20日,有媒体爆出味千拉面着力宣传的纯猪骨熬制的汤底竟然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的。当时,味千拉面的广告语就是:“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一直到7月24日,味千拉面方面才终于承认,公司拉面产品所用的汤底的确并非熬制的,而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的。随后,该公司股价重挫8.29%,一天时间市值蒸发15亿港元,味千女掌门人潘慰的个人财富也因此缩水7.18亿港元。但8月12日,味千中国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致歉及食品安全承诺书中,虽承认汤底是以猪骨汤精勾兑而成,但坚称该“猪骨汤精”为猪骨熬制浓缩而成。

  至于该事件是否是味千中国扩张放缓的因素,记者未能收到味千中国和上海方面的正式回复。但是味千中国的扩张放缓已是不争事实,而且近几年每年都有10家以上门店被关。此外,因为“骨汤门”事件,其公司一度被多家评级机构下调了评级。

  “味千中国的衰落大概是从2011年开始的,彼时中国的消费升级已经开始。”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评价说,“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很多优质的服务,出国旅游的增加也提高了消费者的要求,而味千却有些温水煮青蛙的意思,还觉得自己是领先的,没有在关键的时候对产品、服务等进行升级和创新。”

  变革难行

  “不管有没有‘骨汤门’,味千中国的业绩下滑都是肯定的。”餐饮业人士范勤耘表示,味千在2010年之前可以疯狂增长,甚至引领市场潮流,但是当前面对消费者多方位需求以及个性化服务的消费变局,味千拉面已经彻底沦为快餐,产品未能及时升级创新,出现了关门现象。

  公开资料显示,味千中国是日本“味千拉面”连锁店的中国内地与香港总代理,1996年成立,1997年便在深圳华强北开出了在大陆市场的第一家门店。到2011年年初,一共用13年时间完成了500家店面的布局。如今,味千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整整20年时间。

  “味千拉面的价位在35元以上,其高端定位与传统兰州、青海拉面,以及黄焖鸡、沙县小吃等消费群体完全不重合。”刘晖认为,即使如此,味千拉面的异域特色也不适合在中国全面推广,同时其快餐定位价格又略高,只能作为便餐的补充,决定了其很难实现大规模扩张。“尤其是现在包括兰州拉面、肯德基、麦当劳都不断在进行升级,而味千拉面却没有调整好,未能适应80、90后主流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

  味千中国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根据味千(中国)官方网站资讯栏目,在最近一次即2016年11月8日更新的消息,《对话潘慰,味千拉面内部变革的三个方向》一文中,提到味千的三个变革方向:菜单变革、外卖和多层次副牌。

  其中,味千拉面推出的多层次副牌战略,也是从很早就开始进行,包括此前的和歌山、味牛、麻布十番,以及新近推出的喜多藏、西屋武藏、东京时尚、i烧等多个品牌。此外,味千中国还在两年前开始大力发展O2O战略;对店铺进行智能化升级、发展外卖业务、推出移动支付业务等。但时至今日,其成效显然非常有限。

  “味千拉面的主品牌都做不好,子品牌又有多少精力和资金做好呢?”刘晖反问说。

  根据潘慰的观点,其解释为:“味千拉面的自身变革并不是在疯狂扩张、盲目扩充品类的基础上,而是不断的放缓开店步伐、将产品和品质不断做精。由此,在新的价格消费区间找到味千未来的位置,原有价格相对低廉的定位未来或许也将经历改变。”

  竞争加剧

  范勤耘表示,在2000年左右请朋友吃饭,找高档餐厅就去味千拉面,感觉很有面子。“现在已经找不到理由去味千吃拉面,可以选择的太多了。”

  对于爱吃面条的刘晖而言,也是同样的感受。一是找不到地方吃味千拉面,二则是宁愿选择去吃高档的兰州拉面。

  9月6日,记者在成都市中心春熙路的味千拉面店看到,中午时分这里的消费者已经远没有了前几年的热闹。有旅游者看到价位表说,还不如选择楼下的一家张飞牛肉面。在楼下,真人扮演的黑脸张飞,一袭黑衣,胡须狰狞,反而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光顾。

  不仅如此,目前日式餐饮的各种寿司店、池田屋等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高端社区,门店虽然很小,但是迎合了很多消费者需求。“相比拉面而言,日式的料理更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刘晖表示,味千的市场未来会越来越被挤压,甚至最终淡出中国。

  就此,味千(中国)对行业变局也有充分认识,认为“餐饮业竞争加剧,高开店率、高淘汰率成为行业新常态”。例如,北上广深四大城市,餐饮新店暴增的同时餐厅的换手率也大大加快,每个月餐饮店的倒闭率达到10%,年复合倒闭率超过100%。“购物中心+餐饮”的模式也面临着由购物中心同质化带来的人流聚集效应降低,客源不足的局面。

  对于下半年的行业情况,味千(中国)在公告中指出,行业将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若能主动顺应餐饮业发展趋势,并积极研发智能化技术,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在行业转型中更好把握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