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0日21:25 一财网

随着同业监管的力度加码,2018年一季度起,一年以内同业存单将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作为同业链条一环的委外资金又一次受到波及。不论是银行还是基金公司,都有必要对委外重新进行定位及探讨新的合作模式。

“由于我们的产品入池到委外遴选名单,将来像委外、FOF、MOM等都会作为银行的长期工作来投,类似于未来管理人的遴选工作会一直做。”北京一位公募债券基金经理与第一财经记者交流时表示。

金融去杠杆深化,银行同业链条原有平衡被打破,委外收缩也导致基金、券商等受托方做出调整。需要看到的是,不论是银行资产端配置需求还是转型路径探索尝试,委外都有其存在意义。

复苏迹象显现

“我们感觉到,这段时间以来委外有复苏的迹象,一些业务合作也在进行中。”该北京公募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数据显示,6月以来,短久期信用品种收益率快速下行。业内人士表示,一些资金开始增配债券,主要来自于前期仓位较低的机构在逐步加仓,以及也不排除一些低杠杆机构进行加杠杆的操作。

从过去历史看,如果能做到长期持有,经历一轮完整债券牛熊周期的情况下,大部分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能够超越同期的银行存款甚至理财产品的收益。

因此,对于依靠存贷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来说,一个能够覆盖其成本的投资方式就有足够的吸引力。

特别是在当下,债市经历了长达9个月的调整之后,风险已经被释放不少。从绝对收益水平看,短端债券收益率已经处于历史的相对高位,如果在投资中控制好信用风险,基金是能在较低风险状态下取得一个不错的投资回报的。

“7月以来,债券发行明显加速,二级市场情绪好转,都是市场对货币政策边际变松、监管协调逐步加强的认同。目前来看,严监管下的监管协调加强,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范围内的政策态度更为温和,都给债券市场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融通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张一格表示。

但对基金公司而言,这并不代表未来就是一片坦途。去杠杆加上对金融监管的加强,委外收缩显而易见,基金公司丢掉一部分原先是“香饽饽”的委外资金后,基金公司的业务随之受到影响。而且,过去基金公司包括子公司有大量的通道业务,借助牌照挣手续费的模式难以为继,基金公司之间对委外的竞争也更加市场化和透明化,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主动投资做好。

“委外将来会越来越专业化,之前由于是业务发展初期,委外机构在管理人遴选的过程中并不是十分细致,专业化也不够。以后应该是类似于社保基金招标,遴选工作会越来越细致。”上述北京公募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对公募基金而言,虽然投资能力在市场中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业绩不稳定、产品不稳定的情形长期存在,这成了赢取客户信任的一块绊脚石。

一直以来,公募基金为“冠军魔咒”的阴霾所笼罩,前一年还是受人追捧的明星基金,后一年就极可能跌到谷底。业绩的不稳定甚至是大起大落,使得投资者在追涨杀跌的过程中很难赚到钱。

尽管一些大型机构在委托中设定好长期的考核指标,但似乎并不能够完全放心委托于人。

“一些是长期考核的银行资金,但是相对于保险机构,银行并不是很愿意放手,基本上每周都要求上报情况。”上述公募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说实话,虽然我们是银行系的基金公司,但是公司内来自股东的资金比例并不高。即便是‘亲儿子’,也还是要看你能不能满足它的业绩要求,毕竟也是有业绩考核压力的。达不到要求,‘亲儿子’也不管用。”一家银行系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非银机构的机会

过去两年,银行在负债端快速做大了同业理财、同业存单,在资产端通过委外或同业投向于债券市场,为做高收益使用杠杆的做法极其普遍。通过发行同业存单,中小银行从负债能力较强的大型机构筹集资金,购买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业理财产品或直接以委托投资的方式投资债券产品,通过委托券商基金等非银机构获得杠杆收益。

不过,这种情形在今年3月银监会连续出台7个监管文件以来有所改变:有关部门对同业从负债端到资产端都提出了针对性的监管要求。

并且,监管政策还在继续加码。近日,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第61页提到,拟于2018年第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将限制一年以下同业存单纳入,有效减少期限错配,降低流动性风险,压缩资金空转套利空间。

与此同时,金融去杠杆下,银行理财或者金融嵌套的产品受到较大压力,未来刚性兑付越来越少,银行理财将转向净值型产品。这种情形的出现,也为其他非银机构带来了机会。有统计显示,目前资管规模约为120万亿,其中银行理财规模28万亿。

“依据自身禀赋寻找产业链定位是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必经之路。以银行和私募为例,具备客户获取能力的银行可以深耕资产管理产业链的下游,投研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正是私募机构非常重要的能力,私募等机构在投资端的比较优势则非常明显。”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表示。

而在银行端,成本上、风控上及金融科技领域,跟大行比有一定的局限性。降杠杆下,金融杠杆和实体经济杠杆一经压缩,泡沫也随之显现。加上中小银行自身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就需要其及时调整策略以做出应对。

“将来委外业务不见得一定不能做,只是做了以后,客户能不能优选。银行不在中间承担责任,而是打通客户和委托机构,受我委托的机构和客户之间直接关联上,而不是银行在中间做一道防火墙,有什么事都找银行。让合格的投资人买合格的产品,这样的业务应该还是有市场的。”在19日北京举办的一个资管会议上,某股份制银行行长表示。

过去由于隐形的刚性兑付,银行理财资金的配置90%集中在债券、非标等资产上,监管背景下,银行在投资端的收益压力更大。业内人士指出,基于此具备客户获取能力的银行未来将深耕资产管理产业链的下游,随着未来混业监管标准逐步统一和监管套利空间的消除,越来越多机构将依据自身特点寻找产业链定位,专注投资的机构合作也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在客户端和投资端各自发挥优势。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