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杭州萧山举行 。 张斌 摄

  中新网杭州8月19日电 (王逸飞 张斌)近年,创新社会治理愈加成为政府及相关智库关注的重点课题。尤其对各级政府而言,创新社会治理不仅需其自身不断探索,更需要汲取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不同声音,实现社会治理思维的“推陈出新”。

  如8月19日,一场社会治理创新思维的“碰撞”,就在于杭州萧山举办的“第十二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上诞生出智慧“火花”。

  据了解,该论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办,是其联系地方政府、促进校地合作的研讨平台。而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杭州萧山联合举办,这也为“后峰会前亚运”时代的杭州提供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最新“声音”。

  开幕式上,五位不同领域的发言者以“产业转型与现代城市治理”为主题先后“作答”,提供着各专业领域的“启示录”。

  “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有底线原则。”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通过对多个国家的不同案例及城乡二元关系的分析指出,在目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应当提出更加科学且更具前瞻性的规划,避免重走其他国家已经验证失败的老路。

  “健康和谐的城镇化是由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合理配置,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决策要考虑到下一代的生活空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精要。”仇保兴说。

  除了避免“重走旧路”,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突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也正成为共识。“以高技术产业为例,我们花了30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这就表明中国有一些自身优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30年前,我到美国第一次看到支票,第一感受是如果中国有支票就很发达了。但今天中国老百姓可以直接用支付宝买茶叶蛋。”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首席技术官王坚说。

  他认为,民众对互联网的接纳度高,这给中国带来世界上最丰富的数据资源,就现代化的城市治理而言,完全可以“像规划土地一样规划数据资源”,用数据“优化”城市,使中国早日成为“生活在互联网上的国家”。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刘亭,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巫永平分别以“信息化背景下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发展、治理新模式与萧山使命”为主题,表达了他们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益思考,也表达了其各自对东道主杭州萧山的期待。

  此外,与会人员在本次活动分论坛上还围绕“大数据与现代城市治理”、“协同治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不同角度的社会治理创新思维“催化剂”,显然对面临发展机遇期的杭州萧山有着重要意义。

  据了解,接下来杭州萧山还将就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促进更多智库成果落地转化。(完)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