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4日10:49 《法人》

  共享单车洗牌将至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共享单车行业,“是否盈利”和“如何盈利”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所要厘清的问题

  文 《法人》记者 肖岳

  近日,悟空单车运营方的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由于公司战略发生调整,自2017年6月起,正式终止对悟空单车提供支持服务。这不是唯一退出市场的共享单车品牌,同在6月,3Vbike亦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一方面不断有玩家涌入,另一方面时有玩家出局,共享单车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而随着“玩家”数量的壮大,一些问题逐渐凸显,无论是资本层面还是共享单车运营平台自身,一场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或将临近。

  差异化成为新角力点

  作为重庆市场最早出现的单车品牌之一,悟空单车于6月13日宣布正式退出市场。谈及原因,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曾向媒体表示,在重庆投放了1200辆共享单车,最后找到的只有10%左右。

  无独有偶,6月21日,3Vbike通过公众号发布公告称:由于大量单车被盗,3Vbike共享单车从2017年6月21日起停运,没有退押金的用户,可尽快申请退款。其创始人巫盛华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量共享单车被盗。

  两位创始人对媒体的回应,似乎也道出了共享单车行业整体面临的困境。

  中研普华研究员袁纲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如井喷一般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年底已出现摩拜、ofo、小蓝、小鸣、骑呗、一岁单车、Hello单车、永安行、智享单车、优拜等众多共享单车品牌进入市场角逐。

  而2017年,共享单车将进入加速淘汰阶段,一方面行业巨头摩拜、ofo快速扩张,另一方面单车领域将重新洗牌。伴随着摩拜、ofo等少数几家寡头的形成,他们在市场份额、品牌认知度、媒体关注度、政府资源等方面已经占有很大优势,后来进入的小型企业,必将受到无情的碾压。

  袁纲同时指出,随着投放量增多、用户普及率升高,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其暂未成熟的“共享”模式出现了“虐车”、随意停放、骑行安全等诸多社会问题。

  此外,共享单车的市场是一个技术壁垒较低、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的市场(类似快消行业),只有做好差异化竞争,企业才能争取品牌阶梯上前几名的位置,而差异化的关键在于品牌建设,要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讲好故事,玩转概念。

  提及差异化竞争,公益组织拜客绿色出行负责人陈嘉俊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共享单车从开始的“玩家”进场到洗牌阶段,资金技术雄厚的企业进行设备升级,“小玩家”如果不抱团只能面临退出市场的险境。而“大玩家”在度过融资烧钱、抢占市场后,若仍以大量投放共享单车抢占市场为营销手段,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恶化交通环境,资金也会越发紧张。

  因此开拓出新的业务模式更为必要,这也要求企业在业务模式上下功夫,比如在今年Velo-city上展出的共享智能锁,只要用这个锁就能使“私人自行车变共享”便是可供企业借鉴的思路之一。

  “投放量上,已经超过了使用者需求,作为很新的行业,共享单车本应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但目前更多的是照搬传统经济模式进行扩张和发展,这是最大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教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道。

  优势亦是软肋

  “在摩拜刚推广时,大家还都称其是街头的一抹亮色,甚至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的一种方式,而现在街头的共享单车,尤其在一线城市,各色的单车穿行于街道间。”一位业内人士向《法人》记者讲道,随着越来越多的激进企业入局,大肆扩张的背后,共享单车违规占道、骑行安全等问题也逐渐出现,甚至很多地方的共享单车成为了“僵尸车”。

  张文忠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秩序存在一定的混乱,而今后除了政府对于秩序的必要管理外,企业自身管理模式也应有所改良。毕竟共享单车是新经济的产物,技术应该成为核心,盲目投放或许是基于扩张需求,但车辆投放结合定位及实时监控等手段等更应该得到企业关注和发展。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的出行便利,又可以助企业在今后的广告投放及数据再利用等方面一臂之力,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新盈利增长点。

  “‘随停随取’是共享单车切入市场的一大优势,在给用户带来不少方便的同时,也存在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占领机动车道、地铁站出入口以及公交车站等乱象,使本应方便于人的共享单车造成拥堵,给其他人的出行带来不便。”袁纲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共享单车跟地方政府之间或许可能寻找到一条双赢之路,令其既可以满足政府对公交服务的需求、对城市管理的要求,又可以降低共享单车运营商面对过度竞争的风险。

  目前,北京部分小区门口张贴出“谢绝共享单车入内”的告示,有人认为这会对共享单车用户使用体验有所影响,毕竟共享单车的初衷就是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陈嘉俊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认为,共享单车进小区很可能会加大小区物业的管理难度,但同时,如果小区门口能够设置自行车停放区则更好。

  对于有些共享单车被盗窃或加装私锁的问题,陈嘉俊指出,企业在做好车辆定位系统精准的同时,也要加强运维水平,另外要加大惩处力度,不让那偷车者心存侥幸。

  关于盈利的新思考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共享单车行业,“是否盈利”和“如何盈利”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所要厘清的问题。

  “骑行收费是共享单车最基本的商业模式。”袁纲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各个品牌共享单车为占领市场都采取补贴模式,再加上新车的不断投放,骑行收费相较而言是杯水车薪。

  目前,平台收益还包括广告,即车身广告或在App中植入广告等。但当共享单车的用户累积到一定数量,构建的用户画像和出行大数据将具极大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政府决策交通系统建设时,出行数据可作为重要依据,甚至可将数据卖给政府或研究机构,实现盈利。

  再者,商家可通过购买数据,精准地了解片区的用户消费水平、消费偏好、人流走向,为自身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在宣传中也可精准投放。

  此外,袁纲指出,在乱象与冲突中仍然抢夺市场的共享单车,目前的盈利前景仍不明朗,一方面要依靠不断融资,以支撑自身的扩张;另一方面又要疲于应付以上种种问题,运营人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共享单车烧钱的节奏太快,在当今的商业模式下令人惊叹。或许他们的盈利节点就在战争分出胜负之后,待运营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考虑盈利之事,现在盈利根本不现实。

  另外,目前共享单车各品牌都尚处于抢占市场的初级阶段,一款真正符合城市共享运营黄金分割值的产品还未出现。而满足设计和实现兼顾用户骑行体验、节省维护成本、数据优化运营这三个关键点是非常需要技术门槛和专业经验的。共享单车企业都迫切需要具有优秀的设计能力、传统供应链实现能力,以及互联网运营思维的优质综合解决方案。目前行业还未到手机、数码等电子产业的成熟阶段,远不是共享单车平台方加智能硬件生产供应链就能轻松实现的。

  陈嘉俊则表示,摩拜开始卖周边产品(雨衣),虽然反响没有多大,但也提供了一种思路。除周边产品外,共享单车还可以考虑从运营到后期报废后的回收以及文化附加值等各个方面的盈利点。尤其是文化附加值,共享单车比普通自行车厂商更具社会号召力,通过发展自行车文化获得盈利点更实际,也能更好地传播绿色低碳出行理念。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